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油麻人仔-潮汕美食之一

       油麻是芝麻的俗称。它不但可以吃,而且好看。或者有人要问:小小油麻,非白即黑,有什么欣赏价值?但是,只要你看过峡山民间艺人那种别出心裁、巧手制作的油麻人仔,你就会赞叹“小油麻”中确有:“巧工艺”。

       峡山油麻人仔,既有戏剧人物,也有祥禽瑞兽。如: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郭子仪庆春、穆桂英挂帅、鲤鱼跃龙门、母鸡带雏鸡、双凤朝牡丹、鸳鸯戏莲池、狮戏球、龙吐珠,等等……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峡山民间艺人是怎样把油麻制成人仔(图屏)的呢?概括起来,可分塑泥体、贴油麻、脱胚胎、配景物四道工序。

       塑泥体即是根据所要制作的人物或动物的形态,用泥土捏出各种相应的胚模。泥体塑成后,只可阴干,不宜阳晒,以防干裂。待至阴干后而不变形时,便可进行贴油麻。

       贴油麻这道工序,难度最大,要在“精细”上面下功夫。油麻要经精选,粒子宜瘦不宜肥,宜长不宜短。粘料——糯糊,是用糯糕煮制而成(为了吸水、防腐,糊中常加进些咸矾)。贴具是用两根竹筷子,每根筷子的末端扎一支绣花针。贴油麻时,必须两手并用,配合默契。两针之中,主辅相依。为主的针,要一粒一粒地刺着油麻,蘸着糯糊,按着“苦瓜目”、“金钱目”、“四方格”、“梅花格”等各种不同的组形图案,贴附于已经塑好的泥体胚。为辅的针,则要支撑主针,使每粒细小的油麻,都能按照要求,准确地连环粘接。蘸糯糊也大有文章在,蘸少了,油麻彼此粘接不牢;蘸多了,糯糊粘着泥体,到时候便难于脱胚。人物中,文臣的“锦袍玉带”、武将的“金盔银铠”、儒生的“青衿紫衣”、仕女的“彩披绣裙”以及动物中的鱼鳞、龙甲、凤翎、鸡羽等,用油麻贴成之后,待至糊质凝固,便可脱胚胎。

       脱胚胎即是把被油麻图形裹着的泥体抽掉,留下空心而又立体的“人物”或“动物”。脱胚胎要根据各种具体形态,把油麻图形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分割。如果切割得不好,油麻图形碎裂,那就前功尽弃,因此,在执刀切割时,必须拿出绣花功夫。被切开的油麻图形的各个部分,最后要重粘接成整体。在切口处,要用油麻按着原来设计的“目”、“格”,精心粘贴,做到“天地合圆”,使其“天衣无缝”。至此,人们便可看到用油麻贴成的人物或动物的外部形态了。若是人物,则配上“浮洋人仔头”及手、足、靴、鞋等,玲珑剔透的工艺品便基本制成;若是动物,则点上眼睛,配以须爪,祥禽瑞兽也各展风姿。

       作为主体的油麻人仔既已制成,第四道工序便是配景物。制作景物用的材料是珠片、绣线、光纸、皱纸之类。根据主体的人物或动物所处的不同环境,可以配置龙屏虎帐、王府侯门、重山迭岭、楼台亭榭、书斋绣闺、莲池花圃……

       做完上述四道工序,最后套上玻璃罩,一屏“峡山油麻人仔”便可供人欣赏了。

       过去,峡山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总爱摆油麻人仔。精巧的峡山油麻人仔,吸引着无数游人,四乡八里,红男绿女,纷至沓来,异常热闹。油麻人仔从元宵夜摆至正月二十。乡里主事者鉴于观赏的人太多,特立规约:元宵次日,只供妇女欣赏,谢绝男人参观。因此,这一天,峡山油麻人仔的陈列场,倏然变成女人的世界。其他各天,则不分男女,均可参观,但常常是男女拥挤,熙熙攘攘。为防个别色中小人“混水摸鱼”,主事者于油麻人仔陈列场的显眼处,悬着一段鲨鱼、几根芹菜(意即:鲨鱼炒芹菜),旨在暗示:谁敢“搞鲨(调戏)妇女,当心跟鲨鱼一样,拿来炒芹菜(意即:狠狠“教训”一顿)”。从这个悬物示规的细节中,我们可推知当时观赏油麻人仔的盛况。

       解放后,峡山油麻人仔也曾以其独特的风姿,登上大雅之堂,在地方文化馆的展厅中,吸引着不少观众,博得广泛赞许。可惜的是,峡山油麻人仔,现在似乎已经不见。但是,它留在潮南这个文明古邑的民间艺术史册上的一页,却仍然是色彩耀眼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