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文化|揭阳春节习俗

揭阳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见诸史载已有二千二百余年。她置戍守区于秦,建立县于汉(公元前111年),开了粤东建制的先河,是潮汕历史文化发祥地,素称“海滨邹鲁”。古揭阳从置县开始,通过辖区归属,官民迁徙等渠道,中原汉文化由北向南,经沿海、陆路传入,因此中原文化形成深厚积淀,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结合,诞生了既有中原文化特点,又有地方特色的揭阳文化。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广东沿海开放区的主要埠点侨乡,

潮汕名人|陈波儿

陈波儿(1910年-1951年),演员,人民电影事业的组织和领导人,广东潮安人。1929年在上海艺术大学读书时加入上海艺术剧社,从事左翼戏剧活动,主演了《街头人》、《梁上君子》、《炭坑夫》等剧。1934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电影处女作《青春线》,后与袁牧之共同主演《桃李劫》获得好评。1936年主演《生死同心》创造了一个正直、爱国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鲜明形象。1950年她倡导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潮州登塘果条卷

潮州人爱吃粿类,粿条卷就是其中之一,粿条卷,顾名思义就是把粿条卷起来吃,当然中间要包上形形色色美味可口的馅。潮州登塘的粿条卷,馅料充足,将竹笋、白萝卜、芋粒、香菇丝、猪肉碎等爆炒,调上调味料,根据个人口味将这些准备好的馅料杂烩混合,然后用薄如蝉翼的乳白色粿条皮卷成一卷卷,最后在香喷喷的粿条卷上面淋上几勺芝麻油,撒上一勺葱猪朥,一盘秀色可餐的粿条卷便诞生了。 登塘粿条卷源于潮州市潮安县登

潮汕名人|许士杰

许士杰(1920—1991),原海南省省委书记,广东省澄海隆都人,1938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共,历任澄海县隆都区青抗会干部、中共潮安铁路区委书记、普宁县委副书记、潮澄县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澄海县委书记,潮汕地委常委、部长,广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海南区党委副书记,肇庆地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7年9月后,相继任海南建省筹备组组长、省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之潮汕出花园

【导读】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民风民俗不同,涌现了丰富多彩的风俗,它们如涓涓之流汇成了中华文化的泱泱大海。潮汕因历史和地理原因,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文化风俗。而“出花园”的习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习俗。这种习俗随着潮人的走向世界而向外传播,在东南亚各国华人中被传承着,其仪式更传统,更繁琐。这其实是一种对家园的思念,通过对中华文化执着的守护,表达对故园的眷恋。【大潮社】古代男子15岁而束发,20

潮汕话|潮汕方言“支铜匙物害去”怎么回事?

小时候,家里开饭时用来舀粥的勺子,有的是用木头雕凿的,有的是用铝合金材料做的,潮州话叫做dang7si5。这个读音,在我心中的概念是“重匙”,因而纳闷:这勺子也不重啊,怎么有这个名字?  有一次,与邻居一个男孩玩耍,把木头勺子弄坏了。男孩哭着说:“支dang7si5物害去。”他妈说:“又唔是铜个、铁个,害就害哩。”我突然大悟:此物叫做“铜匙”!  这种糗事不独我有,好多人把各样勺子都叫“铜匙”。

潮汕习俗:农历六月廿六“土地爷生”

福德老爷,流行于南北各地。由古代社神发展而来。又叫伯公、大伯公、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伯公、福德公、土地公,地主爷,土地爷、福德、土公、土地、土伯、土正、社神、社公、社官等,琉球称为土帝君。福德正神,或称土地公,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汉族民间以其造福乡里,德泽万民,所以尊称为「福德正神」。潮汕地区的人们都称之为福德老爷,“伯公”,或“老伯公”,其庙叫福德庙。 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是土地

