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汕习俗之潮汕成人礼:七月初七出花园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一天,潮汕大地很多人家的父母,都要为自己的儿女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出花园”仪式,祝贺他们长大成人。出花园和古代的加冠、及笄一样,都是为祝福子女长成而举行的仪式。不过,有别于加冠、及笄,出花园的仪式饱含哲理,耐人寻味。其寓意是:各位儿女,你们的孩童年代,在父母的呵护下,好像生活在一个草木芳菲、蝶舞蜂喧、花香鸟语的花园中,无忧无虑。如今你们已经年满15岁,长大成人了,不能永远生

潮汕话|潮汕方言“鸡母”和“人客”

众所周知,潮州话称母鸡叫“鸡母”,称公牛为“牛牯”,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从语言学上看,这是潮州话构词法方面的一个特征。“鸡母”“牛牯”反映了潮州话名词性偏正式双音词中语序最独特的一种构词方式:表物种名的主体成分在前,表性别的修饰成分在后。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潮州话表示性别的语素较多,运用范围各有不同。“母”“牯”搭配最广,几乎所有动物都可使用,如鸭母、鸭牯,鹅母、鹅牯,猪母、猪牯,狗母、

潮州人的年夜饭: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

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而祭祖的菜肴中,卤水鹅可谓重中之重。要知道,卤味本身就是潮汕人的拿手好戏,过年也一定不能免。他们一般选用的是品种优良的狮子鹅,羽毛灰褐色或银灰色,腹部羽毛白色。头大而眼小,头部顶端和两侧具有较大黑肉瘤,鹅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一般的成年公鹅都有10-12公斤,分量十足。 过去,潮州人会在自家做这道菜把光鹅开腹取出内脏,洗净晾干

潮汕文化——潮汕名人|讲古名家陈四文

北方有单田芳,潮汕有陈四文。倾情曲艺半世纪的陈四文先生出生在潮阳关埠东湖村一个商人家庭,他原名叫陈文,因他在家排行第四,故名叫陈四文。  从1954年起,陈四文先生便开始在同平路试讲起故事来,与其说是在讲故事,倒不如说是在说书,因为他是拿着书本边看边讲的。陈四文先生第一次在公众场合说书,想不到有不少人围上前来听讲。虽然他的心情有些紧张,但他咬咬牙硬是挺了过去。  初次获得成功,令陈四文深受鼓舞

潮汕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语”

潮汕人好饮工夫茶,饮茶之风几乎贯穿潮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久而这一饮食习俗与潮汕民间口头文化有机结合,派生了与饮工夫茶有关的民间俗语。 潮人好客,又尚谦让。每有客人登门造访,必会煮茶相待,极尽礼数。虽然如此,主人还是要谦让一番,自谓招待不周。每于此时,客人定会婉言道谢,说出“茶薄人情厚”一语,这既劝慰主人,又喻友谊长存。 旧时人们泡工夫茶都用冲罐,年长月久冲罐里面就会附着一层茶

潮汕民俗——肚兜

【导读】肚兜又称“抹胸”,潮汕人叫“肚腰”,盖围于“肚”而系于“腰”之故。潮汕地区的肚兜呈略扁的八角状或者椭圆状,利用边角料拼缝而成,左右对称的二三层以上厚布料,表面用几十块三角形小布片拼接而成,其上边角部缝有长布带子以供吊挂于脖子上,两侧边角也有带子供围到腰背扣绑。潮汕地区的很多小孩子常年都是带着肚兜,为的是避免大人没有及时给孩子添衣保暖而生病。潮汕人认为,肚子(俗称“软肚”)是身上比较柔弱的部

潮汕美食之红焖明皮

红焖明皮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属于粤菜中的一种,因其色泽明亮,味道鲜美,浓香软滑,富有胶质,而受到广大美食爱好者的亲昵。用料: 发好明皮(俗称沙鱼皮)750克,香菇25克,北葱25克,虾米25克,猪肚肉500克,猪油50克,二汤1000克,姜10克,绍酒5克,酱油10克,味精5克,麻油0.5克,胡椒粉0.5克。制法: (1)将发好的明皮切成日字块状(5厘米2.5厘米)放入炒鼎下猪油,

潮安青龙潭

青龙潭位于广东省潮安县归湖镇白藤坑村凤溪下游凤南白藤坑段。潭水如镜,清净无染,清碧甘甜,蜿蜒若龙,岸边岩石奇布,大小冰臼云集,深浅不一,形态各异,清流潺潺从臼中流过。 青龙潭下游溪面宽阔,碧波荡漾,青山倒映,蓝天铺垫,游鸭戏水,飞禽添趣。竹筏从若水亭畔、听流阁前绕滩顺流而下。途中峰回路转,山路弯弯,山中岩石峻秀,林阴蔽日。游客可上岸游山、听泉、拉纤,体味旧时纤夫之艰辛与情趣。

