文化笔记496 视频

两位潮剧演员即将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昨 天 央视CCTV-13新闻频道 《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报道 《戏曲名家齐聚一堂 武术节目将再现经典》 发布了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的彩排画面 其中我们也看 …

什么是潮汕?

嘘!文中有神明出没 看完文章记得领取专属神明壁纸 这是一处你的舌头比脑子更熟悉的地方 牛肉火锅、生腌、工夫茶 …… 先于“潮汕”这个地理概念被人们熟知 ( …

潮汕文化|潮汕话之潮语称婆母以“大家”现象溯源

刘万章《广东潮阳的儿歌》(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歌谣》周刊1936年第8期)录:“媳妇绣鞋给大家,鞋顼绣有鲤鱼鸟,鞋尾绣有银鸳鸯。”《潮州民歌》(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民俗》周刊第9期)录:“一丛松柏倒落坑,行孝媳妇敬打家:提起银瓶温烧酒,提起牙筷挟虾生。(自注:打家,姑也,夫之母。)” 潮汕方言称谓中,妇女称婆母作“大家”,是一古语词。  《说文》:“家,居也。”“家”的本义是居住地。在西周春秋

潮汕话|潮州歇后语杂拾

扶轮堂照壁——十嘴九“胶仓”(屁股) 潮城英聚巷原“扶轮堂”面前有一大照壁,约三四十米长,里面嵌瓷着一幅十分精彩的图案,虫鱼鸟兽,花卉草木,琳琅有趣,非常壮观,吸引着无数路人驻足欣赏。可巧这里面嵌制着的十只鸟,有十个鸟头,却只有九只有鸟尾,因此,人们便把这一图像,戏说成一句潮州歇后语:扶轮堂照壁——十嘴九“胶仓”。 潮州人每当一件事情出现了,人们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

潮汕一座庙,为何成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在广东潮汕地区,很多村子都建有一座庙,里面供奉的是当地民众的“守护神”——三山国王。 据不完全统计资料,在揭西县内,至少有200多个三山国王庙。潮汕地区 …

潮汕地区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潮汕人 …

潮汕方言|大井蚶开嘴就退镭

“大井蚶开嘴就退镭”这句潮汕俗语用标准音翻译过来的大意是: “大井蚶开口就掉价”。 这句俗语的典故是:过去,地处韩江出海口处的大井乡捕捞或养殖的蚶质量甚佳。因为水质半咸淡的地方出产的海产品质量最为上,有其他地方出产的蚶上市,有人为了充好以便招睐顾客,张口就说所卖的是“大井蚶”,但这一口开就露馅了——卖货者的话没有大井音的韵味,证明其蚶不是大井产,自然掉价。这句俗语后来转义,

潮汕文化|潮汕话之淤、渍、漂渍液读音

淤yū,潮音[e3 余3],是常用字之一。原指水中沉淀的泥沙或泥沙冲积成的地带。《汉书·沟洫志》:“春夏干燥,少水时也,故使河流迟,贮淤而稍浅。”(末句意为:淤泥贮积而使河道变浅)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洲淤者,泥沙壅积而成之沙洲也。沉积的泥沙会影响水流的通畅,故“淤”字的引申义为滞塞、不流通。如血液凝滞不通,称为“淤血”。《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

央视《经济半小时》聚焦凤凰单丛茶

昨晚八点 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 “春茶飘香采摘忙” 聚焦潮州凤凰茶产业 报道春茶采摘和乡村振兴情况 ↓↓↓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中 …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举办「2023盂兰文化节」

出席盂兰文化节请神仪式人员合影 香港潮籍人士众多,且积极传承中华文化。一百多年前,随着来港谋生的潮州人将潮汕地区的盂兰节俗带到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从此植根香港。在特区

