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祭公婆神习俗 澄海祭公婆神习俗祭公婆神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独特的祀奉民俗。公婆神(潮阳县称床脚婆,揭阳县称公婆母)的由来,澄海民间却有这样的传说:“从前有一妇人,丈夫经常外出谋生,她竟在家与人通奸。一次被她丈夫回家撞见,怒不可遏,把她和奸夫双双杀死,怕被人发觉,便把尸体埋于眠床下土中。那知死者阴魂不散,在家中作祟,把他续娶的妻子所生的几个孩子都弄死了。后来,丈夫只得设立死者的神位,虔诚拜祭以续前愆。这一天刚好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赛大猪 澄海冠陇和下窖乡每年都有“赛大猪”的习俗。“赛大猪”是一种汉族民间庆丰年的仪式,像平时时年过节拜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同样的意义。只是其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实为罕见,加之“赛大猪”的方式有着促进生产。繁荣经济的积极意义,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盛事。澄海每年赛大猪都会决出最大的一头,那一头便供在最前列,并详细地标上重量,一般都有上千斤左右。其余的除了标识谁家的外,相对较大的还被戴上了大红花呢!被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濠江区濠江舞狮游大锣鼓 春节期间潮汕的文娱活动甚为活跃,有舞龙、舞蜈蚣、猜谜等,其中舞狮和游大锣鼓是较为普及,最为引人瞩目的。春节期间,舞狮是较受人们欢迎的。潮汕狮舞有两种:一种是“文狮”,一种是“武狮”。“文狮”由两个人分别戴上面具扮成笑容可掬的“土地公”、“土地婆”,手执葵扇,引大狮边舞边走路,狮子也不断抖鬃、打滚。每遇有人在门前燃放鞭炮,舞狮队就得停止行进,向主人拜年。“武狮”拜年对象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家和大商行。当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潮阳区七月初七日,阿婆生 农历七月初七日,民间俗称为“七巧节”、“牛郎织女相会日”,有许多的习俗活动。但是,在我们潮汕,却不大理会这些,只称此日为“阿婆生(生日)”,沿袭至今,并相继祭拜。,阿婆,何许人也?相传乃古时的一位村妇,因其爱惜四邻婴幼,并乐为各家看管小孩,且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也有一套好功夫,深受大家的爱戴,美名渐渐远扬。当时朝廷皇宫中有一皇子,因病日夜啼哭吵闹不停,进食甚少,小生命危在旦夕。众大臣及御医们都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永新县的鳌鱼舞 澄海永新县的鳌鱼舞澄海的游神赛会从大年初一起进行的,一支由400余人组成的大型鳌鱼舞队活跃在澄海各地,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组织舞队的澄海永新村更有决心将表演带到周围各个兄弟村,连演30场。在澄海永新村,鳌鱼舞这种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已经沉寂了14年,可今年却“复活”了,且规模空前。是什么给“老”民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呢?鳌鱼舞沉寂14年昨日上午,记者在澄海莲上镇永新村看见,一支大约由400余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潮阳区压腰钱 潮汕人过春节有着许多的习俗,送压岁钱便是当中重要的一项。压岁钱,揭阳、汕尾等地则称为“压腰钱”,在潮州、汕头等地称为“压肚腰”。春节一到,家里的长辈会给小孩压岁钱,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古时的压岁钱是用一条红线把铜钱穿起来,其寓意为“长命百岁”。据考证,压岁钱是由唐代的“洗儿钱”演化而来。《资治通鉴》载:“杨贵妃得子,玄宗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唐王建《宫词》描写
揭阳民俗:传统手工技艺木雕 揭阳木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揭阳木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揭阳的木雕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一种,它与潮州金漆木雕有许多共同点而又具有自己的特色,表现在历史悠久,萌芽于新石器独木舟生产时期,定型于唐宋,成熟于明代;二是山海交错地理环境促成的粗犷、古朴、雄浑的风格,有别于潮州的精致;三是表现形式上既髹漆贴金,也涂赭,或饰以彩绘,呈多元化,而且以后者占主要;四是制品除建筑装饰外,更以神像、神轿、木狮、馔盒等巧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老汕头的味觉记忆 ——汕头自开埠后,美食文化逐步发展,伴随着城市历史,留下了很多味觉记忆,有一些小吃、菜品乃至于经营模式,对后来汕头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客吃饭这件事 老汕头的菜馆与美食早在清代晚期,汕头埠就陆续出现了一些饮食店,这也是当时汕头商业繁华的见证。