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小食 | “草粿煮熟,天时变局”


又是一个关于小吃的约定俗成的信号,铁片敲打瓷碗的悠远“锵锵”之声。 
那是过街卖草粿的来了!
在已远去的安详岁月里,那个的声音冷清却别有极强的穿透力,能穿越时空。走进汕头老市区墙体斑驳的小巷中,仿佛那声音依然在飘荡着,时不时会让人驻足凝神捕捉它的方位。
草粿是汕头孩子儿时最容易获得允许而品尝的美食,所以往往记忆深刻。
草粿是潮汕地区流传已久的一款特色的小食,它用一种叫草粿草的干草熬汁,加入少许地瓜粉,使其凝结,如黑色的玛瑙琼脂一般。装在陶缸或木桶中用盖盖好,上面有时还要再盖上一层棉被来保温。
草粿都是过街贩卖的,没有固定的铺面。挑卖时一头是碗筷架和白糖、红糖。一头是依然温热的草粿。孩童时代,一方面是东西少,一方面是没钱,所以极少被允许买小吃,但草粿似乎是唯一的例,原因不外两个,一则便宜,二则潮汕人日常讲究中药去火,草粿恰恰被认为可以清热解毒,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潮食 | “草粿煮熟,天时变局”
制作草粿的草粿草是梅县一带的特产,也有人称为“神仙草”,为仙人草属唇形科一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中医药学认为,其根、茎、叶均可入药,性味甘凉,具有清暑解渴除热毒之功效,是夏令祛暑热常用药。草粿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将草粿草加入适量的食用纯碱用水煮,大火烧开后,用小火将草粿煮烂,过滤残渣杂质,调入湿粉水进行勾芡就会自然凝结。 
在民间,大家普遍认知草粿有清热解毒、解暑退火等功效,所以,在酷热的南方夏季,炎炎烈日之夏,小贩们带着草帽走街串巷,虽然挥汗如雨,但因为大受欢迎生意热闹却始终面带微笑,总喜欢有一句没一句地跟孩子说些笑话拉点家常,可谓其乐融融。但是不巧遇上阴雨天,暑气消退,则大家便不吃。卖草粿的最怕遇上阴雨天,于是便诞生了一句潮语俗语:“草粿煮熟,天时变局”,就是指天时变化让草粿生意倒霉,由此也引申为:世事难料,时局的变化莫测令人猝不及防。另外一句俚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南畔浮乌云,草粿卖有存”。
草粿形状与龟苓膏相似,所以,外人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在味道上就有较大差异,龟苓膏有较浓的中药味道,吃时可以加入少许蜜糖或炼奶。在夏天,龟苓膏冷吃会更美味,据称也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但草粿是纯植物的,龟苓膏则不然。
龟苓膏是中国广西梧州特产,广东、广西一带的传统药用食品,正统龟苓膏是以受保护动物金钱龟、土茯苓、甘草等中药材制成的凝固膏状,相传是清朝时太医严绮文流传到民间的宫廷秘方,偏重于治病功能。传说同治帝身患天花期间,曾因服龟苓膏而一度令病情好转,但慈禧太后因偏信巫医,让同治帝停服龟苓膏,以致贻误病情,最后一命呜呼。当然,此类传说多不可信,食疗虽不能说全无效果,但当药使用是绝对靠不住的。
潮食 | “草粿煮熟,天时变局”
草粿也要撒上糖才好吃,糖都是磨碎了的糖粉,极易融化。潮汕民间有“别人草粿别人糖”的俗语。卖草粿的都会说:“草粿要钱,糖不要钱”。那时候糖是难得的,于是小孩子都有心眼,吃草粿慢慢来,由于糖粉撒上去很快就融化了,于是可以要求撒第二次、第三次,反正不要钱,多多益善。俗语比喻别人的东西可以随便享用,带有对“贪小便宜”和“浪费”的嘲讽意味。
不过,随着平房变成高楼大厦,一段时间,草粿几乎绝迹了。现在卖草粿的又回来了,但“锵锵”的声音没有得以传承,变成了电动喇叭来回不停播放的吆喝声:“豆花草粿,冻草粿!”如今温热的草粿也变成冰冻的了。叫卖声看似微不足道,但正是声音的变化让人感觉到一些传统的断层与撕裂。似乎,星星还是那颗星星,草粿已不是昔日的草粿!第六感是不需要理由的,全凭个人感受,这冻的草粿我至今未曾品尝过。

 

来源:海滨邹鲁是海阳  文/陈益群 ,转载时有删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