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粤西粤北这些“土特产”火了,潮汕牛肉丸凭实力出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湛江对虾和金鲳鱼、茂名荔枝龙眼蜜源、英德麻竹笋、英德红茶等入选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茂名月饼、潮汕牛肉丸制品、饶平盐焗鸡等入选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广东近年来持续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目前已累计建设金柚、岭南荔枝等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5个农业产业强镇、157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粤字号”农产品,今年一季度,广东省农产品出口延续良好增长态势,出口284.2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7.6%。

上述《意见》的出台,为我省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如何借这一东风进一步擦亮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近日,南方日报记者深入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发现,通过提升种养业现代化水平、拉长产业链、加快品牌打造等,各地正多措并举进一步做优做强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热潮正在各地火热展开。

从一种产品到一个集群

延链拓群产业化发展初显成效

近期,英德红茶和湛江水产多次登上闻热搜,受到广泛关注。

“英德红茶作为饮品之一在中法元首会晤上亮相,让我们茶人备受振奋!”清远英德市各大茶企,喜悦的氛围处处可感。

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茶园,绿意盎然。经清明前第一轮采摘后,树梢新的嫩芽正在生长,茶园工人正忙着给茶树防虫、施肥,等待月底第二波春茶采摘。茶园负责人吴庆尚说,近期雨水充足,头批春茶品质很好,价格有所上升,取得“开门红”。

依托广袤的茶园,英德茶旅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在英德横石塘镇积庆里红茶谷,优美的生态环境及3000多亩红茶茶园,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踏青赏绿、体验红茶文化。

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到茶旅融合,英德红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集群。该市茶园种植面积达17.5万亩,干茶年产量超1.4万吨,茶叶年综合产值超60亿元,带动15万人增收致富,英德红茶已成为全国三大红茶品牌之一。

近期,湛江水产养殖业引来广泛关注。

在位于湛江东海岛上的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一批批虾苗从这里“游往”全国各地的养虾基地。该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亲本选育基地,年选育对虾亲虾10万对,虾苗80亿尾。

养殖方面,去年湛江对虾养殖面积达2.4万公顷,产量21.4万吨,全国每5只对虾,有3只来自湛江。拥有“中国对虾之都”美誉的湛江,从虾苗繁育到规模化养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对虾养殖产业集群,对虾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额七项指标全国第一。

除对虾,湛江还是“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是水产养殖、加工、出口基地,2022年湛江水产总产量125.5万吨,总产值274.6亿元,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

除了英德红茶、湛江对虾和金鲳鱼,粤东西北入选《意见》的农产品及食品均形成种养和加工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发展初见成效:

英德麻竹种植面积达80万亩,去年麻竹鲜笋产量约105万吨,综合产值达40亿元,形成从生产到初加工的产业链条,带动从业人员8万多人;

茂名高州依托全市59万亩荔枝和32万亩龙眼种植园,以“企业+合作社+专业户+蜂农”模式,年产蜂蜜上万吨,蜂产品年产值达10亿元;

茂名月饼生产企业达231家,占全省1/3,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东潮汕地区牛肉丸生产加工企业达3000多家,产值超百亿元;

饶平盐焗鸡产业仅饶平县钱东镇就有盐焗鸡食品加工企业13家,年总产值达30亿元。

智慧赋能生态种养

推动农特产品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湛江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港海域,湛江首个深远海桁架式智能养殖平台“海威一号”矗立在海面上。通过摄像头,可远程实时察看鱼的生长状态,自动投饵设备实现每天定时投喂,台风天气平台还能下潜以减少灾害。

这个面积超1000平方米、平台高13.5米、养殖水深超12米的庞然大物,是当地容量最大的海水网箱养殖平台,养有3万多尾鳘鱼,是去年4月由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投资建设的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

该平台单个养殖体积大、智能水平高、设计抗台风能力达15级、可节省人力成本60%,养殖效益可观。“‘海威一号’代表着湛江海水养殖业升级的方向,将引领水产养殖走向深远海。”海威农业集团董事长刘定介绍,公司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海威二号”已开工建设,预计5月投入使用,“‘海威二号’养殖规模更大,智能化程度更高。”