潮汕名人|陈元光

公元657—711年平定泉潮边区“啸乱”的“开漳圣王”  陈元光(公元657年—公元771年),光州固始人,生于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六日。”仪凤二年(677年)继袭父职,任玉钤卫翊府左郎将,永隆二年(681年),授玉钤卫中郎将(官秩正四品下),并任岭南行军总管。进阶正议大夫,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出生于颍川望族、开唐功臣门弟、将军世家。幼年时博览经书,贯通子史。长博通经史,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

上砂饼干

上砂饼干外形似不规则形状的小馒头,吃起来清甜可口、风味独特  “上砂饼干”是揭西县上砂镇出产的特色风味小吃,以面粉、麦芽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外形似不规则形状的小馒头,样子朴实无华,吃起来却清甜可口、风味独特,且价格便宜、经济实惠,深受当地及周边老百姓欢迎。  据了解,“上砂饼干”主要以个体的形式生产经营,目前在上砂制作“上砂饼干”的商户共有3家。至于上砂饼干始于何时,目前无法考证。据60多岁的庄师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之潮汕成人礼:七月初七出花园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一天,潮汕大地很多人家的父母,都要为自己的儿女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出花园”仪式,祝贺他们长大成人。出花园和古代的加冠、及笄一样,都是为祝福子女长成而举行的仪式。不过,有别于加冠、及笄,出花园的仪式饱含哲理,耐人寻味。其寓意是:各位儿女,你们的孩童年代,在父母的呵护下,好像生活在一个草木芳菲、蝶舞蜂喧、花香鸟语的花园中,无忧无虑。如今你们已经年满15岁,长大成人了,不能永远生

潮汕话|潮汕方言“鸡母”和“人客”

众所周知,潮州话称母鸡叫“鸡母”,称公牛为“牛牯”,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从语言学上看,这是潮州话构词法方面的一个特征。“鸡母”“牛牯”反映了潮州话名词性偏正式双音词中语序最独特的一种构词方式:表物种名的主体成分在前,表性别的修饰成分在后。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潮州话表示性别的语素较多,运用范围各有不同。“母”“牯”搭配最广,几乎所有动物都可使用,如鸭母、鸭牯,鹅母、鹅牯,猪母、猪牯,狗母、

潮州人的年夜饭: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

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而祭祖的菜肴中,卤水鹅可谓重中之重。要知道,卤味本身就是潮汕人的拿手好戏,过年也一定不能免。他们一般选用的是品种优良的狮子鹅,羽毛灰褐色或银灰色,腹部羽毛白色。头大而眼小,头部顶端和两侧具有较大黑肉瘤,鹅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一般的成年公鹅都有10-12公斤,分量十足。 过去,潮州人会在自家做这道菜把光鹅开腹取出内脏,洗净晾干

潮汕文化——潮汕名人|讲古名家陈四文

北方有单田芳,潮汕有陈四文。倾情曲艺半世纪的陈四文先生出生在潮阳关埠东湖村一个商人家庭,他原名叫陈文,因他在家排行第四,故名叫陈四文。  从1954年起,陈四文先生便开始在同平路试讲起故事来,与其说是在讲故事,倒不如说是在说书,因为他是拿着书本边看边讲的。陈四文先生第一次在公众场合说书,想不到有不少人围上前来听讲。虽然他的心情有些紧张,但他咬咬牙硬是挺了过去。  初次获得成功,令陈四文深受鼓舞

潮汕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语”

潮汕人好饮工夫茶,饮茶之风几乎贯穿潮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久而这一饮食习俗与潮汕民间口头文化有机结合,派生了与饮工夫茶有关的民间俗语。 潮人好客,又尚谦让。每有客人登门造访,必会煮茶相待,极尽礼数。虽然如此,主人还是要谦让一番,自谓招待不周。每于此时,客人定会婉言道谢,说出“茶薄人情厚”一语,这既劝慰主人,又喻友谊长存。 旧时人们泡工夫茶都用冲罐,年长月久冲罐里面就会附着一层茶

