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3186 视频

潮州木雕-潮汕工艺;

潮州木雕     岭南画派领军人物、前全国美协副主席林墉对潮州木雕赋予高度评价:“说潮州木雕,看潮州木雕,心中胸里有万分的感受!”堪称“国家”级的潮州木雕 …

潮汕书画齐白石:只有梅花解我狂。

大家都知道齐白石画的虾神韵充盈,栩栩如生,灵动活泼,堪称画坛一绝,其实他画的梅花也独树一帜,出色无比。 齐白石很喜欢画梅花,他曾在一幅梅花图上题诗 …

潮汕功夫茶之记住这五点 茶叶更耐泡

,    1.茶树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在制作工艺相同或相近的 …

无夻誧!这是一本会呾潮州话的日历

夻誧?什么是夻誧?   来,我们翻开这本《潮语日历》,2021年8月30日,就有这个词。潮汕日历2021,潮汕日历2020,潮汕日历本,潮汕日历农历冲属相,潮汕日 …

【漫畫】存在感不高的汕尾在哪裡?

一個你來了就會變成靚仔靚女的地方(當然,也可能一不小心變肥仔) 一個可以吃到 200多種關於雞的菜式的地方 除了廣深以外 廣東最刷存在感的城市/地區 還屬 …

潮青「80后」教授谢湜任母校中山大学副校长

综合媒体消息,中山大学新晋两位副校长郑跃、谢湜(读音:sh)。此前,郑跃是中山大学校长助理,谢湜是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博雅学院院长。值得关注的是,两人都比较年轻,郑

潮汕工艺|浦东牛皮鼓制作技艺

鼓是中国应用广泛的传统乐器,牛皮鼓制作技艺在揭阳市东山区浦东村已传承百余年,产品受到整个潮汕地区的欢迎,是榕城城隍庙、西湖慈善会、进贤门亭、黄岐山侣云寺、乔林双忠庙、普宁泗竹坑及汕头市、潮州市、梅州市、福建省等地庵寺所选用的文化珍品。 清光绪年间,揭阳市东山区浦东村的李天恩开始牛皮鼓制作,此后代代相传。20世纪初,李林井潜心制作牛皮鼓并改进了其技艺,并传授给其子李德清。80年代以来,第

潮州民间传统手工艺品-香包

潮州香包,是潮汕地区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南宋时,潮州便已流传儿童佩戴香包辟暑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制作“扎绒粽球”或用香木雕成“粽球”状,裹以色彩艳丽的绸缎或布料,名曰“辟暑笼”,供儿童佩戴辟暑驱邪,并以示纪念屈原。当时的“辞暑笼”便是香包的始祖。后来,人们对“辟暑笼”进行改进,把包香木改为用绸缎缝制小袋,内装香料,因其香气袭人,故称“香包”。此外,形制亦变化为千姿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金平区汕头施孤赛会

汕头在旧社会,社会福利事业多靠各个善堂。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外马路开创同庆善堂;光绪廿一年在新马路创同济善堂;光绪廿五年在外马路创存心善堂;光绪三十一年在延寿街创延寿善堂;民国八年在民族路创诚敬善社;十一年在同济一马路创合敬善社;廿一年在新兴路创慈爱善社;廿三年在西堤路创诚心善社;同年在同济二马路创养莲善社。汕头一共创办了9个善堂。同庆善堂于1890年改为同文学堂,存下8家善堂都为潮汕民众

潮汕文化——潮剧

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汕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

潮汕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语”

潮汕人好饮工夫茶,饮茶之风几乎贯穿潮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久而这一饮食习俗与潮汕民间口头文化有机结合,派生了与饮工夫茶有关的民间俗语。 潮人好客,又尚谦让。每有客人登门造访,必会煮茶相待,极尽礼数。虽然如此,主人还是要谦让一番,自谓招待不周。每于此时,客人定会婉言道谢,说出“茶薄人情厚”一语,这既劝慰主人,又喻友谊长存。 旧时人们泡工夫茶都用冲罐,年长月久冲罐里面就会附着一层茶

潮汕话|潮州歇后语杂拾

扶轮堂照壁——十嘴九“胶仓”(屁股) 潮城英聚巷原“扶轮堂”面前有一大照壁,约三四十米长,里面嵌瓷着一幅十分精彩的图案,虫鱼鸟兽,花卉草木,琳琅有趣,非常壮观,吸引着无数路人驻足欣赏。可巧这里面嵌制着的十只鸟,有十个鸟头,却只有九只有鸟尾,因此,人们便把这一图像,戏说成一句潮州歇后语:扶轮堂照壁——十嘴九“胶仓”。 潮州人每当一件事情出现了,人们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