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这位八旬老人一次性捐出近80件传家宝,为了…… 对于侨批 揭阳市揭东区霖磐镇德中乡旧厝村的陈元列 有一份特殊的情感记忆 本月21日 81岁的陈元列老人来到市侨批文物馆 把珍藏家中的“家族侨批” 和其他涉侨 …
潮汕日历《潮历》2022版图片征稿函-一本属于潮汕人的日历-大潮社资讯! 《潮历》图片征稿 2022版《潮历》第一次的图片征稿 得到非常好的响应 我们已经收集到许多优秀的作品 但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202 …
风格迥异、耳目一新:艺术家李文峰的作品有嚼头 一隅布⾯油画 50*70cm 2013艺术家有一种创造宇宙的想象力,当他内心充满艺术的狂喜时,他可以跨越梦境与现实的藩篱,通过创作把梦境变为现实。青年艺术家李 …
林玉裳: 箧荜里的潮州文化灵魂—— “家庙+传承+工夫“ 2023年3月13日,首届广东省友谊奖颁奖仪式在广州举行,这是广东省政府为表彰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而设立的荣誉奖项,2022 …
潮汕工艺|建筑技木结构营造技艺(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 大木作是我国传统建筑营造的核心技艺,主要应用于建筑主体为殿堂、厅堂的宫殿、寺庙、祠堂、府第等。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是在继承中原主流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木作技艺,其广泛应用于潮州地区的寺庙、祠堂、府第民居等。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的历史悠久,唐潮州开元寺、潮阳西岩寺、潮阳灵山寺和宋潮州许驸马府、揭阳学宫、揭阳城隍面、潮阳四序堂等现存的唐宋建筑,为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的历史、
潮汕珠绣 珠绣工艺是在专用的米格布上根据花之源自主设计的抽象图案或几何图案,把多种色彩的珠粒,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 用针穿引珍珠、玻璃珠、宝石珠,在纺织品上组成图案的刺绣。珠绣具有珠光灿烂、绚丽多彩、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的艺术特色。 珠绣主要有珍珠绣、玻璃珠绣等。珍珠绣始见于隋唐。据《通典》记载,隋代京城游乐场里的艺人“盛饰衣服,皆用珠翠”。唐代《杜阳杂编》记载,宫廷有珠绣被面
潮汕手艺|潮阳香稿塑 潮阳香稿塑又称香末塑,是一种捏塑工艺,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原来是在大神香上彩塑龙凤、花鸟、戏曲人物等形象的浮雕,因此而得名。 彩塑龙凤、花鸟、戏出人物的浮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艺人们突破彩大神香的格局范围,吸取了泥塑、纱灯的特点,发展成为有摆件、挂件等品种的捏塑工艺。摆件是精工产品,多由艺人手捏塑制;挂件属一般产品,以模具印制,批量生产。香稿塑工艺品可塑性强,重量轻,且不易损坏
潮汕民俗|潮州剪纸 潮州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潮州剪纸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现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间的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马浦镇)系以棕色丝线剪成,技艺十分精巧,说明潮州剪纸早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期,潮州修祠建庙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下剪纸就当作了祭祀、节庆、游神赛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饰物,寺庙中的僧尼也剪纸花馈赠善男信女,潮州剪纸因之而在寺庙中得到迅速发
潮汕舞蹈:双咬鹅舞 双咬鹅舞是潮汕颇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潮汕地区地处韩江中下游平原地琏,水草茂盛,故此盛产家禽,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畜养,其中尤以澄海狮头鹅最为著名。 “双咬鹅舞”便是在此生活素材中提炼出来的。制作道具时,首先必须制作一个象形驱壳。先用竹、藤作骨架,驱壳一般要比活鹅大数倍以上,身长2米多,高2米,头连颈高1米多。为使造型逼真,制作艺人先用活鹅拍摄站立伸颈姿态的侧身照片,再把冲洗出来的底片用幻灯机
潮州话:潮汕方言文化中的“古汉语活化石” 语言(方言)是一种文化(亚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方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族群的文化标志,文化信息重要载体,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 位居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东翼的潮汕地区,语言(方言)比较复杂且又比较特殊,流行的方言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有:“潮州话”(又称“潮汕话”,俗称“福佬话”,“即潮汕闽语”)、“广府话”(俗称“白话”)、“客家话”、“尖米语”(畲语)等
潮海关进修小学 只有一届毕业生“关二代”人才辈出-潮汕历史文化; 潮海关进修小学 只有一届毕业生“关二代”人才辈出 潮海关进修小学校毕业生合影 “潮海关进修小学是只有一届毕业生的学校。”李志雄展示一张1950年7月洪盛治先 …
这里的3.8万件馆藏,写满了潮汕记忆-潮汕历史文化; 这里的3.8万件馆藏,写满了潮汕记忆 广东岭海档案馆是省内首家民办非营利性档案馆。 岭海,泛指两广地区,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典出唐。韩愈《潮州刺史 …
腐乳饼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潮汕历史文化; 腐乳饼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近日,潮州市公布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腐乳饼制作技艺入选榜单,它是第1个列入市级非物质遗产项 …
“饶学”渐成国际性学问 走进传统才能走向现代-潮汕历史文化; “饶学”渐成国际性学问 走进传统才能走向现代 近日,由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广州图书馆主办的“走进选堂、走近传统、走向未来——专家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