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潮剧一级演员吴奕敏 吴奕敏,国家一级演员,1985年考入汕头戏曲学校潮剧表演专业,工闺门旦,师从王志龙、林蘊育老师。198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现为广东潮剧院一团主要演员,先后在《岳银瓶》《武松杀嫂》《西施归越》《红鬃烈马》《天子奇缘》《红丝错》《三竿恨》《大难陈三》《飞龙刺狄青》《断桥会》《穆桂英招亲》《娇女换乌纱》等几十部剧目中担当主角。2004年被列为第二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2001年
2023年「寻根之旅」公益夏令营——精彩纷呈 硕果累累 本届「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来自国际潮团总会、国际潮青联合会、国际潮商经济合作组织直属会员社团推荐的 7-15 岁共18位小潮青后代们回乡寻根。 开营仪式 2023年7月24日,由国际
潮汕民间传统乐器—潮州大锣鼓 铿锵的锣声、激越的鼓点,槌起槌落,鼓声不息。激昂如雷霆,婉转如流水,潮州大锣鼓在强劲和柔美的交织中透着生命的活力,张扬着潮汕人的豪情。 潮州大锣鼓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汕尾、丰顺)的传统吹打乐。从清锣鼓形式发展起来。过去,在潮州各地都设有锣鼓馆,在每年游神盛会时演奏,乐器只用四面锣、二副大钹,属清锣鼓形式,俗称“四锣二钹”。 作为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
潮汕舞蹈:双咬鹅舞 双咬鹅舞是潮汕颇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潮汕地区地处韩江中下游平原地琏,水草茂盛,故此盛产家禽,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畜养,其中尤以澄海狮头鹅最为著名。 “双咬鹅舞”便是在此生活素材中提炼出来的。制作道具时,首先必须制作一个象形驱壳。先用竹、藤作骨架,驱壳一般要比活鹅大数倍以上,身长2米多,高2米,头连颈高1米多。为使造型逼真,制作艺人先用活鹅拍摄站立伸颈姿态的侧身照片,再把冲洗出来的底片用幻灯机
潮剧|潮剧名人 指专门从事潮剧表演多年,得到群众认可,有一定著述的潮剧演员。而不是喜欢潮剧久了,年纪高了就可以成为名家的。洪妙(男老旦)秦梦、邱红、陈华、陈楚蕙(女文武小生,香港)、陈学希(小生)陈文炎、陈光耀、陈丽玉、蔡锦坤、方展荣(丑生)、范泽华(花旦)、郭石梅、李有存、李义鹏(-(丑)-生)芦吟词、黄玉斗、黄瑞英、孙小华(花旦)、吴清城(小生)吴丽君、谢大月、谢吟、许云波、姚璇秋、杨其国、叶清发(小生)、张
潮剧-中国非物质文化瑰宝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潮剧由宋元南戏衍化而来,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博取了戈阳、昆腔、正字、西秦、外江诸剧种之长,并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和地方民间艺术的熏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剧本语言注意本色又重文采,大量运用方言、俚语、歇后语,比兴生动形象,意
潮汕文化——潮州歌册《龙井渡头》 歌册不能仅是“家族记忆”杨佩华给汕头大学学生说唱潮州歌册《龙井渡头》。 歌册潮韵,联结了四代人“广东管落潮州城,潮州各县各有名,别县事情不必唱,单唱海阳乞人听……”20世纪50年代的汕头市华坞村,每到太阳西沉之时,一位歌声优美的老妇人便会在自家院子里唱起潮州歌册中的名曲。 歌声传入邻居的耳中,又口口相传,不到半小时,院子便被闻歌而至的村民们挤满了。围坐的村民们时而安静聆听,时而跟着老妇人浅声哼
火出圈!潮汕“广场舞”亮了 一声清脆的“嘭”,一根木槌在手中飞转,在一次次“8”字形的转动中顺着抛物线飞出指间,下一秒又牢牢停在掌心。身穿戏服、脸画油彩的少年们双手持槌,伴着节奏明快的锣鼓声变换队形,大步向前…… 这个场景开启了不少潮汕孩子的英雄梦,玩转英歌槌,跳起英歌舞,是街头巷尾最热闹的场景之一。英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舞蹈艺术,也是广东潮汕地区潮阳一带最受欢迎的“广场舞”。 林泽加是汕头市潮阳区
潮汕歌舞戏剧——潮汕英歌舞 潮南英歌以前,在潮汕地区,尤其是在潮南的农村,到了农事活动的时候,为了祭祀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就会有英歌舞的表演;春节期间的游神啊,秋收后的庆功或者祭祀民俗活动,英歌舞也是保留的节目。而现在,英歌舞从以前祈求神灵保佑的仪式变成了庆祝喜事的活动。苏萍说:到了现在,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英歌舞出现的场合也越来越多了。春节啊,劳动节啊,国庆节啊,元旦啊这些节日,迎接外宾啊,或者是学校的剪彩啊,大家都可以欣