潮汕民俗——肚兜

【导读】肚兜又称“抹胸”,潮汕人叫“肚腰”,盖围于“肚”而系于“腰”之故。潮汕地区的肚兜呈略扁的八角状或者椭圆状,利用边角料拼缝而成,左右对称的二三层以上厚布料,表面用几十块三角形小布片拼接而成,其上边角部缝有长布带子以供吊挂于脖子上,两侧边角也有带子供围到腰背扣绑。潮汕地区的很多小孩子常年都是带着肚兜,为的是避免大人没有及时给孩子添衣保暖而生病。潮汕人认为,肚子(俗称“软肚”)是身上比较柔弱的部

潮汕美食之红焖明皮

红焖明皮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属于粤菜中的一种,因其色泽明亮,味道鲜美,浓香软滑,富有胶质,而受到广大美食爱好者的亲昵。用料: 发好明皮(俗称沙鱼皮)750克,香菇25克,北葱25克,虾米25克,猪肚肉500克,猪油50克,二汤1000克,姜10克,绍酒5克,酱油10克,味精5克,麻油0.5克,胡椒粉0.5克。制法: (1)将发好的明皮切成日字块状(5厘米2.5厘米)放入炒鼎下猪油,

潮安青龙潭

青龙潭位于广东省潮安县归湖镇白藤坑村凤溪下游凤南白藤坑段。潭水如镜,清净无染,清碧甘甜,蜿蜒若龙,岸边岩石奇布,大小冰臼云集,深浅不一,形态各异,清流潺潺从臼中流过。 青龙潭下游溪面宽阔,碧波荡漾,青山倒映,蓝天铺垫,游鸭戏水,飞禽添趣。竹筏从若水亭畔、听流阁前绕滩顺流而下。途中峰回路转,山路弯弯,山中岩石峻秀,林阴蔽日。游客可上岸游山、听泉、拉纤,体味旧时纤夫之艰辛与情趣。

红星闪耀时!百年前潮州为何涌现红色文化名人

为什么在当时涌现这么多潮籍红色文化明星?他们都作了哪些贡献?……7月7日下午,潮州古城分司巷内的青年文创中心,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潮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锦澍、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曹亚明、韩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丽华等人从各自的角度娓娓道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潮州红色文化群星的故事。  本场沙龙为“潮智汇”文化沙龙第十二期,由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

潮汕话|潮汕方言“生枯柏历”

无中生有、挑起摩擦、事端的行为,潮语称为“生枯柏历”。  看似粗鄙,老土,实则很古且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先说“枯历”:  古代人始死,立木于庭中,上面横架一木如门,叫做“重”(在木主即神主牌未及雕制之前代以受祭的木)。横木下悬鬲(亦称“历”,类似砂锅的炊具),中盛粥,谓为死者神所凭依之物,葬后始改用木主。亦即是说,“柏历”是神主牌之前身。魏晋以后,又有所谓“凶门柏历”者,置于门外以作丧宅之标志,略似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汕头捕鱼习俗

渔民以捕鱼为生,解放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渔船全是木帆船,既没有通讯设备,又没有天气预报,风云变幻莫测,死生只在瞬息之间,因此留下一套独特的生产习俗。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渔船要出海捕鱼时,必须到海滩拜海神,以祈出入平安,渔产丰收。建造新船,必先择日看时,然后在船坞安上龙骨(即渔船的中心骨架),并用妇女戴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花红绫,放在龙骨处,名谓“压槽母”,候墨绳打毕,才将其收回家,意谓可获头棕(高产

潮汕美食|焗袈裟鱼

焗袈裟鱼是一道广东潮汕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此菜造型美观,香酥嫩滑。先将石斑鱼肉切成飞刀状(即切成两片相连),厚度约5毫米,然后把鼎烧热,放入生油,待油热至约有200摄氏度时,将鱼肉放入炸熟捞起,把鼎的油倒起,再把鱼肉放回鼎中,放入汁略煎后放在盘中候用。用料: 石斑鱼肉300克,鲜虾肉400克,肥猪肉50克,鸡蛋2个,火腿片30克,湿香菇50克,香菜叶40克,味精5克,精盐4克,网

