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传统调味品“初汤”,搭上电商快车走俏网络! 潮汕地区有句俗话,做美味的菜必须“热火(猛火)、厚(下多猪油)、香初汤”。初汤(“鱼露”,潮汕话称呼)这一传承上千年的潮汕最传统的调味料,如今搭上电商快车 …
潮汕特产|饶平海山紫菜 广东省饶平县海山镇沿海野生海藻经传统方法精制而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胆碱、胡萝卜素、硫胺素、烟酸、维生素C、碘等。它具有预防大脖子病、清热利尿、补肾养心、降低血压,促进人体代谢等多种功效,经常食用,对身体健康有益!富含大量维生素,是放汤的最好原料。也可即食,风味鲜美。 紫菜,是生长在浅海岩礁上的一种红藻类植物,颜色有红紫的、绿紫的及黑紫的区别,但干燥后却呈紫色。这种紫色的
潮汕猪肉脯 猪肉脯是潮汕传统美食之一,一直深受海内外各界朋友的喜欢,我身边很多外地朋友们一直对潮汕美食又爱又恨,甚至有些人将潮汕某些美食称之为“暗黑料理”——比如雪蛤。但是,唯独猪肉脯,让很多人基本丧失抵抗力,无不大快朵颐。 可很多人不知道,猪肉脯至今已经有将近三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在【周礼】【论语】上便有记载。到了清道光年间,猪肉脯已经是【满汉全席】的菜肴之一了。 潮汕地区的肉脯制
潮汕特产|潮州鱼露 早在宋末,潮州便有了腌制鱼露的“萌芽”。当时,饶平拓林湾渔民把加工咸鱼时排出的鱼汁经贮藏、煮制,成为一种美味的调味品,这就是后来的鱼露。现今的鱼露,是以海产杂鱼和江河小鱼为原料,经加盐腌渍自溶,酶解为人体易吸收,具有特殊鱼味的液体,再经提炼、精制而成。鱼露色呈赭红,味道鲜美香醇,富含钙、碘、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潮州鱼露制作方法:1、盐腌:一般在渔场就地加部分盐,趁鲜腌渍;2、发酵:通常以自然发
“狮头”油甘 “狮头”油甘油甘学名余甘,揭阳各地均有产,普宁为主产区。狮头油甘是其中良种,其果大,形扁圆,状似狮头,果皮晶亮而略透明,肉厚核细,质脆味甘。汕甘可鲜食,可盐渍,也可制成凉果,鲜食时先酸涩而后甘甜,食后齿颊余甘,回味无穷。功效与作用油甘子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钾、镁、铁、锌、硒等。维生素c含量较高,每天只要食用油甘子10克(大约1个果
黄花山荔枝 荔枝是黄花山名果之一,属亚热带珍贵水果。荔枝属常绿乔木,野生树高可达3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冻。 荔枝以果形別致、顏色悦目、果肉状如凝脂,甘软滑脆
西天巷蚝烙 西天巷蚝烙,是广东省潮汕的地方特色小食。台湾称为蚵仔煎,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美食。在潮汕城市乡村小市集,常有这种小店或摆摊小贩。 蚝烙为潮汕传统食品,市场炒卖或家庭膳食均极普遍。最先在汕头市安平路漳潮会馆(俗称老会馆)左旁,有几摊卖蚝烙的小吃店,由于制作精工,故有老会馆蚝烙的称誉。 1930年前后,杨二首先在升平路西天巷口营业,后来又有胡锦兴、姚老四等人相继在附近继续
潮汕特产|饶平蕉柑 蕉柑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潮州柑”市场潜力和出口优势增大,特别是久负盛名的饶平县樟溪镇是著名的蕉柑产地,以潮果第一品,味甘而香甜,且肉肥而无核著称,不仅在全国扬名,而且饮誉东南亚,遍销世界各地。 蕉柑兼有柑和橙的特点,为全国推广的10大柑桔优良品种之一。柑果大、色艳红、味清甜、爽口、肉嬾汁多、保鲜期长的特点,被誉为“柑桔皇后”。 蕉柑营养丰富,
潮汕炒面线 面线是潮汕地区的特产,又名咸面线,潮汕长寿面。面线型如线如纱、口感柔韧咸香,它可以直接食用,充当“零食”,不过不可多吃,因为实在咸。我大姑和细叔很喜欢当零嘴吃,每次回乡,都要买,每次回城,都要带。在我的家乡揭西,有寿宴的话都要炒面线,面线比面条长很多很多,有长寿的美好寓意。 炒面线要先烧开一锅水,然后下面线,让筷子带着面线在翻滚的波涛里“游”几下,再掐准时间后,要加一些凉水,让面线再洗一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