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惠来神泉玉华禅寺
▼
1 惠来神泉玉华禅寺位于玉华塔东北侧,距离玉华塔50米。初建时为独座“下山虎勾角”格式,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1994年复建时开辟南畔厝包,设置北畔天地父母坛,座前设置阳埕,厝包前建设“文武帝君庙”,现总占地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经过复建扩建,寺貌焕然一新。
玉华寺在初建时名为“斋堂”,信众称之为“塔脚斋堂”,斋堂的名称,至今信众仍然在称呼着。清朝时,这地方只有一座玉华塔和塔东侧30米处的一座亭,名为“辅玉亭”。在塔和亭的东南面是一望无际的上千亩面积的荒沙、沙丘,荒沙丘东至“鹩哥山”下。
古时神泉人认为玉华寺这地方是神泉城的巽方,巽为风,巽方低陷,风沙之杀侵入,对神泉城不利,特别是东门,单凭玉华寺还是不够力量,还必须建一座亭来辅助玉华塔,因之就在玉华塔东侧30米的地方建上一座亭,将这亭名为“辅玉亭”。辅玉亭建于清同治元年,其座向和规格与海角甘泉亭是一个模样。民众俗称这为“塔脚亭”,也称为“龙耳”,意为地龙的“左耳”,海角甘泉亭是地龙的“右耳”。
“玉华”一词,本出自神童苏福的诗句:“文昌山上玉华笏,五百年后圣人出。”“玉华笏”就是神泉郊外文昌山上的“朝笏石”,因被神童苏福称为“玉华”,后来文人学士便将玉华引为文事文物的比喻词,如鳌头塔额匾题写“玉华钟秀”,神泉塔额匾题写“玉华塔”。乾隆十七年,惠来知县王玮主持兴建海角甘泉亭“养气甼”的时候,发现神泉城的巽方没有建筑物,“地势直走”,向南倾斜,“神气也不完固”,“因并建塔与其左”,于是便有了玉华塔。玉华塔东北侧100米上面的大石山如同一朵莲花,浮现出来的是一片片参天石片,像莲花瓣一样团团围绕着,约20米方圆。此后,夜间在海外会有渔民发现这里不时有红色祥光闪烁,于是先民们在这块莲花石西面的古榕树下设置香炉石案参拜神石。最初提出这里适宜兴建寺院的是神泉东门贡生胡斗槎,他认为这里有莲花神石,古木参天,前面左右沙滩静寂,左有玉华塔文笔高标,加上辅玉亭斯文儒雅,适宜建立禅寺。
玉华寺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为国家民族做出卓越的贡献。1941年春,从抗日前线调防至神泉港口的国军,一个排驻扎在玉华寺。农历六月初二早晨,日寇入侵神泉港,炸毁玉华寺,玉华寺全体僧人协同国军,奋勇同日寇战斗,主持僧人光长师傅不幸中弹牺牲,日寇也败退撤出神泉港。
玉华寺的爱国精神感动信众,1948年由信众发起,重建玉华寺。神泉信士林达雄赞助大门石刻额匾,诚邀书法家张望禧书写“玉华寺”三字,这三个大字既端正有力,又雄浑敦厚,别具一格。很多文人学士到神泉,都要到玉华寺朝拜观音,欣赏“玉华寺”三个大字。
由于玉华寺座后有莲花神石,因此玉华寺一直以来都是奉观世音菩萨为上座神尊。传说中观世音得道于南海,对大海特别有感情,对黎民百姓特别有爱心,十分关心人间疾苦,因此神泉人认为,在神泉港之东建观世音菩萨寺宇,能庇护港口船只及渔民天天安宁。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