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艺236 视频

潮汕工艺|浮洋方潮盛铜锣制作技艺

浮洋方潮盛铜锣与武汉铜锣、苏州铜锣在制作技艺上渊源相承。浮洋方潮盛铜锣制作技艺分布于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浮洋墟及仙庭村,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清代咸丰年间,浮洋镇仙庭村的方明治到福建省连城县谋生,拜当地一位铜锣师傅为师,学会了铜锣制作技艺。回乡后,方明治创办作坊,独家制作铜锣。方明治创办的铜锣作坊位于仙庭村侍御宗祠后,至今遗址仍称“铜锣城”。后为营销方便,铜锣作坊迁址于

祖籍潮州,履历丰富,今出任香港科学院院长

据香港文汇报消息,香港科学院近日举行第七届周年大会,由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卢煜明获选为新一任院长,担任创院院长7年的徐立之随即卸任。新任副院长则由数学家

潮汕工艺 · 手钩花

潮汕勾花 手钩花,即钩编织服装,是传统的潮汕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其一针一线在心灵手巧的潮汕妇女的手中,便能使之成为一件件时尚美丽的服饰摆件。一针一线,一抽

汕头,狂飙!

2023年的汕头,正在狂飙!三年疫情防控下的压抑,似乎在这个春节中硝烟散尽。一个假期,这座城市的交通、旅游、商业、楼市等方方面面的数据,都在“报复性” …

潮汕工艺|普宁抽纱

普宁抽纱,是潮汕抽纱的名产地之一,素以工艺精巧,图案新颖,品种多样,规格齐全而著称,早在清末民国初便驰名海外,迄今已有近百年生产历史。  普宁抽纱起初是揭阳、潮阳县的边邻乡传入本县洪阳、南溪、广太一带乡村的。1930年初,普宁始有经营抽纱业的商号。1934年至1941年,潮汕抽纱进入全盛时期,普宁加工投放区也由原洪阳、南溪、广太扩大到赤冈、大坝一带,本县抽纱二、三、四盘商有成美、源泰、桂源、光记、

潮汕手艺|陶瓷微书

陶瓷微书是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彩瓷艺术完美结合的民间绝技之一,其历史久远;艺人既保持传统风格,又不断创新,现在已被列为“非遗项目”。 微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的一种,源远流长。从良诸文化到各朝代几乎都有过微书作品存在,然而,由于此绝技必须心手合一,而且凭裸视书写,一笔一画清晰可辨,费时耗力,难度很大,能成此技者寥寥无几。 陶瓷微书创作艰巨,烧制过程的难度大,作品十分稀少弥显珍贵。

潮州手拉壶

潮州手拉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绪。宋以后,潮州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潮州手拉朱泥壶是潮州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潮州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潮州朱泥壶主要的名家有以老安顺为代表的章燕明、章燕城、章广鑫,以及源兴柄记的吴瑞深、吴瑞全。 潮州手拉朱泥壶的制作工艺源于江苏宜兴紫砂壶,清初开始被引进到潮州枫溪。经三百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几

潮汕工艺|潮州推光金漆画

潮州推光金漆画历史悠久,始于清代。清乾隆《潮州府志》记载,“明清以来,营建宫室,必先祠堂,雕梁画栋成风”,潮州地区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的丛熙公祠中已有金漆画装饰,由此可知,潮州推光金漆画在清代后期已成为当地传统建筑装饰及神器装饰的重要方式。 顾名思义,潮州推光金漆画是在推光漆板上用金粉和金箔创作的画。其创作要在光素的漆面上,用红漆按需要绘好画面,待红漆将干而未全干略带黏感时贴

潮汕文化——潮汕工艺之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地区饮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当时潮州八贤之一的张夔有诗曰“燕阑欢伯呼酪奴,鸾旌凤吹光寒儒”,其中酪奴即是茶的别称。至清代中期,潮州地区饮茶已蔚然成风,清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中就有了“工夫茶”的最早记载,当时工夫茶冲泡方法业已形成规范。 现在,潮州工夫茶的分布以潮州为中心,辐射整个潮汕地区,在东南亚等地也有较强的影响力。 潮州工夫茶之冲泡用茶,以乌龙茶类为宜,其中尤以

潮汕手艺|潮汕贝雕画

汕头位于南海之滨,有着十分丰富的海底资源,1957年开始专业生产贝类工艺品,后又发展贝雕画挂屏、座屏及立体摆件等。其中潮阳海门贝雕工艺厂和礐石红光工艺厂创制的贝雕作品蜚声遐迩。 贝雕,是利用海洋中的各种贝壳,经过艺人们的精心雕磨,制成的一种工艺品。贝壳类工艺品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唐代的螺钿镶嵌漆艺久负盛名。用贝蚌螺壳材料拼贴组成工艺画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广东也是全国主要产区之一。

