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榕城双峰寺
▼
双峰古寺原名双峰寺,为揭阳榕城双峰寺的前身,因坐落于揭东县桂岭镇双山南麓,倚靠双峰并峙的双象峰——双山而得名,由释法山禅师于宋绍兴十年(1140)创建。寺后山峦之巅耸立着一块丈六高的天然巨石,人称“石母”,传说是石母娘娘的化身,故俗称“石母寺”。
双峰寺,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郡三大名刹”。“双峰晚钟”为揭阳八景之一。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马山巷,是揭阳佛教的中心,属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揭阳规模最大之古寺院。
双峰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旧址在磐溪都双山(今桂岭镇双山村),为法山禅师所创。明初,石山禅师移建於县治马山巷今址,乃粤东地区一大丛林。是时寺宇壮观,佛相庄严,茂林修篁。每当夕阳西坠,钟鼓钹铎齐鸣,梵呗阵阵,木角笃笃,景色迷人,为礼佛和游览胜地。扩建后规模宏大,遂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汕三大名刹”。后历经两次扩建重修,全国佛协主席赵朴初为寺宇题匾。
双峰寺占地3200平方米,其中建筑物2400平方米重修后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前厅、大雄宝殿、泰佛殿,有东西两廊。寺中有历代文人雅士碑刻岁通,寺中有砖刻五块,其中虎寿碑最为珍贵。泰佛殿为楼阁式,正殿中金身泰式佛像一座,相传走近,其耳钩即不断轻摇,被传为异事。清代郭光任阳江儒学时由肇郡移於双峰寺中,并题跋。寺中有木棉树,双峰竹。相传孟宗哭竹,孝感天地,每节黄皮竹上都留下了几行深绿色泪痕。寺内珍藏有泰国华侨赠送之观音菩萨铜像,人们前来瞻仰,常常见到菩萨的耳环在微微摆动,被称为双峰一奇。
双峰古寺,设计精巧,集闽、粤、浙佛寺特色,融古今建筑艺术于一体,凸现明代风格。依山而建,沿中轴线次第上升,共成五进。第一进是气势恢宏三山门。第二进是大悲圣殿,供奉千手观音和石母娘娘,东厢爱心楼是弟子班学习生活场所,西厢福慧楼为信众修学培训之地。第三进是内三山门、天王殿、观音阁、藏菩萨,以及东厢的香斋楼和西厢的智慧楼。第四进是大雄宝殿、钟鼓楼、两侧通廊,东厢净禅楼和西厢净慧楼。第五进是双层藏经楼,一层为法堂,二层是万佛殿;东侧是方丈楼,西侧是法楼。在金黄琉璃,巍峨庄严的大雄宝殿西面,是红墙绿瓦,庄严肃穆的三层楼塔——普同塔,也叫海会楼。
双峰古寺整体建筑井然有序,细部刻画美轮美奂。朱甍雕梁,龙斗花拱,钩檐斗角,镂金焕彩。佛像龛座均出自名工巧匠,雄奇博大;匾诗联碑来自优雅方家,腾芳竞秀。
双峰古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寺前田畴绵延,后山林木葱茏,寺中奇树名木,姿秀挺拔,鲜花摇曳,幽香阵阵,一派生机勃发之景。寺中种植的花木有南国红豆树、樟树、桂花、含笑、玉兰、红继木、降龙木、罗汉松、塔松、迎客松、菩提树、木棉树、榆树、九里香、竹柏、无忧树、盆架子、秋枫等几十种。
古刹名胜,享誉遐迩。明末大学士郭之奇有双峰寺怀石山禅师诗足可作证。郭诗云:
三百年来旧佛宫,依稀犹记石山翁。
预为法界传灯钵,故入尘缘试声空。
四壁人烟天早暮,一湾流水日西东。
镜台菩树今何在,锡杖遥遥觑紫峰。
双峰寺现占有面积3200平方米,设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观音阁、东阁、西阁、东西长廊及僧舍等,是揭阳的一处游览胜地。
双峰寺有冠首寺联曰:“双修戒定,一念慈悲承般若,峰高林密,声传钟磐趣皈依。”描景状物,语出自然,既道了佛门的信念与宗旨,又写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完美。而上、下联的首字组合,又恰是寺名“双峰”,更是巧妙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双峰寺大雄宝殿里还有一副皇帝联,这在潮汕众多古刹中是绝无仅有的,堪称此寺一绝。此联为揭阳书法家蔡叔庸所书,联云:“引大海之法流,传智灯之长焰;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联句语出自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三藏”即唐代高僧玄奘的通称,俗称唐僧。全联文辞典雅,对仗工稳,风格独特,主旨鲜明,上下联通过层层铺阵,有因有果,成功地刻划出玄奘教学者、旅行家、唐高僧、翻译家等身份。如此撰语,背景广,容量大,意象丛生,韵味无穷。
交通信息
乘坐3路、4路、5路、6路、7路、10路、11路、17路、18路、市区一环内环、市区一环外环等公交车在“进贤门”站下,然后往西沿着思贤路步行至与观音仔街的交叉口,往南沿着观音仔街步行约250米。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