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
赛龙舟
潮汕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错,水流平缓,是赛龙舟的黄金水域。端午节期间潮汕人赛的龙舟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大型龙舟,长20—30米,宽1.4—1.6米,设20—30对桨,周身彩绘鱼龙图案。另外两种是彩头船(饶平、南澳一带)和龙船仔。
有些地方(如澄海),人们在赛龙舟后,要饮“龙须水”,吃“龙舟饭”,祷求平安健康。
祭祖先
可能很多人过端午节时都会想起屈原,但是在我们南方,特点是在潮汕地区,端午这天不单是用来记念屈原,同时它也是作为我们记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在这天,人们会像清明节一样,通过祭祖来纪念自己的祖先。
食粽球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粽,曰角黍。”潮汕人称“粽”为“粽球”。潮汕话“粽”与“壮”同音,故五月节大家都吃粽求“壮”的彩头。潮汕民间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形象概括了五月时令特征。
粽子是端午节当天的主要食物。粽子是潮汕民间一款传统小食,潮汕人称粽子为“粽球”。潮汕粽球有三种类型:双拼粽球、凉粉粽和梔粽。其中,双拼粽球最为出名,最受欢迎。
吃栀粿
在潮汕地区,栀粿一年里仅在端午节时才有销售。潮汕人家端午食栀粿,希望清热祛疫助消化。
制作栀粿需将采摘下的栀子洗净捣碎,浸泡滤渣成为黄色汁液,后与糯米浆搓匀,放入专用粿帕,装入蒸笼蒸熟。蒸熟后的栀粿呈棕黄色。放凉后食用,食用时不用刀切,而用纱线牵拉切成小片,蘸着白砂糖吃。
服药膳
“清明食叶,端午食药”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潮汕饮食俗语。潮人把五月节视为除虫驱病的“圣日”。除了插艾蒲,沐药浴外,还有其他一些服药膳的习俗。饶平一带,端午节“各家于鸡鸣时,取井花水浸蒲艾,务足一日之饮,云引年之意也”。
澄海、潮安一带,是日中午有吃真珠花菜(即白苞蒿)的习俗,据说可以除去腹中毒质。小孩子吃使君子炒蛋,消疳去积;老人服用谷精子瘦猪肉汤,有明目保健作用。
插艾草
潮汕端午节的另一主要习俗是插艾花浴。这一天,各家各户门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秽”,驱瘟辟邪。另外,这一天称作“圣日”,吃药最有效。
潮汕人端午还有用艾水洗澡的习俗,可以驱风祛湿。传说五月初五是龙王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所以这天要洗龙须水,喝龙须水,才能祛病健身,带来好运气。家里的老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用艾水洗澡,去风湿等。
悬挂五瑞
每逢节至,潮人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这“五瑞”。旧俗传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实,古代潮人先贤是针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辟邪。
据《潮州府志》载:唐宋年代,潮州气候湿热,而五月,春尽而夏至,暑湿气交蒸,蚊虫多,瘴气弥漫,更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孳生的节令,故古俗称为“恶月”。悬挂“五瑞”是利用草药散发出来的阵阵芬香,驱瘟辟邪以保平安。据澄海旧县志载:端午门上插艾,用艾叶和榴花(叶)簪在头发上,可辟邪。潮汕古民谣云:“五月初五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可见古人悬插“五瑞”是有医药科学依据的。
祝端午安康
来源:潮汕民俗网、揭阳日报、潮州电视台
【编者声明】
柬埔寨总理洪森、澳大利亚第25任总理霍华德、澳大利亚第26任总理陆克文、泰国国会主席颂萨、泰国立法议会主席蓬佩、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柬埔寨副总理棉森婉、柬埔寨副总理任财利、柬埔寨副总理温本莫尼洛、泰国国家立法议会第一副议长素拉猜、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时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许又声、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部长朱良、时任中国侨联主席林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原司令员吴双战上将等33位中外国家领导人和76位部级领导,以及李嘉诚、马化腾、饶宗颐、谢国民、陈有庆、陈有汉、刘艺良、方侨生、陈一丹等全球卓越潮人潮商分别莅临出席年会活动,或发来贺信贺电。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潮汕地区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