潮州话里的潮州文化—从猪槽到暹罗

潮州话有一个流行极广、颇具幽默感的熟语——从暹罗诐到猪槽。意谓话题甚广,滔滔不绝。今天就从它切入谈潮州话里的潮州文化。不过,我想换个顺序:从猪槽到暹罗。也许这样更合乎常人的思维习惯:由近及远,自源到流。 猪槽,主要在农村,是重要的养猪用具。“猪槽”一词,表明潮州人喂猪是投料入槽(不是撒地面);其高频率的使用,反映潮州农村养猪业较重的分量、较高的普遍性。 有点匪夷所思的是,

潮汕话|潮汕方言——话说“阿勇食曲奇”

来源:潮州日报去年9月7日,我在潮州日报“潮州文化”版上刊发了小文《有趣而古雅的潮州话》,算是本人有关潮州话系列随笔的开篇。文中谈到,潮州话存在变化多端的连读变调现象,还卖了一下关子:“连读变调的规律实在复杂,容今后专文再聊。”8个月过去了,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众所周知,潮州话有8个声调。我们可用下面8个字的读法为例,感受这8个调类:诗(1),死(2),四(3),薛(4),时(5),是(6)

潮汕话|潮汕方言“鹞婆叼鸡囝”

儿时在农村常听大人吩咐,要提防“鹞婆叼鸡囝”。“婆”潮语读作“波5”,就是“姑婆”的“婆”。我好纳闷:为何要提防的是“鹞婆”,而不是“鹞公”?心想“鹞公”比“鹞婆”更凶才对呀!后来大人又说:“鹞婆有母的,也有公的。”于是追问:“既然叫婆,怎么是公的?”大人指着墙角的大竹篓反问:“笚(读卡4)婆是母的?”对呀,笚婆就是装鱼虾的大竹篓,何来公母呢?再后来,我又见到了被称作“蚝婆”,难分公母的大牡蛎。

侨乡的亭,潮汕有故事

  亭是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造在路旁或花园里。亭子的出现始于宋代,据说与狄青为开拓南方疆土有关。如今亭子遍布全国各地。亭有大有小, …

潮汕文化——潮汕话之方言南北东西话地名

凤凰山乌岽天池  不久前到澄海访友,猛然发现澄海隆都和东里相邻两镇有四个村地名特别有意思:上西、下西、上北、下北——全部由方位语素构成。  汉语地名中方位语素的运用,是地理空间元素在地名内涵中的呈现手段。含方位语素的地名,以某一视点(站位)的方向或特定区域内的方位命制。地名在“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内、外、边”等字的使用上,全国各地情形相似。但在潮汕地区,表示方位的字有自己的特点,还

侨乡的石,潮汕有故事

石是自然界中十分普遍的东西。在石器时代,石既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又是重要的武器。原始时代的人们用石制作石刀等,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与战争之中。进入文 …

潮汕话|潮汕方言“潮州人常食乜个?”

“潮州人常食乜个?”见到这个问题,可能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潮州菜、潮州小吃。我的答案是“潮州物件”。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文化和历史的视角看,养活潮州人的就是潮州的乡土物产。潮州话忠实地记录了这些可以用来吃的“潮州物件”。大抵可分三类:  一类是本地、外地都有,被取了个潮州特色的名字。此类在瓜果蔬菜和海产品中最常见,如:吊瓜——黄瓜,地豆——花生,物食——零食,番葛——地瓜,番瓜——南瓜

潮汕方言|潮州头搭、头踏与搭头仔

头胎生下的儿子,潮人称为“搭头仔”。乍听起来,“搭头”似乎很“土”,其实,它不但不土,而且很“文”。  搭头,是“头搭”的倒装词,而“头搭”亦称“头踏”、“头达”、“头答”,大概从元代开始,就是戏曲、小说中的常用语,专指官员出行时,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如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  老夫此来不张伞盖,不摆头踏,你知老夫的这意么?  《西游记》第十二回:  来到东华门前,正撞着宰相萧瑀散朝而回,众

潮汕地区,有哪些有趣的乳名习俗

人名是人的标志性符号,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研究价值。它大体上分为乳名(又称小名)和学名两类。萧遥天先生认为:“人名是人类的意识形态之一。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