潮汕手艺|饶平黄冈纱灯

黄冈纱灯是一种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湖北省黄冈市元宵挂纱灯历史久远。据《饶平郑氏族谱》记载:“世居漠山(今大澳乡)六世祖清隐公寓南饶,一年元宵到瓮城余氏大祠观灯,被嗤为乡下佬,归而散资助族人迁居瓮城外,后购得叶氏花园废址建大宗祠。年年上元升满棚活灯……”郑氏清隐公是明弘治时人。由此观之,黄冈上元花灯,于明代已盛之。而挂纱灯又十分普遍,凡祠堂、庙宇皆有。所以,制作纱灯,也就成为黄冈一项独特的汉族民间工艺

潮汕工艺|玉浦风炉

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日常煮饭、烹茶、冬天取暖、烘干衣物……曾经,生活中处处少不了风炉,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关于“家”的温暖记忆。在揭阳,玉浦风炉,享誉已久,特点是其火路通畅,用料节省,火力集中,且炉体美观而耐用。据载,清朝末期,玉浦人便开始利用粘土手工制作柴炉、炭炉、草炉等各种类型的泥炉,俗称“风炉”。至民国,玉浦的制炉技术已趋成熟,规模逐步扩大,由原来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前店后坊产销一体化的炉铺

潮汕手艺|惠来贝雕

以贝壳为原料,根据人物、动物、花鸟等图案对贝壳进行雕刻、磨成各种形状和光泽,再将贝壳分图分部位进行粘贴,一幅具有海洋气息的工艺美术品展现于眼前。这就是贝雕画。贝雕画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色彩绚丽,风格独特。揭阳市的惠来贝雕去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来贝雕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新兴发展的工艺美术产业(1957年已有贝壳粘制

潮汕工艺|潮式粿品制作技艺

粿品是潮汕地区传统节日中用于敬神酬神、祭拜祖宗和祈福祝福时重要物品,每个时节做的粿品都各不相同,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潮式粿品的种类繁多,有鼠粬粿、红桃粿、小米(烧卖)、甜粿(年糕)、无米粿、朴籽粿、菜头粿、酵粿、马铃薯粿、栀粿、乒乓粿、潮汕粉粿、石榴花粿、双拼粽球(粽子)、包子、水晶球等多个品种。 按照原材料不同,不同粿品制作技艺也有不同,如鼠粬粿制作流程要先将精摘的鼠粬草芯叶洗净入锅

潮汕工艺|揭阳剪纸

揭阳剪纸是揭阳地区一项民间传统工艺,老一辈人称之为“铰花”。 揭阳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按适用范围可分为酬神喜庆、祭祀丧俗、欣赏装饰三大类。酬神喜庆剪纸以礼花类为主,颜色以红、橙和金为主,緑、黄为附,作配称。礼花也叫喜花,主要用于酬神供品的装饰。祭祀丧俗中的剪纸主要用于烧制祭品的装饰,所用纸张选用为蓝、青、黄、白色纸或金、银纸。欣赏剪纸一般比较写实,通常用在于家居装饰,如镜屏装挂或贴

潮汕工艺|“有瓷即有彩”—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潮彩在清末的潮州,彩瓷彩绘就运用新彩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并运用国画技法,吸收潮州民间姐妹工艺,如潮绣、潮州木雕、潮州剪纸、民间绘画(如漆画、墙画、佛画)等传统工艺表现手法,融入到潮彩表现形式中来,从而形成了独特地方风格彩瓷彩绘流派之一。 潮州彩瓷具有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的特点。 潮州陶瓷历史久远,可谓“有瓷即有彩”。据考证,唐宋时

潮汕工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

枫溪手拉朱泥壶是潮州一种代代相传的民间茶具,是中国茶具制作主要地区之一。手拉朱泥壶的生产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潮州市陶瓷生产和贸易的中心枫溪及周边地区。 枫溪手拉泥壶当地俗称“土罐”,是潮州工夫茶主要选用的茶具,清代中期以前多仿制宜兴名壶。清初诗人陈恭尹有《咏潮州茶具》诗:“白灶青铛子,潮州来者精。洁宜居近坐,小亦利随行。”光绪间金武祥著《海珠边琐》亦云:“潮州人茗

揭阳篾织

篾织是广东揭阳特有的一门传统民间艺术。揭阳起源于20世纪初,兴盛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揭阳民间艺人将“薄苦竹”抽成柔如丝,薄如纸的小篾条,然后以灵巧之手织成各种工艺品,如花篮、竹扇、箩筐等各种造型独特的工艺品,再在上面织上人物、花卉、书法、图案等,可谓巧夺天工。 20世纪初,揭阳月城松山一位叫林仲仁的艺人,首创篾织工艺。林自幼聪颖过人,诗词书法有很深的造诣。在此基础上,又潜

吴南生:我的收藏是捡破烂开始的!

真正的收藏家收藏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参观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吴南生捐赠书画展》后,发出了这样的感触。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裏,曾经的改革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