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深挖文化底蕴 彰显创新活力 潮州古城展新貌

核心阅读: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广东潮州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积极修缮文物遗址、推进街区活化发展、丰富城市文旅业态,呈现出文脉气蕴与创活力兼具的崭新风貌。

金秋时节,漫步广东潮州古城,无论访古桥、赏非遗,抑或逛古街、看牌坊,总会被古城的独特气质所吸引。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市考察时强调:“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有很多宝,潮绣、木雕、潮剧、工夫茶、潮州菜等,都很有特色,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一年来,潮州古城在文化遗产保护、培养非遗传人、延续城市文脉等方面持续发展。

温亿中 摄

保育活化,延续历史文脉

住在潮州古城区的蔡老伯,每天闲暇时总喜欢到古城里的文化公园走走看看。在那里,潮州镇海楼复建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重建地标建筑,彰显古城韵味。镇海楼复建工程是潮州古城提升蓝图的重点项目之一。一年来,潮州制定出台了《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成立了市委书记挂帅的古城提升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提出深化古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24条具体措施,列出第一批26个重点项目,开启深挖古城历史文化涵、全面拓展古城空间格局的序幕。

位于古城中山路的李厝祠始建于清代,上世纪20年代曾作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校址。作为潮州“百家修百厝”重点项目之一,该祠修缮工程于今年7月完工。“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通过规范、有效的技术手段,使损坏和病害得到遏制和修复,最大限度地保存现有建筑遗存的历史面貌。”潮州古城区文物管理所综合股负责人谢菲说。

开展“百家修百厝”等微更新、微改造,是古城保育活化的一大举措。850岁的广济桥在今年春节前完成了木构件修缮,水下桥墩修缮正在抓紧推进;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启动窑址保护展示和本体加固工程;唐伯元故居、黄尚书府、辜厝巷林宅等139处文化遗迹、31处文保单位在修缮中重新焕发古韵,实现了文物保护成果惠民。

目前,湘桥区博物馆、文化馆新馆、潮州古城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等项目也已建成,廖厝祠修缮、百花台民俗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

创新保护,推动非遗传承

一块朱泥、一台拉坯机,只需十几分钟,就做出了一把茶壶的模型。在牌坊街郑厝巷的柏荫精舍,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柯敏正向游客展示制作手拉壶的过程,游客们跃跃欲试。“通过直观展示,大家可以更鲜活地了解这门传统手艺,我觉得这是一种更好的传承和传播。”柯敏说。

柯敏创建的柏荫精舍壶艺作处,已成为当地一处手拉壶制作体验中心,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学习体验。今年8月,“潮州手拉朱泥壶”正式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设立潮州文化研究基地,举办潮州文化论坛、文化沙龙,编纂出版“潮州文化丛书”等书刊,推进保护潮剧……一年来,潮州深化非遗保护传承与文化研究,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举办潮绣、潮州剪纸等非遗培训班120多场次,参训人员2000多人。截至目前,潮州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项目38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2人、省级非遗传承人77人。

,潮州还筹办工艺美术拍卖专场,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实现“精品+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潮绣、潮剧、工夫茶、潮州菜等推陈出新,潮州这座“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城市文脉特色更加彰显。

文旅融合,释放城市活力

一年来,潮州古城文旅融合迎来了新的发展。今年国庆假期,潮州古城旅游持续升温。古色古香的牌坊骑楼,精致典雅的古宅民居,精湛绝妙的非遗工艺,地道美味的潮州小吃……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

依托历史文化底蕴,一批民间博物馆、艺术馆等先后进驻古城,新业态不断丰富。如今,137家民宿客栈、2家创意园、30家茶馆茶舍、35家非遗特色展馆等坐落在古城街头巷尾,丰富游客的文旅体验。

一年来,潮州积极打造“文旅投”平台,深化与文旅企业合作,以古城旅游为龙头,把全市1345处文物点串珠成链——与深圳华侨城文旅小镇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探索实行“专业咨询+招商引资+综合运营”的古城运营管理新模式;建设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饶宗颐故居片区,整合利用古城房产资源;今年元旦开业的潮人美食城成为潮州首个古城保育活化建设—运营—移交(BOT)项目;凤凰山文祠茶旅走廊正在建设中……文旅融合不断加速,让城市释放出新活力。

“我们一定努力把潮州建设成展示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让人们在体验潮州文化的过程中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表示。

来源: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