潮汕文化——潮剧 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汕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
潮汕文化-潮剧本科班毕业大戏《蝶恋》上演 潮剧本科班毕业大戏《蝶恋》上演上海戏剧学院与汕头文化艺术学校联手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原创潮剧《蝶恋》展演现场。本报讯 (记者林蓁摄影报道)近日,上海戏剧学院与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合作办学表演(潮剧)学历班毕业原创剧目潮剧《蝶恋》在艺校艺林剧场举行展演。原创潮剧《蝶恋》是潮剧第一个本科学历班的毕业大戏,这也意味着该班的20名潮剧学生即将毕业,获得本科学历。据介绍,2017年6月,汕头市委宣传部与上海戏剧学院
潮汕汕头|广德泰药酒酿造技艺 广德泰药酒是汕头市广德泰酒厂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长春酒、大补酒、三蛇酒等十多种配制酒的总称,其酿造技艺是配制型酒生产工艺的代表。 据《潮阳县志》记载,广德泰酒由范友龙始创于清光绪年间。据传,其时有潮阳籍进士、法部郎中范家驹广德泰长春酒进贡清廷,慈禧太后饮后,大加赞赏,并特赐了“饮之太和,岁岁平安”的牌匾。广德泰药酒名气大振,在汕头、澳门、泰国均设厂,民间将药酒、蜜柑、葱饼、草鱼列为潮阳和
潮州人的年夜饭: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 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而祭祖的菜肴中,卤水鹅可谓重中之重。要知道,卤味本身就是潮汕人的拿手好戏,过年也一定不能免。他们一般选用的是品种优良的狮子鹅,羽毛灰褐色或银灰色,腹部羽毛白色。头大而眼小,头部顶端和两侧具有较大黑肉瘤,鹅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一般的成年公鹅都有10-12公斤,分量十足。 过去,潮州人会在自家做这道菜把光鹅开腹取出内脏,洗净晾干
潮汕习俗:农历六月廿六“土地爷生” 福德老爷,流行于南北各地。由古代社神发展而来。又叫伯公、大伯公、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伯公、福德公、土地公,地主爷,土地爷、福德、土公、土地、土伯、土正、社神、社公、社官等,琉球称为土帝君。福德正神,或称土地公,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汉族民间以其造福乡里,德泽万民,所以尊称为「福德正神」。潮汕地区的人们都称之为福德老爷,“伯公”,或“老伯公”,其庙叫福德庙。 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是土地
潮汕习俗—请新仔婿 旧时封建礼教,姻亲关系中有许多繁文缛节,“请新仔婿”便是其中一项。 请新仔婿之前,岳家必先为其做生日。备办了长面、寿酒、猪脚、鸡蛋等礼品,送到女婿家。按旧例俗,从此,女婿便必须年年为岳父母祝寿。 请仔婿,必先“行帖”。须备两个红帖,一给亲家,一给女婿,写明了请仔婿因由及时间,放在帖盒里,再加两个茶包(内包锦糖),命人送到女婿家。女婿家回帖,则表示接受邀请。旧社会行此俗者,必是书香门第、绅耆、富
丝上绣世界,木里雕乾坤——非遗技艺焕发生机 潮绣和潮州木雕是潮州极具代表性的两种传统技艺,也都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13日,金羊网记者跟随中新社、中国日报、新华网等央媒以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新快报等省级主要媒体一行探访了潮绣与潮州木雕的展览馆,欣赏精美的潮绣与木雕工艺品,并了解其工艺的发展传承情况。赋予艺术品生命的传统技艺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潮绣是粤绣中的重要派系。潮绣始于唐代,风格形成于明清时期,发源并流行
潮汕锣鼓舞狮-揭阳市惠来县潮汕舞狮 揭阳市惠来县潮汕舞狮在潮汕地区,无论是开业剪彩、工程落成或是喜庆节日,总可以看到一个热烈的场面——在潮州大锣鼓快、慢、轻、重的打击乐声中,一只或数只威武的醒狮在舞狮者的导引下,或昂首阔步,或俯颈低头,或摇头摆尾,或搔头洗耳,或舔毛擦脚,或噬炮吞烟,或登高抢球。围观者兴高采烈、击掌叫好。这就是潮汕舞狮,它是一种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形式,也是一个倍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游艺节目。舞狮,大约始于汉代以后。中国原