据了解,目前,湛江有深水网箱3500多个,约占全省总数70%。根据规划,到2026年,湛江市将建成5000个大型深水网箱、5—10个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湛江的水产品养殖向深远海方向迈进,走出了智能高效养殖的关键一步。与湛江一样,粤东的潮汕牛肉丸生产同样也在加快智能化生产水平。

汕头市潮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一台台仿手工机器有节奏地对牛后腿肉进行捶打,打好的肉浆在成型机内生产出牛肉丸,再经水煮、降温以及真空压缩包装生产出一袋袋紧实弹牙的潮汕牛肉丸。公司董事长陈志斌说:“以前靠人工捶打,半小时只能制作5斤牛肉丸,自动化流水线一天能生产3万斤!从手工到自动化的生产,让美味的潮汕牛肉丸得以从广东走向全国。”

科技赋能提高了农特产品生产现代化水平,生态种养则是绿色低碳发展、提高产品价值的又一路径。

“叶子上有蜘蛛网,证明是没有打过农药的!”在清远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茶园,茶园负责人吴庆尚指着茶树上的一处蜘蛛网向记者说道。

茶叶农残曾是困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顽疾。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德当地一方面加大茶叶制品农残检测,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生态茶园建设,不使用农药、用有机肥代替化肥,保障茶叶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价值。

记者走访英德各地茶园看到,茶园内广泛使用超声波干扰器、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黄板等物理手段防虫;在英红镇的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茶园,负责人胡海涛告诉记者,除物理杀虫外,茶园几天前还购买胡蜂来捕食园内的尺蠖虫,此前还用走地鸡来吃茶园的叶甲虫,效果较好,“通过物理防虫和生态防虫,茶园可以实现不打农药。”

突破短板实现新跨越

让更多“粤字号”产品走出广东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一些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形成规模集群优势,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农业和食品产业还存在科技种养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不足,以及食品加工企业大而不强、缺少龙头企业、缺乏品牌等短板。

“目前英德种植的麻竹笋八成以上以鲜笋形式卖到外地食品加工企业,本地深加工率不高。”据英德市麻竹笋协会会长黎水清介绍,政府和行业协会已意识到这一不足,正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英德当地加工生产竹笋食品,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当地已经有14家麻竹笋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的酸笋即食休闲食品受到市场欢迎。

在水产养殖领域,我省沿海地区还存在以近海养殖为主、深远海养殖比例不高的短板。“作为海洋大省,我省深远海养殖比起山东等省份还存在差距。”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陈华谱表示,“这有客观原因,即与北方沿海省份相比,广东台风天气多,深远海养殖风险较大,装备投入更高。但广东气温高,能够实现全年不间断养殖,且海域面积更广,应该说广东深远海养殖潜力巨大!”陈华谱建议湛江等沿海水产大市要加快深远海养殖步伐,加大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全省养殖业迈向深蓝探路。

受多种因素影响,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地区食品加工业存在企业规模较小的瓶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广东省食品学会理事长李汴生表示,以潮汕牛肉丸为例,虽然目前有企业应用了自动化生产线,但行业整体还是多以作坊手工生产为主。他建议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加大现代化生产线的使用,实现潮汕牛肉丸的工业化、品牌化发展。

“潮汕牛肉丸上过冬奥会餐桌,是网红食品,市场需求很大。”潮汕食品研究院院长方朝武建议潮汕三市应加强协作,制定牛肉丸生产标准,不断提升牛肉丸品质,加快潮汕牛肉丸预制菜发展,并借助直播带货等手段,将潮汕牛肉丸打造成网红大单品。

据了解,目前我省正在大力推动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壮大。4月10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2023年开展“粤食越好粤品世界”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巩固提升千亿级第一方阵,培育发展百亿级第二方阵,培优做强特色园区第三方阵,争取到今年底,全省食品工业营业收入达1万亿元以上,形成若干个千百亿级产业子集群、区域和企业。

“广东各地特色农产品和食品在全国越来越受欢迎,如英德红茶、湛江海产品、饶平盐焗鸡休闲食品等。各地应抓住国家和全省大力发展食品产业的机遇,推动地方特色农业和食品不断做大做强。”李汴生建议,全省各地应大力挖掘特色农产品和食品资源,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开发更多符合不同地区群众口味的食品,并加大线上线下营销推广,积极打造区域品牌,让更多“粤字号”产品热销全国、走向世界。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The End-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