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摄影之普宁林惠山楼仔村
▼
林惠山,是广东省普宁市林惠山下辖行政村,其由林惠山、池尾、河沟下、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员肚、下乡、新寨、郭厝、上寮、新颜、楼仔、深田、埔尾等14个自然村组成,有林、高、文、王、余、黄、颜、郭、洪、柯、杨、郑、李、陈等14个姓,人口万余。楼仔,是一处小有规模的自然村,其位于林惠山村的南部山麓之北侧。据介绍,初时有林惠山下乡的先民往村南凤地山下耕种劳作,因考虑近山有野兽出没,故伐林木建起小木楼休息或存放农具,随后小木楼成为地标,被称之楼仔,相沿成俗,地名因此而成。明弘治八年(1501),有黄氏宽雅公至楼仔创寨,另还有杨氏朝兴公移此定居,遂成村落。
2012年走访村落所拍摄的楼仔寨西门
创于明代的楼仔老寨围,地处凤地山之北麓,其依山朝北稍有偏东,寨内为五街三座之格局,前后左右四面皆有护厝,设东西两座寨门楼,寨前路下有山坑池塘。因寨建于山麓之处,故而寨内建筑前后呈阶梯状由底升高。由于寨内居民已经迁出,故而除了几座公室有做过修缮之外,其他房屋大多空置而缺乏维护,甚至更多的是倒塌长满草木。寨内第一排五座建筑仅剩三座有行维护而保存完好,为下山虎格局,其中西侧有黄氏万钦公室,东侧有杨氏公室,第一排后座,是走龙虎门的下山虎厝,这些建筑保留有旧貌,以火星式山墙最有时代风格。
2012年楼仔寨内
楼仔西门外,是黄氏所建的炽昌堂。据介绍,黄氏自明代创居楼仔之后,传至清代康干年间,财丁兴旺,故而举族建起黄氏祖祠炽昌堂,追祀远祖。该祠与寨围同坐向,为三间二进兼抱印拜亭格局,前2018年重建。祠再往西面,有三山国王庙、功公庙,以及庙前配备的天地亭。
楼仔寨西门外2012年旧貌
详见《普宁林惠山楼仔黄氏祖祠》
在黄氏祖祠相邻,楼仔村设有活动中心,其内收藏有一块近期所找到,散失在野外的老墓碑,碑刻:祖考宽雅黄公、考朝兴杨公墓。宽雅黄公是楼仔黄氏开基祖,朝兴杨公则为楼仔杨氏开基祖。如此异姓双公名讳刻于同块墓碑之上,是为罕见,也不知原墓是否双公同穴。据黄氏族人介绍,该碑是近期于水塘边作业挖土所发现,因有祖名,故而收起藏好。关于这块碑的情况,黄氏族人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有称或是因黄杨二姓祖公关系好,故卒而同穴,也有称墓穴原位于寨后山上,为防止外姓或姓内后人侵占破坏寨龙山,故设两姓先祖墓以杜未然。
楼仔三山国王庙为一间式,朝东北,其内奉祀执剑的三山国王金身一尊,两旁配祀有土地福德老爷、山神感天大帝伯公。三尊老爷金身均座于可出游的神轿上,大概春节期间,是有外出巡境的游神活动吧。国王庙大门两旁绘有两位马爷,这样的做法在乡间是较少见的,可称独特了。功公庙较之国王庙略小一些,因其无设门楼而为开放式,或称其为亭更妥当一些。功公老爷是流行在普宁黄坑都中社的地方神祇,有资料称传其为洪阳城建城督工而羽化的内宫太监;也传其系本邑黄藤埔(延长埔)黄氏名医,曾治愈皇帝疾病而不贪富贵,归隐棉湖,悬壶济世,后仙逝被敕封功公老爷。楼仔此处功公老爷造型手执尘拂,着装似乎道医,又似乎内宫人员。
楼仔村的西侧,是入村的村道所在,此处有两个现代规划的新寨场,往北村口处又另规划有楼房局,现整个楼仔村民大多居此。楼仔的老寨东门外,有多座建筑,其中与寨同坐向又相邻者,有凤安围,其围内系四点金杨氏公室,两边有火巷包而巷包西座门口建为小楼,前有外门楼,凹肚大门上塑凤安围,门前有灰埕,边有古井一口,再外是一口圆形池塘。凤安围之凤者,即其建于凤地山之麓而取。凤安围的前方以及东北侧不远处,另有聚落,大概是杨氏所创,然并未建成规模。
凤安围2012年旧貌,相比现今,变化似乎不大
今年2月初来访洪阳林惠山的楼仔村,虽然时隔近十年了,但这是第二次来楼仔,看上去,村里的一些地方,变化颇大。最大的,当然就是楼寨西门外的黄氏祖祠重建了,然后把周边40多间平房铲掉规划成祠堂周边的配备,或阔埕或公用楼房建筑等。村落是活的,肯定会有变化,尤以这种能够更新换代而有保持原来大致样貌,更呈现出活力。记得2012年来访楼仔,是夕阳西下的时候,金黄色的阳光斜照在村落古厝上,感觉很有意思。只是来得匆忙,只是寨内以及东西两门外的聚落走一走拍一拍就走。楼仔寨的东门外,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凤安围还是那样,只是门前的水井加了好多抽水管,门楼的灰塑又褪色了,那年见到的村民此刻不在,大概几个小盆友都上高中了吧。据朋友讲,楼仔以前曾经改名叫楼公,但不久后便改回来,也不知什么时候又真的否。但楼仔这个地名,确实有趣,所以2012年来过之后,一直记得。比较遗憾的是,再来楼仔,仍没收集到关于杨氏的资料,只能说随缘吧。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工作室
撰文:张声金、张野
摄影:安静声音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