揭阳特有的“甜茶”文化 品工夫茶是潮汕人喜爱的一种饮食风俗。潮汕工夫茶,以其独特的泡制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茶道的代表”、“中国茶文化的集中表现”。除工夫茶外,潮汕地区还有另一种流行甚广的茶饮方式---“甜茶”,广泛应用于潮汕婚、喜、庆、丧等民俗中,与潮人生活甚为密切,结下不解之缘。 何谓“甜茶”?“甜茶”即是在茶水里加入红糖而成,以寄寓甜蜜美意,俗称“祝福茶”。 潮汕民间婚庆
人民大会堂的潮人盛会——第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 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最受海内外潮人社会讚誉的贡献,就是承办了国际潮团史上最高规格的潮人盛会第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 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办民间盛会,绝无仅有 第十一
2023年潮之传承「寻根之旅」优秀中华文化公益夏令营招募小营员 2023年潮之传承「寻根之旅」优秀中华文化公益夏令营邀请你的孩子回家乡啦! 潮之传承「寻根之旅」项目意义非凡,其为潮青后代量身定制回家乡寻根、感受潮文化魅力的平台,加强
惠州市潮人文化经济促进会第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暨广东潮剧院(惠州)潮剧·潮乐传承中心揭牌仪式圆满礼成 2023年7月7日晚,由惠州市潮人文化经济促进会主办、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惠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指导、广东潮剧院和惠州日报社协办的「惠州市潮人文化经济促进会第四
新西兰潮属总会五代同堂齐动手——现学现做「红桃粿」 就在这个刚刚过去的週末,新西兰潮属总会会员杨晓吟来到总会会所的二楼与大家分享一道传统的潮汕小吃「红桃粿」。潮属总会会所霎时仿佛成了思乡情感的凝聚之地。潮属总会董事
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广东潮州特色营(一期)新西兰营圆满闭营 7月24日,由中国侨联主办,广东省侨联、潮州市侨联承办,韩山师範学院潮学研究院协办,新西兰潮属总会进行海外组营的2023「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广东潮州特色营(一期)新西兰营
潮汕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蜈蚣舞 蜈蚣舞是流传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由西门乡人陈成锦与其好友石文勇首创。这种舞蹈能惟妙惟肖地模仿蜈蚣的动态和习性,一经问世,便为当地民众所喜闻乐见,迅速流行开来,并一直传沿不绝。 蜈蚣舞是一种大型的广场性动物舞蹈,所用道具蜈蚣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全长22米。蜈蚣身躯为扁圆形,用28节硬、软布框衔接而成,宽80厘米,高60厘米,屈伸自如。表演时,一人擎彩珠
潮汕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狮舞(青狮) “青狮”俗称“青狮白目眉”,也称“开口狮”,是潮汕地区独有的深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狮舞。 在潮汕,早期的舞狮除有习武和娱乐功能外,还有驱逐疫鬼的含义,目前,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地区仍有舞青狮驱邪的传统习俗。榕城南门孙氏,是由原揭阳县治渔湖京岗迁移而来的,一直以来,在宗族祭祀或喜庆的日子里,他们都要舞青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青狮的“狮头”前额突出,鼻孔高大,眼似铜铃,长须鬈发,狰狞威猛。青狮表演
非遗剪纸:“守正”是传承与创新的底线 民国时期佛山铜凿剪纸《焰火迎春》 (选自《广东民间美术》)近年来,在剪纸非遗界,刮起一股“创新现代剪刻纸”之风,脱离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基因和语言,推销“去民间化”的所谓专业“西洋化”“绘画化”“机器化”“商品化”等创作理念,一时造成剪纸非遗界在传承与创新关系等理念上的混乱。对此,我深感不安。作为从事抢救研究非遗一辈子的专业研究者,我想就此谈点自己的意见。“民间”是非遗的底线“民间”是非遗传承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