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文化|潮州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潮剧传统剧目分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文明戏和新编历史剧两大类,有剧目两千多个。传统剧目在潮剧中占据重要地位,有《荔镜记》、《苏六娘》、《刘明珠》等精品剧目;传统折子戏《扫窗会》、《杨令婆辩十本》、《闹钗》汇聚了传统潮剧的精华,被誉为“百花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的两次葬 于潮州西部山区的田东乡,旧时代有一种说法流传织锦:人生能做完三件事,就算“仁至义尽”:头件是替上辈人做“风水”;二是给孩子完婚娶媳妇;三为盖房子建住宅。 做“风水”被列为人生的头等大事。一般人死之后,请风水先生找个地方,一次掩埋就算完事。田东人做“风水”要分二次埋葬,一般为三四年,特殊的要历经60年之久才能做完“风水”。 第一次埋葬称“大葬”或“寄土”。在山上选择好地点挖穴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铁枝木偶戏 潮州铁枝木偶俗称“纸影戏”,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系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清代以后,为满足观众视觉欣赏需要,艺人们逐渐把舞台蒙上的白纸去掉,把偶像从平面改为圆身,于是“捆草为身、扎纸为手、削木为足、塑泥为头”,在当时称为“圆身纸影”。后经艺人不断实践,逐步形成偶像舞台表演。潮州铁枝木偶偶像由连在后面的三枝铁枝操纵,保留了皮影操纵特点;剧目、表演动作、音乐唱腔与潮剧相同;表演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鲤鱼舞 潮州鲤鱼舞源自唐代,从宋代开始流传于民间,至今已形成一套较为固定的表现形式。表演者是5名男子,由12个基本动作组合成不同的表演套数,形象地表现鲤鱼出滩、跃埂、啃泥(降涂)、抢食、穿莲、送鱼、三相、比目、打春、产卵、五相、化龙等动作,把鲤鱼的生活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蹈动作刚劲有力,粗犷奔放,具有南派武功的特点。舞蹈用潮州大锣鼓伴奏,更显气势恢宏。因为鲤鱼代表吉祥、喜庆、富裕,所以潮州鲤鱼舞深受人民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麦秆剪贴画 潮州麦秆剪贴画工艺最初以编织物形式出现。乡村艺人用刚收割的麦秆,织成篮、笠、桌椅、轿子、扇子、骏马等小工艺品。后来逐步演化成麦秆剪贴画。潮州麦秆剪贴画的题材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水族和山水。表现形式有本色和套色两种。本色是指麦秆本身的金黄色、棕赤色,通过剪刻,贴在深色衬纸或薄板、绸缎上。套色则是将麦秆染上各种颜色,裁剪后粘贴于薄板上,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麦秆剪贴画有潮州刺绣的纤细,有中国画的
潮汕民间传统乐器—潮州大锣鼓 铿锵的锣声、激越的鼓点,槌起槌落,鼓声不息。激昂如雷霆,婉转如流水,潮州大锣鼓在强劲和柔美的交织中透着生命的活力,张扬着潮汕人的豪情。 潮州大锣鼓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汕尾、丰顺)的传统吹打乐。从清锣鼓形式发展起来。过去,在潮州各地都设有锣鼓馆,在每年游神盛会时演奏,乐器只用四面锣、二副大钹,属清锣鼓形式,俗称“四锣二钹”。 作为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
潮汕瑞兽—匾狮文化首次亮相于广州琶洲文交会 潮汕匾狮首次亮相于琶洲文交会 2021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文旅新业态成果展示会,于12月04日上午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正 …
潮汕的小百科、潮汕家己人的日历《潮历》2020版惊艳面世! 潮团实务交流协作平台成立7年,链接全世界近600家潮团单位(点击查看平台联系名录);走访了全球300多家潮团(点击查看图录),和众多会长、乡贤深入交流; …
潮汕的小百科、潮汕家己人的日历《潮历》2022版惊艳面世! ↑点击上方图片马上购买↑ 潮汕小百科、潮汕家己人的日历《潮历》2022惊艳面世! 潮汕家己人的日历——《潮历》诞生于2019年,全球发行。历版《潮历》都极受欢 …
潮汕舞蹈:双咬鹅舞 双咬鹅舞是潮汕颇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潮汕地区地处韩江中下游平原地琏,水草茂盛,故此盛产家禽,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畜养,其中尤以澄海狮头鹅最为著名。 “双咬鹅舞”便是在此生活素材中提炼出来的。制作道具时,首先必须制作一个象形驱壳。先用竹、藤作骨架,驱壳一般要比活鹅大数倍以上,身长2米多,高2米,头连颈高1米多。为使造型逼真,制作艺人先用活鹅拍摄站立伸颈姿态的侧身照片,再把冲洗出来的底片用幻灯机
潮汕锣鼓舞狮-揭阳市惠来县潮汕舞狮 揭阳市惠来县潮汕舞狮在潮汕地区,无论是开业剪彩、工程落成或是喜庆节日,总可以看到一个热烈的场面——在潮州大锣鼓快、慢、轻、重的打击乐声中,一只或数只威武的醒狮在舞狮者的导引下,或昂首阔步,或俯颈低头,或摇头摆尾,或搔头洗耳,或舔毛擦脚,或噬炮吞烟,或登高抢球。围观者兴高采烈、击掌叫好。这就是潮汕舞狮,它是一种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形式,也是一个倍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游艺节目。舞狮,大约始于汉代以后。中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