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潮汕历史上的“韩江纵队”吗?
▼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斗在潮汕地区的一支抗日武装部队,是华南抗日游击纵队之一。它的前身是抗战初期的潮汕青年抗日游击大队(曾称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武装大队,简称汕青游击队),及以后的韩江三角洲地区的潮澄饶敌后抗日游击队和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
潮汕人民是富有革命斗争传统的人民,早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彭湃、徐向前、古大存、方方等都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广东革命政府组织的两次东征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军都到过潮汕,其后又在这个地区的大南山、大北山和凤凰山建立过革命根据地。这一带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举行长征后闽粤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组成部分,广大潮汕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革命事业、为长期的人民武装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潮汕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随后,又组建了自己的武装队伍,英勇抗击日军的侵略,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同敌、伪、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成为一支有高度觉悟的、有战斗力的武装部队,使潮汕地区成为华南抗日武装斗争中的重要一翼。
中共中央和广东党组织十分关怀与重视潮汕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早在1937年9月,当时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常委兼政治部主任方方,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后于归程中途经汕头时,就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对潮汕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及武装斗争的准备作了布置。翌年10月,方方又来到潮汕,对准备抗日游击战争作了进一步的部署。1942年“南委事件”后,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南委”所处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方党组织暂停活动之际,仍然同意潮汕敌占区继续保留一支抗日武装坚持斗争。1944年恢复党的组织活动,接着成立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以及后来扩编为韩江纵队,都得到中共中央和广东党组织的指示,并取得东江纵队的大力支持。广东的抗日武装斗争是一个整体,韩纵的发展也与珠江纵队、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琼崖纵队、兴梅地区兄弟部队的配合、支持是分不开的。
韩江纵队前后坚持了六年的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尽管遭受多方面强大的压力,包括来自国民党顽军的明枪暗箭、封建地主武装的挑衅袭击,但抗日斗争从未间断,抗日旗帜从未倒下。它艰辛奋战的漫长过程,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至1940年4月。这个时期主要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潮汕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先后组建了青年救亡同志会(后改称青年抗敌同志会)等多种抗日救亡团体,及至日军侵占了汕头、潮安、澄海等地,又立即组建潮汕青年抗日游击大队和一批群众性游击小组,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基础上,同国民党驻军及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联合开展抗日斗争。
第二阶段,从1940年4月至1944年9月,随着形势的逆转,在受到国民党顽固派打击迫害的情况下,根据上级的指示,汕青游击队被迫公开宣布解散队伍,化整为零转入地下,以敌后武装小组的形式坚持在 潮(安)、澄(海)、饶(平)、汕(头)韩江三角洲的敌占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壮大发展为一支敌后游击队,并建立了韩江敌后抗日游击区。
第三阶段,从1944年9月至1945年9月。随着国内外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大规模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条件已经成熟,潮汕地区党组织在远离党中央,并与上级中断联系一年多的情况下,一面设法与上级取得联系,一面主动恢复组织活动,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5年3月成立了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游击队成立后,同敌、伪、顽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队伍在斗争中迅速发展壮大,先后建立了三个支队,分别战斗在潮(安)澄(海)饶(平)揭(阳)丰(顺)、潮(阳)普(宁)惠(来)南(山)(注1)、五(华)揭(阳)丰(顺)等地区。6月,将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这是潮汕地区人 民抗日武装力量的全盛阶段,也是抗日武装斗争最活跃的时期。
第四阶段,从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抗日胜利果实,疯狂地向韩江纵队进攻,韩江纵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斗争尖锐复杂。在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为了顾全大局和保存革命力量,韩江纵队根据上级的指示,决定整编队伍,后来遵照《双十协定》,选出小部分军事骨干和干部同东江纵队主力一起北撤到山东解放区;并将大部分人员转入地方工作,或疏散到各地以至南撤海外隐蔽,等待时机;同时,留下少数骨干组成武装工作队,继续坚持秘密斗争,准备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韩江纵队番号撤销。
1947年6月,潮汕党组织恢复公开武装斗争,以直属武工队为基础成立潮汕人民抗征队。1948年7月,奉香港分局指示,抗征队将所属的北山团、南山团和各县地方武装组建为潮汕支队。194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建立闽粤赣边区纵队,潮汕支队被整编为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1949年1月1日,新华社播发了闽粤赣、粤赣湘、桂滇黔三个边纵队正式成立的宣言。解放后,闽粤赣边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所属党政军各归建制,作为边区一级党委和边区纵队不复存在。但是,边区的游击队员,包括边纵2万多名指战员和地方党、政、群、团2万多人共4万多人,在各自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国防、边防建设,为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贡献。
魏金水(1906-1992),福建龙岩人。在红军主力长征和新四军二支队北上后,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闽粤赣边区的对敌斗争,创建了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任闽粤赣边区党委书记兼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政委。
韩江纵队在远离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的情况下,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并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鼎力支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日伪顽军不断追击围堵的恶劣环境下,韩江纵队克服重重困难险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高举抗日旗帜,成为广东潮汕地区坚持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与广东地区的东江纵队、琼崖独立纵队、珠江纵队等兄弟部队一起肩负起广东抗战重担,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有力地牵制了日伪军数以万计的兵力,取得卓越的成绩,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注2)
,以及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许英、郑松涛、陈应锐、李朝道、芦根、许继等所有烈士。党在纪念着他们,潮汕人民和闽粤赣边的人民在纪念着他们。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注1:南山】大南山位于潮阳、普宁、惠来三县交界处。1935年,国民党政府为了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大南山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专门成立了设在两英墟(现在潮阳市)的“南山管理局”,属县一级行政区政权。在此之前,曾称“南山移垦委员会”。
【注2:李平】李平(1917~1994),汕头澄海人。1936年2月加入共青团,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受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委派回潮汕建立义勇军组织和恢复、重建潮梅地区的党组织。1943年7月到延安。1946年春,与方朗同志(李平同志爱人,离休前为中组部老干局副局长,曾任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奉派往东南亚,负责联系反共高潮后撤退到这些地区的中共党员和1946年后南撤的韩江纵队骨干和队员。1948年2月,先后任中共潮汕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潮汕人民抗征队(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2支队)副政委;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委员、中共汕头市工委书记。解放后,任中共潮汕地委副书记兼汕头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资料来源】1.《韩江纵队史》(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2.《北京潮人人物志》(第一卷)(北京潮人人物志编委会,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出版)。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