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多项成果应用于探月北斗卫星

“无论做什麽,脚踏实地地做,用心做,总会有收穫。”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林晓玲的口头禅,也是她专注芯片事业18年的写照。

作为国家科技团队带头人,林晓玲自2004年进入芯片行业以来,潜心基础研究,自主研发的倒装芯片背面减薄技术,直接应用于众多重大工程中,为“嫦娥”卫星和“玉兔”月球车等大国重器可靠运行保驾护航。日前,她荣获2022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称号。多项成果应用于探月北斗卫星 说话声音轻柔,语速不紧不慢,但却逻辑清晰——这是林晓玲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2004年,她入行从事芯片可靠性与失效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干就是18年。 在林晓玲看来,她的工作有点像医生。“我的治疗对象是芯片。一块只有指甲大小的芯片,承载着上百亿个纳米级的晶体管。我们要在複杂结构中找到电子元器件出现瑕疵、缺陷和故障的部位,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最终增强芯片的质量和可靠性,使其能够更好地使用下去”。

18年来,林晓玲先后承担及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省重点领域研究计划等课题近30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件。其中,倒装芯片背面减薄技术、缺陷定位、微纳器件失效物理分析等方面取得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在探月工程、北斗卫星等重大工程用关键元器件质量和可靠性保障中作出突出贡献。 在数个大国重器上留下奋斗的印记,这让林晓玲很自豪,“能为科技强国贡献一份力,倍感光荣,做研究时更有动力”。


打球时也随身带上文献阅读

芯片技术日新月异,对从业者技术更新和储备要求也越来越高,林晓玲丝毫不敢鬆懈。平日裏,她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测试场,为提高芯片质量和可靠性探索“最优方案”。至今她仍保持着阅读各类文献资料的习惯,及时了解最新研究成果。林晓玲喜欢各种运动,每次去球场,她也随身带上文献,中场休息时就用来阅读。

芯片技术一天天在升级,唯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脚步。”林晓玲说,每次当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技术难题,都会感到由衷的快乐。

近年,林晓玲团队先后获得中国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团队奖、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巾帼文明岗等荣誉,林晓玲个人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表彰。

虽然科研工作繁忙,林晓玲坚持每天花半小时学习相关时事教育片。“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令人感动”,林晓玲表示,科学永无止境,要以百分百的专注做好本职工作,持续提高创新能力,攻破“卡脖子”难题。

  -end-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