红星闪耀时!百年前潮州为何涌现红色文化名人

为什么在当时涌现这么多潮籍红色文化明星?他们都作了哪些贡献?……7月7日下午,潮州古城分司巷内的青年文创中心,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潮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锦澍、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曹亚明、韩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丽华等人从各自的角度娓娓道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潮州红色文化群星的故事。  本场沙龙为“潮智汇”文化沙龙第十二期,由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

潮汕话|潮汕方言“生枯柏历”

无中生有、挑起摩擦、事端的行为,潮语称为“生枯柏历”。  看似粗鄙,老土,实则很古且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先说“枯历”:  古代人始死,立木于庭中,上面横架一木如门,叫做“重”(在木主即神主牌未及雕制之前代以受祭的木)。横木下悬鬲(亦称“历”,类似砂锅的炊具),中盛粥,谓为死者神所凭依之物,葬后始改用木主。亦即是说,“柏历”是神主牌之前身。魏晋以后,又有所谓“凶门柏历”者,置于门外以作丧宅之标志,略似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汕头捕鱼习俗

渔民以捕鱼为生,解放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渔船全是木帆船,既没有通讯设备,又没有天气预报,风云变幻莫测,死生只在瞬息之间,因此留下一套独特的生产习俗。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渔船要出海捕鱼时,必须到海滩拜海神,以祈出入平安,渔产丰收。建造新船,必先择日看时,然后在船坞安上龙骨(即渔船的中心骨架),并用妇女戴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花红绫,放在龙骨处,名谓“压槽母”,候墨绳打毕,才将其收回家,意谓可获头棕(高产

潮汕美食|焗袈裟鱼

焗袈裟鱼是一道广东潮汕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此菜造型美观,香酥嫩滑。先将石斑鱼肉切成飞刀状(即切成两片相连),厚度约5毫米,然后把鼎烧热,放入生油,待油热至约有200摄氏度时,将鱼肉放入炸熟捞起,把鼎的油倒起,再把鱼肉放回鼎中,放入汁略煎后放在盘中候用。用料: 石斑鱼肉300克,鲜虾肉400克,肥猪肉50克,鸡蛋2个,火腿片30克,湿香菇50克,香菜叶40克,味精5克,精盐4克,网

揭西植丰园

植丰园,由林子丰创建于1920年的园林式别墅,位于揭西县金和镇金新行政村的新园村寨后,为英国建筑设计师设计,既具西洋古典皇宫形制的风格又夹带中国传统民居格调,由围墙、门楼、主座、附座、后房、花园、喷水池和碉楼等部分组成。园名取林子丰及夫人陈植亭之名合而为“植丰园”。该园虽然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仍完好地保留着原有风貌。2009年8月,该园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

潮汕文化|昔人英名耀潮邑——盘点潮汕纪念名人的地名

以著名人物的名字作地名,中外皆有。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就包含了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和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的名字,前苏联的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是为纪念两位领袖而更名的。在中国,山西左权县、陕北志丹县、吉林靖宇县、黑龙江的尚志市、北京城的张自忠路等,都以革命先烈或民族英雄的名字命名。  在潮州府辖地,名字被用做地名,影响最深远的是韩愈。韩愈被贬潮州后,传道起文,劝农驱鳄,政绩卓著。后世感恩的潮人便

潮汕话|潮汕方言“雅、雅人、雅饬”

雅(yǎ,潮音),是汉语的常用字,凡是正规、标准、不俗、优美的事物,皆可冠以“雅”字,如:才情富赡、品格高尚者称“雅士”,不同寻常的才智称“雅才”,雅正的文辞称“雅文”、“雅句”、“雅言”,精致、舒适的处所称“雅座”,宏大的气度称“雅量”,文雅的聚会称“雅集”,高雅的胸怀称“雅怀”……等等。  “雅”字本身带有褒义,又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场合,故在敬词、套语中往往可见其踪影,借以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潮阳区七月初七日,阿婆生

农历七月初七日,民间俗称为“七巧节”、“牛郎织女相会日”,有许多的习俗活动。但是,在我们潮汕,却不大理会这些,只称此日为“阿婆生(生日)”,沿袭至今,并相继祭拜。,阿婆,何许人也?相传乃古时的一位村妇,因其爱惜四邻婴幼,并乐为各家看管小孩,且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也有一套好功夫,深受大家的爱戴,美名渐渐远扬。当时朝廷皇宫中有一皇子,因病日夜啼哭吵闹不停,进食甚少,小生命危在旦夕。众大臣及御医们都

潮汕美食|汕头美食河浦赤沙蚶

在民间美食流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汕头牛肉丸达濠鱼丸河浦赤沙蚶,赤沙蚶以其口味清脆,蚶肉肥美饱满,肉色鲜红,清甜美味名誉海内外。街道辖区赤沙蚶养殖面积约2000多亩,由于养殖场处在濠江与海域的交接处,地理位置的独特使养殖场的下水层属淡水区,河床表层由白色玻璃沙构成,水域表面属咸水区。这样既能确保血蛤大幅度存活,又能淡化血蚶本身的咸性和酸性使其味道更加鲜美和清脆。赤沙蚶肉脆鲜美,味香爽口,吃后令人留恋,

