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就大?」别引以为傲是消化快速的表现!-台湾养生网
▼
大便会在体内待上两天
#消化速度 #吃了就大 #肠胃疾病
大家平时有没有吃完饭后马上想「便便「的经歷?
如果有的话,你们是否曾经怀疑过自己「超强」的消化能力,或是觉得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
事实上,你们可能想多了。
要知道,食物从人的消化道中经过可能需要1-2天。
因此,吃完饭后就想便便实际上是前一两天吃下的食物准备排泄的信号。
而对于进食后立即大便的人们来说,促使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可能原因是「胃黏膜反射」。
这种反射是正常生理反应。
但是,胃黏膜反射的强度可能因人而异。
胃黏膜反射是食物进入后胃的「正常非自愿反应」。
摄入食物后,人体释放出一种使结肠收缩的激素。
这将使此前摄入的食物进一步通过消化系统移动,进而产生「大便」的衝动。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的胃黏膜反射程度轻微,因此不会引起任何生理变化。
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由于他们胃黏膜反射很强烈,因此进食后想要便便的慾望会特别严重。
特定疾病影响胃黏膜反射
某些疾病也会影响胃黏膜反射。例如,肠易激综合症(IBS)可以增强食物残渣在人的消化道中移动的速度。
此外,其他一些因素可能导致反射强度的上升: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焦虑、胃炎、乳糜泻、炎症性肠病(IBD)等。
上述每种情况都可能增加胃结肠反射的强度,从而导致在进食后产生立即大便的衝动。
它们还可能引起其他消化系统症状,例如:通过气体或粪便时产生的腹胀,经常放屁,腹痛或不适,粪便中带有黏液,腹泻,便秘。
胃黏膜反射与大便失禁
引起排便的另一个潜在原因则是大便失禁。
该病的严重程度不等,从轻度到完全失去肠道控制能力。
粪便失禁与胃黏膜反射相对容易区分。
具体而言,大便失禁可随时发生,而后者仅在进食后发生。
以下几种不同的原因可能导致大便失禁,包括:腹泻、直肠神经损伤、直肠肌肉受损、直肠壁受损、直肠膨出、直肠脱垂等。
胃黏膜反射与腹泻
腹泻也是导致饭后想「便便」的原因,但其与胃黏膜反射并不一样。
腹泻是一种常见病,通常只会持续一两天。
但是长时间的腹泻,例如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则可能表明存在健康隐患。
持续性腹泻的一些常见原因包括:过量食用人造甜味剂和其他泻药,食源性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消化系统疾病,病毒感染,既往腹部手术,如胆囊摘除等。
「饭后排便」需要看医生吗?
胃应激反射是食物进入胃的正常反应。
在大多数情况下,进食后感到排便的慾望并不需要立即就医。
但是,如果有人遇到以下情况,则应去看医生:
1. 强烈和频繁的胃应激反应;
2. 腹泻持续超过2天;
3. 其他胃部症状
以上症状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
由于胃结肠反射是正常的身体反应,因此在原则上来讲不需要治疗。
但是,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减少胃黏膜反射的强度以及相关的排便慾望,如改变饮食。
此外,对于部分人来说,压力也是导致胃黏膜反射强度增高的原因。
通过运动和冥想可能有助于降低「饭后排便」的慾望。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