揭西植丰园

植丰园,由林子丰创建于1920年的园林式别墅,位于揭西县金和镇金新行政村的新园村寨后,为英国建筑设计师设计,既具西洋古典皇宫形制的风格又夹带中国传统民居格调,由围墙、门楼、主座、附座、后房、花园、喷水池和碉楼等部分组成。园名取林子丰及夫人陈植亭之名合而为“植丰园”。该园虽然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仍完好地保留着原有风貌。2009年8月,该园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

潮汕文化|昔人英名耀潮邑——盘点潮汕纪念名人的地名

以著名人物的名字作地名,中外皆有。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就包含了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和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的名字,前苏联的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是为纪念两位领袖而更名的。在中国,山西左权县、陕北志丹县、吉林靖宇县、黑龙江的尚志市、北京城的张自忠路等,都以革命先烈或民族英雄的名字命名。  在潮州府辖地,名字被用做地名,影响最深远的是韩愈。韩愈被贬潮州后,传道起文,劝农驱鳄,政绩卓著。后世感恩的潮人便

潮汕话|潮汕方言“雅、雅人、雅饬”

雅(yǎ,潮音),是汉语的常用字,凡是正规、标准、不俗、优美的事物,皆可冠以“雅”字,如:才情富赡、品格高尚者称“雅士”,不同寻常的才智称“雅才”,雅正的文辞称“雅文”、“雅句”、“雅言”,精致、舒适的处所称“雅座”,宏大的气度称“雅量”,文雅的聚会称“雅集”,高雅的胸怀称“雅怀”……等等。  “雅”字本身带有褒义,又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场合,故在敬词、套语中往往可见其踪影,借以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潮阳区七月初七日,阿婆生

农历七月初七日,民间俗称为“七巧节”、“牛郎织女相会日”,有许多的习俗活动。但是,在我们潮汕,却不大理会这些,只称此日为“阿婆生(生日)”,沿袭至今,并相继祭拜。,阿婆,何许人也?相传乃古时的一位村妇,因其爱惜四邻婴幼,并乐为各家看管小孩,且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也有一套好功夫,深受大家的爱戴,美名渐渐远扬。当时朝廷皇宫中有一皇子,因病日夜啼哭吵闹不停,进食甚少,小生命危在旦夕。众大臣及御医们都

潮汕美食|汕头美食河浦赤沙蚶

在民间美食流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汕头牛肉丸达濠鱼丸河浦赤沙蚶,赤沙蚶以其口味清脆,蚶肉肥美饱满,肉色鲜红,清甜美味名誉海内外。街道辖区赤沙蚶养殖面积约2000多亩,由于养殖场处在濠江与海域的交接处,地理位置的独特使养殖场的下水层属淡水区,河床表层由白色玻璃沙构成,水域表面属咸水区。这样既能确保血蛤大幅度存活,又能淡化血蚶本身的咸性和酸性使其味道更加鲜美和清脆。赤沙蚶肉脆鲜美,味香爽口,吃后令人留恋,

潮州金山

金山又称金城山,位于城区北部、面临韩江,海拔60米,因形似覆釜而得名。金山曾为唐宋时郡、州、署所在地。  摩崖石刻是金山胜迹之一,现存石刻30处,或纪游、或纪事、或写景、或赋诗,以南麓偏西山坡石壁宋代书法名家米无章所书“第一山”,令人叹为观止。山上还较完整地保存有明初的古城墙。  金山摩石刻于一九八四年文物普查时仅存三十题,虽然如此,但其内容之丰富,历史价值之高仍不可低估。这些石刻中有宋代大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