潮州金山

金山又称金城山,位于城区北部、面临韩江,海拔60米,因形似覆釜而得名。金山曾为唐宋时郡、州、署所在地。  摩崖石刻是金山胜迹之一,现存石刻30处,或纪游、或纪事、或写景、或赋诗,以南麓偏西山坡石壁宋代书法名家米无章所书“第一山”,令人叹为观止。山上还较完整地保存有明初的古城墙。  金山摩石刻于一九八四年文物普查时仅存三十题,虽然如此,但其内容之丰富,历史价值之高仍不可低估。这些石刻中有宋代大书法家

潮汕文化|潮汕名人-孙淑伟

孙淑伟(1976.1.—),男,出生于广东揭阳。前中国跳水运动员。中国男子跳水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中国首个男子跳水“三冠王”。1991年被《世界游泳》杂志评为最年轻的男子******运动员。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十米台冠军,创中国奥运跳水历史上男子第一枚金牌记录。1993年被评为中国十佳运动员。1998年澳大利亚游泳世锦赛和田亮搭档获得双人十米台冠军。2001退役后,被国家

潮汕话|潮汕方言“纸上的潮州话”

喂,食抑未?日昼食糜抑(不是)?  读者诸君看到这个开头,是不是有点懵?有点穿越?别急,我在用潮州话跟大家打招呼啊。我问大家:吃了吗?中午吃稀饭吗?各位要是没把大脑的“信息处理系统”切换到“潮州话模式”,当然懵了,觉得穿越很正常啦!  真有意思,我们天天说的潮州话,写成文字,却差点认不出来了。这是从文字向口语转换的问题。倒过来,将潮州话口头说的写下来,也有障碍:一是确实无字可写,二是不知有字可写。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永新县的鳌鱼舞

澄海永新县的鳌鱼舞澄海的游神赛会从大年初一起进行的,一支由400余人组成的大型鳌鱼舞队活跃在澄海各地,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组织舞队的澄海永新村更有决心将表演带到周围各个兄弟村,连演30场。在澄海永新村,鳌鱼舞这种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已经沉寂了14年,可今年却“复活”了,且规模空前。是什么给“老”民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呢?鳌鱼舞沉寂14年昨日上午,记者在澄海莲上镇永新村看见,一支大约由400余

潮汕名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海丰田墘镇(现广东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街道),原籍广东省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参与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潮汕小吃 | 潮汕猪脚圈真的有猪脚吗?

潮汕小吃千千万,却对“猪脚”情有独钟。有这样的一种潮汕小吃,没有“猪脚”且胜于猪脚,一口下去让无数潮汕人回到童年,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外乡人味蕾。独具潮汕小吃魅力的“猪脚圈”为何如此出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它的独到之处。潮汕“猪脚圈”是一种油炸小吃,因外形酷似猪脚而被命名为“猪脚圈”。这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潮汕小吃,家喻户晓,几乎所有的潮汕人有品尝过它。外地人想要找到这种小吃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摊主大

潮汕名人 | 李嘉诚与潮汕的羁绊

大家有听说了吗?首富李嘉诚回潮汕过年了,这是李嘉诚时隔不知多少年再次回潮汕过年。李嘉诚的祖籍就在潮汕,1928年出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教师之家,李嘉诚虽然飞黄腾达了,但是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地方,为潮汕做出了许多巨大的贡献,在今年过年,他再次回家过年了,还给家乡的族人都发了大大的红包,他是他们家乡的骄傲,是李氏家族的骄傲。  李嘉诚的人生格言是什么呢?人生格言就是建立自我,追求

潮汕话|潮汕方言——话说“阿勇食曲奇”

来源:潮州日报去年9月7日,我在潮州日报“潮州文化”版上刊发了小文《有趣而古雅的潮州话》,算是本人有关潮州话系列随笔的开篇。文中谈到,潮州话存在变化多端的连读变调现象,还卖了一下关子:“连读变调的规律实在复杂,容今后专文再聊。”8个月过去了,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众所周知,潮州话有8个声调。我们可用下面8个字的读法为例,感受这8个调类:诗(1),死(2),四(3),薛(4),时(5),是(6)

潮汕民俗|潮州端午习俗

潮州端午习俗  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究其端午由来,一方面,俗称农历五月别称为午;另一方面,每个月都有三个五,即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第一个五,是五月开端的五;又因为五与午谐音,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潮州端午习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潮州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赛龙舟活动

潮汕名人|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

丘成桐(1949.4.4.—),国际数学大师,著名华人数学家,原籍广东蕉岭,出生于广东汕头,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丘成桐囊括了菲尔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