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3月汕头《鮀江辑译局日报》就刊登了育善街一品珍酒楼的“告白”(即广告),里面写到:“汕头,商务繁盛之区,巨商贵客来往,足以游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汕头渔洲蔡社 汕头市龙湖区渔洲蔡社蔡社位于汕头市区东北部,新津河南岸,西邻陈厝寨,东连打铁洲,北接旦家园,南边是汕头粮仓。属龙湖区鸥汀街道。人口约0.5万,旅外侨胞约0.5万(据本人老辈人说:在新加坡的蔡社后裔比该村的人口还多),为著名侨乡之一。因以蔡姓为主,故名。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汕头市鸥汀街道渔洲片区,几个乡里都会轮流举办赛大猪、民俗游艺活动,庆祝福圣公妈生辰。相传渔州龙乡的福圣公妈庙创建时,是由吴厝、陈厝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汕头捕鱼习俗 渔民以捕鱼为生,解放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渔船全是木帆船,既没有通讯设备,又没有天气预报,风云变幻莫测,死生只在瞬息之间,因此留下一套独特的生产习俗。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渔船要出海捕鱼时,必须到海滩拜海神,以祈出入平安,渔产丰收。建造新船,必先择日看时,然后在船坞安上龙骨(即渔船的中心骨架),并用妇女戴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花红绫,放在龙骨处,名谓“压槽母”,候墨绳打毕,才将其收回家,意谓可获头棕(高产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蚝烙节 正月,澄海各地乡村欢度新春的传统节日各具特色,有灿若星河的隆都游灯、场面壮观的冠山赛大猪、惊心动魄的盐灶拖神偶等等,异彩纷呈。我的故乡董坑村,最隆重的迎春节日则是农历正月初八的“蚝烙节”。这一天,乡亲们不论从事什么行当职业都要休假。外出的乡亲不论路途多远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而乡亲们的亲戚朋友在热情的邀请下更是纷至沓来,互致祝愿,使平时寂静的山村骤然变得热闹非凡。昔日伙伴,打个照面称兄道弟,停下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潮汕催生礼送祝福 催生,又称催产,是产妇在临产前后,其家庭成员、亲戚朋友以及助产妇女等人,通过赠送礼物等多种方式,祈望婴儿顺利出生,母子平安的一种习俗。赠送各类食品是母亲为临产女儿催生最常用的办法。这些食物的品种、数量、制作方式,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定和特有的含义。产妇的娘家人通过这种形式,祈望产妇吃下这些食物后,能够补充体力,并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力量,寄托了他们对产妇顺利分娩的祝愿。 蛋是母亲送给临产女儿最常见的
潮汕民俗——肚兜 【导读】肚兜又称“抹胸”,潮汕人叫“肚腰”,盖围于“肚”而系于“腰”之故。潮汕地区的肚兜呈略扁的八角状或者椭圆状,利用边角料拼缝而成,左右对称的二三层以上厚布料,表面用几十块三角形小布片拼接而成,其上边角部缝有长布带子以供吊挂于脖子上,两侧边角也有带子供围到腰背扣绑。潮汕地区的很多小孩子常年都是带着肚兜,为的是避免大人没有及时给孩子添衣保暖而生病。潮汕人认为,肚子(俗称“软肚”)是身上比较柔弱的部
潮州民俗之节日篇【潮州元宵节】 民俗是民间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潮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市,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潮州人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潮州民俗文化传统,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之潮汕成人礼:七月初七出花园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一天,潮汕大地很多人家的父母,都要为自己的儿女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出花园”仪式,祝贺他们长大成人。出花园和古代的加冠、及笄一样,都是为祝福子女长成而举行的仪式。不过,有别于加冠、及笄,出花园的仪式饱含哲理,耐人寻味。其寓意是:各位儿女,你们的孩童年代,在父母的呵护下,好像生活在一个草木芳菲、蝶舞蜂喧、花香鸟语的花园中,无忧无虑。如今你们已经年满15岁,长大成人了,不能永远生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之潮汕出花园 【导读】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民风民俗不同,涌现了丰富多彩的风俗,它们如涓涓之流汇成了中华文化的泱泱大海。潮汕因历史和地理原因,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文化风俗。而“出花园”的习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习俗。这种习俗随着潮人的走向世界而向外传播,在东南亚各国华人中被传承着,其仪式更传统,更繁琐。这其实是一种对家园的思念,通过对中华文化执着的守护,表达对故园的眷恋。【大潮社】古代男子15岁而束发,20
