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礐石传说——萧乾与梦之谷

礐石风景名胜区有一处景点叫“梦之谷”,承载着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作家、记者萧乾在那里的一段难忘经历。
1928年的初冬,北京青年学生萧乾由于从事学生运动,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不得已告别哺育滋养了他十八年的故乡,和一位潮汕籍同学到了汕头礐石。萧乾没有想到,他逃出了可怕的魔影,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又陷入了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介绍到礐石的礐光中学教书,漂泊的他终于找到停靠的岸。
当晚,二十天来他第一次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他兴奋地起了个早,跑到海边欣赏大海的平静,大海的早晨,海水轻轻拍打着礁石,有节奏的音响,仿佛奏着动听的晨曲。一天晚上,学生们在一座芭蕉园里举行联谊会,欢迎来的老师,喜欢国语的学生都来了。天黑乎乎一片,像一盆墨汁倾泻下来,朦胧里露出近处树冠的影子,可能要下雨。大家围坐成一圈,宽大的芭蕉叶伸展在人们的头顶上和身体空隙之间。这时,空地上走来两点火光,在漆黑的夜色里跳动——原来是一位姑娘端着两只烛台走过来。萧乾已经熟悉她了,她是班上唯一能讲地道国语叫雯的大眼睛潮汕姑娘。每当和她交谈,他心中总是涌出他乡遇故知般的温暖,感到亲切又有难以名状的甜蜜感。
黯淡的烛光在夜风中飘忽,她的漂亮的大眼睛,在夜色里更显得明亮而妩媚动人。联谊会开了一会儿,也不知是谁的倡议,学生们就缠着萧乾唱歌。萧乾的思绪感触到童年的身世,满怀感情地唱着他最熟悉的北方流行小曲《小白菜》。
小白菜呵,地里黄呀,三岁四岁,没了娘呵。
有心跟着爹爹过呵,不想爹爹娶后娘呵。
娶了后娘三年整呵,有了弟弟比我强呵。
弟弟吃面我喝汤呀,拿起筷子来泪汪汪。
桃花开了杏花落呀,我想亲娘谁知道呵?
亲娘想我一阵风呀,我想亲娘在梦中呵。
人家都说黄莲苦呵,我比黄莲苦三分哟。
忽然,萧乾的歌声被哭声和喊叫声打断,萧乾一看,是雯,坐在芭蕉叶下抽泣。雯姑娘也姓萧,爷爷是北京旗人,清朝末年来到岭南,娶了一位当地女子,但雯的父亲是一个荒唐而狠毒的人,她的母亲忍受不了虐待和毒打,撇下她自杀身亡。没多久,父亲娶了后娘,后娘更加歹毒,雯小学毕业,后娘就要将她卖掉。为了读书和摆脱后娘的虐待,雯只好靠一位财大气粗又有背景的当地富商接济上学。“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那个夜晚之后,两人的接触频繁了,渐渐地,两人都感到爱情的甜蜜。
从此,梦之谷中的玉潭、织梦亭成了他们嬉戏和品尝甜蜜爱情、编织美好未来的地方。月光下,当他们两个坐在玉潭边,把双脚一齐垂到水里,沁凉之,月色像是把他们浑身都镀了银。他们蜷曲着脚趾,互相替对方洗着,由于搔痒,又咯咯地笑着……在织梦亭,两个人用美丽的幻想和语言,编织着他们的未来,梦想着有了钱,到南洋去,并把他们的母亲的坟墓迁到这儿埋在朝海的那边。梦之谷的骆驼石、三叠洞等等山石草木都见证了他们纯洁的恋爱踪迹。
第二年夏天,萧乾回到北京上大学。不久,雯写信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供养她上学的富商终于撕掉假面具,提出要和雯结婚。萧乾匆匆向南方奔去,千里迢迢赶到汕头,费尽艰辛才在一个偏僻的学校找到雯。本来她答应和他一起出逃,但是,就在动身的那天,发生了意外,从此两人天各一方。后来,萧乾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作家、记者,曾活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西方战场。
1987年,萧乾与夫人文洁若(也是作家)来到汕头,千方百计找到了当年那位大眼睛潮汕姑娘,文洁若深为这段诚挚纯洁的爱情打动,连夜写了特写《再寻梦之谷》,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刘伯权)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