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手艺|汕头鹅蛋彩画 汕头鹅蛋彩画,是绘制在鸡、鹅蛋外壳上的一种民间工艺画,画分山水、花鸟、人物三类,画面清新简洁,玲珑可爱。采用了纯天然鹅蛋壳,由杨焕文先生手工绘制而成,图案有山水、花草、人物、动物、昆虫等,款式多多。其蛋画永不褪色,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是一件非常有创意的作品。适合家居摆设,送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具有很高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汕头彩蛋绘画题材广泛,丰富多彩,艺人们用娴熟技巧,使一浑朴蛋壳熠
潮汕手艺|湖林村竹灯笼 逢年过节,潮汕人都喜欢在自家门口挂上灯笼,以此祈盼吉祥如意并渲染喜庆的节日气氛。在潮安县龙湖镇就有一个专门编织竹灯笼的小村落--湖边林。 湖林村民从祖辈们时起村里男女老幼都会编织竹灯笼。 发展历程 灯笼,乃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早在西元八世纪的唐朝就有记载使用灯笼的起由。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
潮汕手艺|潮州彩瓷 潮州彩瓷简称潮彩,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广东省潮州市陶瓷业运用新彩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而成独特地方风格的彩瓷品种。其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工艺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潮州就有陶瓷生产。潮州彩瓷通过艺人的不断推陈出新,演变并世代相传,形成了具有岭南文化独特地方风格的陶瓷釉上新彩绘品种,体系完整,名师巧匠辈出;工艺精湛,佳作精品无数,饮誉海内外。列广东省省级非物
潮汕手艺|潮州饶平金漆木雕 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木雕流派之一,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普宁、汕头、澄海、潮阳、揭阳、揭西、惠来等旧潮州府属地区,以此故名。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饶平金漆木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 金漆木雕特点 潮州金漆木雕是在木雕作品上聚漆贴金,使其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潮汕手艺|潮汕竹帘画 潮汕竹帘画,历史悠久,艺术精湛,创始于唐代,兴盛于明代,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才停产,历时达1000多年。 明清时代,潮汕竹帘画主要用粉黄、粉红、粉绿、粉蓝彩绘,是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是别具一格的装饰艺术。竹帘画用粉橙等颜色彩绘内容吉祥的字画,以人物、花鸟为主,风格朴厚,凝重清雅,受到官民人等的喜爱。 潮汕地区竹帘画的专业化生产,始于1946年。当年汕头市联昌
潮汕手艺|潮汕贝雕画 汕头位于南海之滨,有着十分丰富的海底资源,1957年开始专业生产贝类工艺品,后又发展贝雕画挂屏、座屏及立体摆件等。其中潮阳海门贝雕工艺厂和礐石红光工艺厂创制的贝雕作品蜚声遐迩。 贝雕,是利用海洋中的各种贝壳,经过艺人们的精心雕磨,制成的一种工艺品。贝壳类工艺品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唐代的螺钿镶嵌漆艺久负盛名。用贝蚌螺壳材料拼贴组成工艺画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广东也是全国主要产区之一。
潮汕手艺|潮阳香稿塑 潮阳香稿塑又称香末塑,是一种捏塑工艺,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原来是在大神香上彩塑龙凤、花鸟、戏曲人物等形象的浮雕,因此而得名。 彩塑龙凤、花鸟、戏出人物的浮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艺人们突破彩大神香的格局范围,吸取了泥塑、纱灯的特点,发展成为有摆件、挂件等品种的捏塑工艺。摆件是精工产品,多由艺人手捏塑制;挂件属一般产品,以模具印制,批量生产。香稿塑工艺品可塑性强,重量轻,且不易损坏
潮汕手艺|补鼎 改革开放前的潮汕地区,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潮汕人勤俭持家,在潮汕地区也出现了一些特定的行业,像“补鼎(锅)”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很多家庭都使用不锈钢鼎和铝鼎,使用寿命长,坏了就买新的,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但在改革开放前的潮汕农村,很多家庭使用的是生铁浇铸而成的鼎,两边带有耳朵。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磨损或者柴草燃烧带来氧化,所以过一段时间就会破裂,这个时候就要修补了。
