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开埠的汕头,为何在当时的西方列强眼中地位超然?
▼
百载商埠汕头,位于韩江西岸,莲花山以东的平原海边,自古就是广东与福建之间的商贸要道之一。汕头港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粤东、闽西南和赣南地区交通枢纽,素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的称誉。当年,位于澄海的樟林古港曾繁荣一时,但因位置相对汕头港有些偏北,不如汕头港直对大海,后被取而代之。 当时,粤海关看到有利可图,就打算在汕头港附近的妈屿岛设立常关收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妈屿岛的常关设立,同时又是潮州府海关的总口。府的海关总口,就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海关。 对汕头港青眼有加,格外关注的却不止粤海关,还有来自欧洲的殖民者——他们欲从事非法买卖,贩卖人口去欧洲控制的海外殖民地当劳力,从中挣取黑钱。
资料显示,从粤海关前后在汕头港设关来的几年时间里,被欧洲人掠到海外的清朝人就多达4万人。这些华工俗称“猪仔”,一踏进外国洋船,就如农民赶集卖猪仔一样,不可能有行动的自由。 “猪仔”贸易见证西方列强侵凌潮汕的罪恶 但是,彼时汕头港尚未成为正式的开埠港,欧洲殖民者在这里没有合法身份。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长驱直入,找到了逼迫清廷开埠的机会。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6月,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签订,条约规定,包括潮州港在内的10处港口成为所谓的对外通商口岸。潮州港,指的就是现在的汕头。 事实上,除了欧洲殖民者,美俄两国也想从中分一杯羹。《天津条约》实际上是清廷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除了清俄条约没有涉及潮州港,英、法、美三国的条约中都要求清廷开放潮州港,美国更要求清廷先同意美国在潮州港开埠,最终,在美国的逼迫下,公元1860年1月1日,汕头正式开埠,设立潮海关。 潮海关办公大楼(又名“钟楼”)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 英资怡和洋行在《1882—1891年潮海关十年报告》中曾这样写道:“全帝国公认,汕头人(指潮汕人)非凡的联合本领……使他们的国内同胞望尘莫及!”确实,长久以来潮人超强的血缘亲情、乡土观念和勤劳智慧让世人惊叹,也十分倾倒。
1860年开埠是汕头历史上第一次被动开放。客观来讲,在殖民者对汕头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引领和推动了近代汕头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潮汕地区的人本来就擅长经商,富有冒险精神,只是从前缺乏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开埠之后,潮汕地区与西方国家(包括西方国家控制的海外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有了一个相对畅通的渠道,这才有了“本土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