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风俗304 视频

潮汕六月初六“鬼担西瓜”习俗

     农历六月六,潮汕地区传说是“鬼担西瓜”日子,家家户户门窗插遍用于避鬼辟邪的桃枝柳枝,并早早归家闭户,提前入睡,一派恐怖的气氛弥漫在夜空中。     …

潮汕风俗之拜地主爷的习俗

     地主爷又名地基主、开基主、地灵公、地龙公。《礼记・曲礼》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 …

潮汕文化|潮剧丑角郭石梅

郭石梅,男,潮剧丑角。汕头市潮阳区陈店镇福潭村人。一九一二年二月生。幼年家贫,1921年卖身老玉梨班为童伶。1930年受聘于中玉春香班,1937年起在老正顺香班当老丑师博,兼演老生。其扮演的主要角色有《程咬金》的程咬金、《李晤直撬水鸡》的李晤直、《秦德避雨》的秦德、《金来清》的太爷、《清宫秘史》的咸丰皇帝、《换偶记》的马大成、《琵琶记》的蔡太公、《柴房会》的李老三等。建国后,积极从事潮剧改革工作。

潮汕习俗—请新仔婿

旧时封建礼教,姻亲关系中有许多繁文缛节,“请新仔婿”便是其中一项。  请新仔婿之前,岳家必先为其做生日。备办了长面、寿酒、猪脚、鸡蛋等礼品,送到女婿家。按旧例俗,从此,女婿便必须年年为岳父母祝寿。  请仔婿,必先“行帖”。须备两个红帖,一给亲家,一给女婿,写明了请仔婿因由及时间,放在帖盒里,再加两个茶包(内包锦糖),命人送到女婿家。女婿家回帖,则表示接受邀请。旧社会行此俗者,必是书香门第、绅耆、富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传奇人物苏六娘

海内外潮人家喻户晓的潮剧《苏六娘》的主角苏六娘实有其人,她出生的雷浦村有她的故居,还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传说。传奇人物苏六娘苏六娘与郭继春为爱情献身的故事,在海内外潮人中的流传比起《梁山伯与祝英台》有过之而无不及。“娶妻要娶苏六娘”、“西胪无望”等潮汕熟语无不与苏六娘的故事有关。明朝时,揭阳县桃山都雷浦村,有个苏员外有女六娘,自幼丽质聪慧,被送往西胪姑母家读书,与表兄郭继春互生爱慕之情,订下山盟

潮汕首富的豪宅有多“壕”?

潮汕首富的豪宅有多“壕”? 大家有看火爆网络的 《端午飙舞!水上英歌请战》吗? 中国战舞VS法国街舞 随着这幅“潮魂英歌”音画长卷的展开,舞者打擂台的背景—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祭公婆神习俗

澄海祭公婆神习俗祭公婆神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独特的祀奉民俗。公婆神(潮阳县称床脚婆,揭阳县称公婆母)的由来,澄海民间却有这样的传说:“从前有一妇人,丈夫经常外出谋生,她竟在家与人通奸。一次被她丈夫回家撞见,怒不可遏,把她和奸夫双双杀死,怕被人发觉,便把尸体埋于眠床下土中。那知死者阴魂不散,在家中作祟,把他续娶的妻子所生的几个孩子都弄死了。后来,丈夫只得设立死者的神位,虔诚拜祭以续前愆。这一天刚好

潮汕文化|潮剧演员姚璇秋

姚璇秋,女。广东澄海人。1953年从艺,历任汕头市正顺潮剧团、广东潮剧演员,广东潮剧一团副团长、演员,汕头地区青年潮剧团团长、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一级演员。1953年首次公演潮剧《扫纱窗》。1956年加人中国戏剧家协会。饰有潮剧《扫窗会》王金真、《陈三五娘》陈五娘、《苏六娘》苏六娘、《辞郎洲》陈璧娘、《认相》赵五娘、《井边会》李三娘、《回书》桂英、《张羽煎海》琼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濠江区濠江舞狮游大锣鼓

春节期间潮汕的文娱活动甚为活跃,有舞龙、舞蜈蚣、猜谜等,其中舞狮和游大锣鼓是较为普及,最为引人瞩目的。春节期间,舞狮是较受人们欢迎的。潮汕狮舞有两种:一种是“文狮”,一种是“武狮”。“文狮”由两个人分别戴上面具扮成笑容可掬的“土地公”、“土地婆”,手执葵扇,引大狮边舞边走路,狮子也不断抖鬃、打滚。每遇有人在门前燃放鞭炮,舞狮队就得停止行进,向主人拜年。“武狮”拜年对象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家和大商行。当

