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初起,红头船故乡这一特产水果又上市了
▼
得益于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结构及果农的精耕细作、科学管理,樟林林檎果肉如膏似脂,风味殊胜,遐迩闻名,更寄托着乡人浓浓的乡愁
▲樟林林檎
天高云淡,秋风初起,漫步在樟林莲花山麓的林檎园里,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果香。今年风调雨顺,挂果率甚高,只见在黄绿色的枝叶之间,露出一颗颗鳞大沟浅的拳头大林檎果,一派丰收景象。
在潮汕地区声名远播的“樟林林檎”,学名为“番荔枝”,原产于澳大利亚。在台湾,因其外形极像佛头,又称释迦果。不过,樟林林檎与台湾释迦从外形、口感和味道上仍有不同,各有千秋。樟林林檎外表布满鳞片,形虽怪异但果肉别有风味,如膏似脂,清甜可口,且富含果糖、矿物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樟林坊间有“秋日食林檎,冬日不用进补”之说。樟林林檎早在1986年就获“广东省优稀水果优质品种奖”殊荣。
樟林林檎为何质量上乘?除了气候相宜和果农精耕细作、科学管理外,还得益于当地特殊的土壤结构。樟林地处北回归线,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另一方面,樟林为大海浮洲,扒开一米余深表土,不少地方就露出厚达数尺甚至10余尺的贝壳层。这种土壤,上层肥沃,下层疏水性能好,很适宜林檎的生长。尤其是樟林北郊荖巷一带,土质更胜一筹,所出产之林檎质量更为上乘。经过长期种植,果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轻一代果农更懂得科技种果。譬如有的果农从盐鸿镇薄壳米厂载来整车整车薄壳壳深埋果园中,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
樟林林檎清明前后新叶萌发,继而开花,花黄绿色,状如鹰爪,夏至结果,大暑后渐趋成熟,一般于8月下旬开始釆摘,中秋前后为采摘旺季。每到林檎上市,在安黄公路“三角点”,在樟林车头、中山路及各个临时搭建的林檎购销处,一篮篮、一筐筐刚从果园采摘下来的林檎聚集在一起,蔚成大观。采摘期间,樟林百姓,不管家里有没有林檎园,话题都离不开林檎,似乎离开林檎,就不合潮流,就跑题似的。而中秋佳节,林檎、沙田柚和绿豆糕为樟林百姓祭月必备之物,特别是林檎,似乎中秋拜月少了它,就不够虔诚。林檎也是樟林人馈赠亲朋的佳品,特别是中秋佳节,送亲朋好友一小篮自家出产的林檎,简直比山珍海味还贵重。林檎还是乡愁的载体,一代散文大师秦牧生前在广州住处的客厅,惟一点缀就是澄籍画家赠送的一幅樟林林檎的国画。秦牧曾对人说,与这幅画朝夕相处,就好像时时置身家乡一般。
《澄海县志》和《澄海市农业志》等书籍记载:“林檎树似奈,有水林檎蜜林檎二种,南方无苹果,林檎可以当之矣。”樟林本无林檎,《岭南杂记》记载,清朝年间,乘红头船远渡泰国的樟林人叶明泰,在泰国时尝过林檎,被它的美味所征服。他想方设法找到三株林檎苗,并向当地果农讨教栽培方法,返唐山时将其带上船,回家后即种植于自家的祖地上,像对待奇花异草般呵护它们。三株林檎苗很争气,不但没水土不服,且很茁壮地活下来。越三年,原本孱弱高不及膝的三株林檎苗便长成小树模样,并开花结果,那年中秋前夕,他收获了第一批林檎果,一尝,其口感并不亚于暹罗所产。由于林檎树与奈树十分相似,樟林人就将“番荔枝”称为林檎。
林檎含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降血糖的功效,是抗氧化水果,能够有效延缓肌肤衰老,美白肌肤。林檎虽含有各种糖类,但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林檎从树上剪下来后,需经三天,果实才熟,如果把它埋在稻谷里两三天,取出来的时候更是甜香四溢,柔润非常。如果吃法不当,也会闹出笑话。上世纪20年代洪兆麟的军队掠夺樟林时,听说樟林林檎有名,从树上摘下来以后,剖开就像吃苹果一样啃,结果生涩难当,大怒,挥刀砍树,传为笑柄。也有一些来潮州公务的,当地人送他们樟林林檎,他们在回去的路上,把变软的林檎扔了,以为是烂了,把硬的留下,回家用水煮来吃。真真是暴殄天物啊!
岁月悠悠,叶明泰当初的三株林檎苗,如今已繁衍成数千亩的规模,成为樟林特色农业的支柱和村民脱贫致富的依托之一。
来源:汕头日报、汕头橄榄台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