潮汕手艺|达濠米塑 在汕头市濠江区,酬神拜佛就得在宗庙神灵前摆桌席,而摆席最不可缺的祭品便是当地独一无二的传统手工艺粿品——米塑。 大家平时可能只听说过面塑,米塑可能还没听说过。但这米塑却是达濠特有的既可果腹、又适合储存,敬神时最适合摆桌供观赏、显气派的祭神粿品。潮汕平原盛产大米,平时做什么粿品,采用的原材料大多是大米。早在清末民国初期,达濠民间艺人就用做粿品剩下的边角料,学捏各种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作为
潮汕手艺|陶瓷微书 陶瓷微书是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彩瓷艺术完美结合的民间绝技之一,其历史久远;艺人既保持传统风格,又不断创新,现在已被列为“非遗项目”。 微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的一种,源远流长。从良诸文化到各朝代几乎都有过微书作品存在,然而,由于此绝技必须心手合一,而且凭裸视书写,一笔一画清晰可辨,费时耗力,难度很大,能成此技者寥寥无几。 陶瓷微书创作艰巨,烧制过程的难度大,作品十分稀少弥显珍贵。
潮汕手艺|饶平黄冈纱灯 黄冈纱灯是一种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湖北省黄冈市元宵挂纱灯历史久远。据《饶平郑氏族谱》记载:“世居漠山(今大澳乡)六世祖清隐公寓南饶,一年元宵到瓮城余氏大祠观灯,被嗤为乡下佬,归而散资助族人迁居瓮城外,后购得叶氏花园废址建大宗祠。年年上元升满棚活灯……”郑氏清隐公是明弘治时人。由此观之,黄冈上元花灯,于明代已盛之。而挂纱灯又十分普遍,凡祠堂、庙宇皆有。所以,制作纱灯,也就成为黄冈一项独特的汉族民间工艺
潮汕抽纱 潮汕抽纱源于潮绣,又名抽绣,俗称白纱。江浙一带称为花边,北京称为挑补绣。抽纱一词,是从英文drawnwork转译过来的,指根据图案设计,用小剪刀在布料上将花纹部分的经纱和纬纱挑断抽出,然后在剩下的稀疏经纬纱上用绣线加以连缀,呈现透空花纹图案而制成的手工艺品。广义的抽纱,指用针具在各种布料上进行刺绣及用纱线编结而成的工艺品。潮安、湘桥、潮阳、揭东、榕城、澄海是潮汕抽纱的著名产地。 早在唐
潮汕揭西县五云镇罗洛村这座有两个炮楼的老建筑,非常罕见。 砚香坚庐位于揭西县五云镇罗洛村委会正仔寨村,面阔3间,合计建筑面积1015平方米。加上前面的池塘,总占地面积近1200平方米。为水泥和三合上混合结构。建成 …
潮汕揭阳普宁榕城揭东惠来揭西文化美食旅游景点大全。 有一座城市坐落在南海之畔微风中传播着历史的气息空气里弥漫着文化的碰撞 这座城市古老而又年轻风光如画、景色宜人她就是揭阳揭阳,闻名天下揭阳是粤东古邑 …
潮汕文化-潮剧本科班毕业大戏《蝶恋》上演 潮剧本科班毕业大戏《蝶恋》上演上海戏剧学院与汕头文化艺术学校联手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原创潮剧《蝶恋》展演现场。本报讯 (记者林蓁摄影报道)近日,上海戏剧学院与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合作办学表演(潮剧)学历班毕业原创剧目潮剧《蝶恋》在艺校艺林剧场举行展演。原创潮剧《蝶恋》是潮剧第一个本科学历班的毕业大戏,这也意味着该班的20名潮剧学生即将毕业,获得本科学历。据介绍,2017年6月,汕头市委宣传部与上海戏剧学院
潮汕文化——潮剧 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汕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
潮汕文化——潮州歌册《龙井渡头》 歌册不能仅是“家族记忆”杨佩华给汕头大学学生说唱潮州歌册《龙井渡头》。 歌册潮韵,联结了四代人“广东管落潮州城,潮州各县各有名,别县事情不必唱,单唱海阳乞人听……”20世纪50年代的汕头市华坞村,每到太阳西沉之时,一位歌声优美的老妇人便会在自家院子里唱起潮州歌册中的名曲。 歌声传入邻居的耳中,又口口相传,不到半小时,院子便被闻歌而至的村民们挤满了。围坐的村民们时而安静聆听,时而跟着老妇人浅声哼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汕头捕鱼习俗 渔民以捕鱼为生,解放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渔船全是木帆船,既没有通讯设备,又没有天气预报,风云变幻莫测,死生只在瞬息之间,因此留下一套独特的生产习俗。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渔船要出海捕鱼时,必须到海滩拜海神,以祈出入平安,渔产丰收。建造新船,必先择日看时,然后在船坞安上龙骨(即渔船的中心骨架),并用妇女戴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花红绫,放在龙骨处,名谓“压槽母”,候墨绳打毕,才将其收回家,意谓可获头棕(高产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汕头渔洲蔡社 汕头市龙湖区渔洲蔡社蔡社位于汕头市区东北部,新津河南岸,西邻陈厝寨,东连打铁洲,北接旦家园,南边是汕头粮仓。属龙湖区鸥汀街道。人口约0.5万,旅外侨胞约0.5万(据本人老辈人说:在新加坡的蔡社后裔比该村的人口还多),为著名侨乡之一。因以蔡姓为主,故名。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汕头市鸥汀街道渔洲片区,几个乡里都会轮流举办赛大猪、民俗游艺活动,庆祝福圣公妈生辰。相传渔州龙乡的福圣公妈庙创建时,是由吴厝、陈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