潮州民俗之节日篇【潮州清明节】 清明 | 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资料显示,商朝时期已经确定了4个节气,到了周朝周公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增加节气至8个,其中就包括了“清明”。 周朝之后,人们对祖先的崇拜超过了对神明的崇敬,在“清明”常有祭祖的活动,谓之春祭。 即使如此,“清明”还只是一个节气,是到唐朝,为了让官员能够回家扫墓,唐玄宗颁布政令将
这位潮汕人在抗战时赴前线,建国后变身外交官,曾与撒切尔夫人讨论香港回归问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在那些烽火岁月中,抗战队伍里不乏潮汕人的踪影。我国著名革命家、外交家柯华就是其中之一 …
1860年开埠的汕头,为何在当时的西方列强眼中地位超然? 百载商埠汕头,位于韩江西岸,莲花山以东的平原海边,自古就是广东与福建之间的商贸要道之一。汕头港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粤东、闽西南 …
潮汕手艺-木屐 木屐是我国古代人穿用的一种木底鞋的通称,流传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据记载,晋文公多次请隐居于绵山的功臣介子推出仕不至,便采用焚山燎木之法迫他出来,不料,介子推却抱住一棵树被烧而死。晋文公很悲痛,就用那株树的木料制成一双木屐,每天穿着时叹曰:“悲夫,足下。”以此表示永念不忘。《后汉书·五行志》载:“延熹中,京都长者皆着木屐。”由于木屐能适应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因而很快流传到南方。唐、刘恂《
潮汕手艺|惠来贝雕 以贝壳为原料,根据人物、动物、花鸟等图案对贝壳进行雕刻、磨成各种形状和光泽,再将贝壳分图分部位进行粘贴,一幅具有海洋气息的工艺美术品展现于眼前。这就是贝雕画。贝雕画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色彩绚丽,风格独特。揭阳市的惠来贝雕去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来贝雕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新兴发展的工艺美术产业(1957年已有贝壳粘制
潮汕手艺|潮州彩瓷 潮州彩瓷简称潮彩,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广东省潮州市陶瓷业运用新彩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而成独特地方风格的彩瓷品种。其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工艺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潮州就有陶瓷生产。潮州彩瓷通过艺人的不断推陈出新,演变并世代相传,形成了具有岭南文化独特地方风格的陶瓷釉上新彩绘品种,体系完整,名师巧匠辈出;工艺精湛,佳作精品无数,饮誉海内外。列广东省省级非物
潮汕手艺|陶瓷微书 陶瓷微书是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彩瓷艺术完美结合的民间绝技之一,其历史久远;艺人既保持传统风格,又不断创新,现在已被列为“非遗项目”。 微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的一种,源远流长。从良诸文化到各朝代几乎都有过微书作品存在,然而,由于此绝技必须心手合一,而且凭裸视书写,一笔一画清晰可辨,费时耗力,难度很大,能成此技者寥寥无几。 陶瓷微书创作艰巨,烧制过程的难度大,作品十分稀少弥显珍贵。
潮汕手艺|潮阳香稿塑 潮阳香稿塑又称香末塑,是一种捏塑工艺,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原来是在大神香上彩塑龙凤、花鸟、戏曲人物等形象的浮雕,因此而得名。 彩塑龙凤、花鸟、戏出人物的浮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艺人们突破彩大神香的格局范围,吸取了泥塑、纱灯的特点,发展成为有摆件、挂件等品种的捏塑工艺。摆件是精工产品,多由艺人手捏塑制;挂件属一般产品,以模具印制,批量生产。香稿塑工艺品可塑性强,重量轻,且不易损坏
潮汕手艺|棉湖剪刀 棉湖剪刀以其造型美观,锋利耐用而同"王麻子"、"张小泉"等名剪齐名。该产品是揭西棉湖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棉湖,早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7),就以手工业发达、商贸繁荣著称。俗语“一庵埠,二棉湖”足见棉湖的兴旺发达。如今,棉湖的工业发展仍然走在揭西的前沿。作为揭西的对外窗口镇的棉湖,果然名不虚传。这座面积33平方千米的千年古镇,除了现代商业气息浓烈,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