潮剧|潮剧名人

指专门从事潮剧表演多年,得到群众认可,有一定著述的潮剧演员。而不是喜欢潮剧久了,年纪高了就可以成为名家的。洪妙(男老旦)秦梦、邱红、陈华、陈楚蕙(女文武小生,香港)、陈学希(小生)陈文炎、陈光耀、陈丽玉、蔡锦坤、方展荣(丑生)、范泽华(花旦)、郭石梅、李有存、李义鹏(-(丑)-生)芦吟词、黄玉斗、黄瑞英、孙小华(花旦)、吴清城(小生)吴丽君、谢大月、谢吟、许云波、姚璇秋、杨其国、叶清发(小生)、张

潮汕民间传统乐器—潮州大锣鼓

铿锵的锣声、激越的鼓点,槌起槌落,鼓声不息。激昂如雷霆,婉转如流水,潮州大锣鼓在强劲和柔美的交织中透着生命的活力,张扬着潮汕人的豪情。 潮州大锣鼓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汕尾、丰顺)的传统吹打乐。从清锣鼓形式发展起来。过去,在潮州各地都设有锣鼓馆,在每年游神盛会时演奏,乐器只用四面锣、二副大钹,属清锣鼓形式,俗称“四锣二钹”。 作为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

潮汕民俗文化|惠来县高跷虎狮

惠来县东陇镇寄陇村的高跷虎狮舞,是有着300年历史的传统舞蹈,该舞以猫科动物狮虎兽的原型而得名。由于当地习惯把狮虎兽读虎狮,且是踩着高跷而起舞的,因而称为“高跷虎狮”。传说中,狮虎兽能驱魔降邪。因此每当新春佳节,当地民众便跳起此舞,祈望新的一年合社吉祥平安。另者,为营造浓烈的氛围,该舞充实了武术表演。两者合一,既有威猛、滑稽、憨态可笔的狮虎舞,又有刚劲有力的武术博击;既有2米高的舞蹈造型,又有围成

潮州民俗之节日篇【潮州元宵节】

民俗是民间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潮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市,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潮州人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潮州民俗文化传统,

潮汕文化——潮州歌册《龙井渡头》

歌册不能仅是“家族记忆”杨佩华给汕头大学学生说唱潮州歌册《龙井渡头》。  歌册潮韵,联结了四代人“广东管落潮州城,潮州各县各有名,别县事情不必唱,单唱海阳乞人听……”20世纪50年代的汕头市华坞村,每到太阳西沉之时,一位歌声优美的老妇人便会在自家院子里唱起潮州歌册中的名曲。  歌声传入邻居的耳中,又口口相传,不到半小时,院子便被闻歌而至的村民们挤满了。围坐的村民们时而安静聆听,时而跟着老妇人浅声哼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老汕头的味觉记忆

——汕头自开埠后,美食文化逐步发展,伴随着城市历史,留下了很多味觉记忆,有一些小吃、菜品乃至于经营模式,对后来汕头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客吃饭这件事 老汕头的菜馆与美食早在清代晚期,汕头埠就陆续出现了一些饮食店,这也是当时汕头商业繁华的见证。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3月汕头《鮀江辑译局日报》就刊登了育善街一品珍酒楼的“告白”(即广告),里面写到:“汕头,商务繁盛之区,巨商贵客来往,足以游

什么是潮汕?

嘘!文中有神明出没 看完文章记得领取专属神明壁纸 这是一处你的舌头比脑子更熟悉的地方 牛肉火锅、生腌、工夫茶 …… 先于“潮汕”这个地理概念被人们熟知 ( …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大溪宗祠祭典

大溪宗祠祭典是以李氏宗祠的活动形式为集中代表,并以李氏宗祠总祠,各代支系按总祠风格建造的,形成传承脉系清晰的祠堂集群,形成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代表各代的祠堂除建筑特色有明显传承外,其祭典祖贤仪式都是相同的,只有隆重和简约之差,都具有十分浓烈的地方特色,充分反映深远、博大的潮汕文化传承,教育着一代一代人民,也起到增强凝聚力,团结海内外乡亲,增强文化交流的作用。总祠位于金山北麓的揭西县大溪镇井美村。明末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的两次葬

于潮州西部山区的田东乡,旧时代有一种说法流传织锦:人生能做完三件事,就算“仁至义尽”:头件是替上辈人做“风水”;二是给孩子完婚娶媳妇;三为盖房子建住宅。 做“风水”被列为人生的头等大事。一般人死之后,请风水先生找个地方,一次掩埋就算完事。田东人做“风水”要分二次埋葬,一般为三四年,特殊的要历经60年之久才能做完“风水”。 第一次埋葬称“大葬”或“寄土”。在山上选择好地点挖穴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之潮汕出花园

【导读】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民风民俗不同,涌现了丰富多彩的风俗,它们如涓涓之流汇成了中华文化的泱泱大海。潮汕因历史和地理原因,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文化风俗。而“出花园”的习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习俗。这种习俗随着潮人的走向世界而向外传播,在东南亚各国华人中被传承着,其仪式更传统,更繁琐。这其实是一种对家园的思念,通过对中华文化执着的守护,表达对故园的眷恋。【大潮社】古代男子15岁而束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