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商学库 | 潮商女人作为贤内助,并非“女子无才便是德”

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潮汕女人,就是一个“贤”字堪得。古人说“贤”,常常与“圣”连起来,“圣贤”就是人生在世的榜样。“圣”是指那些杰出者,“贤”才是普通人。人人未必能成为“圣人”,然而人人皆可为“贤人”。潮汕女人就是这样普通的贤人。那么,潮汕女人“贤”在何处呢?
1“公婆说话不会错”
“公婆”在潮汕女人心中的位置。那真可谓是“绝对权威”。不是公婆说话“不会错”,而是从子女的角度看,公婆说话“不要认为是错”。这不是很不讲理吗?答曰:“家庭本不是讲‘理’的地方。”家庭是靠“情”联系着的。丈夫说:“夫妻的爱情可以选择,父母的亲情能选择吗?”妻子无话可说,自然也得认这个“理”。这就是《论语》中子贡所讲的:“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论语子张》)

“孝”是联系家庭亲情的纽带,是家庭的“大者”。家庭和谐孝为先,而关键就是来的媳妇与公婆之间的关系。潮汕家庭大多实行“男主外,女主”的方针,男人是搂钱的耙,女人是装钱的匣。潮汕女人在家里有地位,有权利。媳妇与公婆的关系也是以“情”换“情”的。媳妇真心待你好,公婆自然心中有数。潮汕老人待儿媳妇比自己女儿好,就是必然的了。
2丈夫是将,女人是相
人们常说女人要“相夫教子”,“相”就是“辅助”之意,就是宰相的“相”。丈夫常年在外,女人“相”的担子就非常重了,上要赡养公婆,下要抚养子女。家庭的重担几乎要全部承担。在这副家务劳动的重担之上,还有另外一副无形的重担:对丈夫命运的牵挂。海上生产和海上运输,一直都是自古以来最危险的行业。丈夫能否回来,只有“妈祖”保佑了。

潮汕女人“相”家,还有个重要任务,是处理好家族和邻里关系,保护好自家男人的“面子”。“面子”是潮汕男人在家乡生活的“护照”。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保证自己的男人能按时按节参与族群活动。比如过年祭祖时,女人虽然不能入祭,只能站在外围,眼睛却在不停地搜索、品评。全族的男人站在一起,男人的发式、穿戴、谈吐,甚至抽什么牌子的烟,都是显示“面子”的标志,女人要想自己的男人不输给别人,自然就要下许多“暗功”。可见,保住男人的面子,就是保住了家庭的荣誉,保住了家族与社会的和谐。
3孩子成长的后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特有的保留古代中原时期的“成人礼”。过去,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就要举行隆重的“出花园”仪式。近亲好友都要参加,把各自采来的鲜花瓣洒在澡盆里,孩子洗完澡,换上成人衣服,正式坐上宴请宾客的宴席上,从此告别孩童时期的“花园”生活,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也同时肩负着天下兴亡的重任。贫苦人家的孩子从此就要出门赚钱了。
那么,在“出花园”之前,潮汕女人是如何调教孩子的呢?其实很简单:言传身教。
首先是家庭氛围,不管是大户小家,家中都少不了对联、格言、家训、二十四孝图,等等。住“四点金”的家庭,会在厢房的隔扇上,连篇大书《朱子治家格言》,有的书《文昌帝君真陟文》、《省分箴》。潮汕女人再没有文化,这些都可以倒背如流。因为她们在教孩子背诵时,自己早已烂熟于心。

家族拜神祭祖时,也要抱上孩子观礼受教育。在往祖宗龛里恭放祖先牌位时,要由族里最高辈份的老人点红,而点红的时候,脚下要坐两个最年轻的孩童。这样才能代表全族老少。这样的孩童长大了,自然知道长幼尊卑的道理。
现代人很多重视“胎教”,究竟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是,潮汕女人教育孩子的一套办法,肯定是行之有效的。
4家庭信仰的捍卫者
“老爷”是潮商对各种神明的总称。“拜老爷”,是潮汕女人日常功课之一,初一十五,时年八节,仪式必不可少,常常被外地人笑话为“迷信”。潮汕人也不辩解,心中却有些看不起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潮汕人并不是“迷信”,大部分是“俗信”。潮汕人一开始从事的就是海上生产,朝不保夕,危险性大。封建朝廷不但不管,还要动不动就“禁海”、“迁地”、“封锁”。那时在海上讨生活,就是孤儿撞大运。人靠不住,就得靠神。神在哪里?就在自己的心中。一旦发生海难,任凭海浪冲击,身体麻木,一息尚存。谁心中默念“妈祖”的时间长,谁就清醒,就能坚持到活命。其实是自己的意志救自己,但功劳确是妈祖的。没有妈祖,他就可能坚持不下来。

岸上的家属呢,从亲人一出海,心就一直悬着,什么事都心不在焉。老这样生活行吗?家里日子怎么过?为了安慰自己,就把这份担心通过一柱香“转嫁”给“老爷”。你说是自欺欺人也好,自欺欺“神”也对,反正有效。于是这习俗就传下来了。现代社会,虽然海上安全了,可是这市场经济的大浪,股票的风险,哪一样不令人心惊肉跳?所以呀,“老爷”还得拜,有事防事,无事给和谐社会添点热闹,有何不好?
现在明白潮汕女人这个“工作”的神圣和伟大了吧?那是全家人赖以生存的精神保障。
5家庭养生的调剂师
潮汕地处北回归线上,又在南海之滨,湿热。这热而湿的气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不仅对关节经脉产生危害,还容易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和滋生各种传染病。尤其在山林野莽之间更甚,所以古人称之为瘴气。虽说现代人多了,卫生工作进步了,瘴气没了。可是各种病毒细菌在这里一年四季都是得天独厚的繁殖着,绝没有北方一场低温彻底消毒的好事。在这里,“与天斗”的主要任务,就是气候。气候引起人身体的凉热变化,是长期作战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为了与疾病作斗争,民间积累了一大堆经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掌握进食的凉、热、泄、补的特性,不断调解饮食中的药用成品。草药性温,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不像中成药和西药那样不易掌握。于是,用鲜的青草药熬水喝,成了家庭主妇最主要的保健工作。

潮汕女人都懂得“食药同源”的道理。各自都有一套祖传的养生方法,适时调节体内的凉热。这里的“凉热”是中国传统医学意义上的,不是单指温度上的,其实就是中医讲究的“阴阳”。现在人们逐渐相信:有病找西医,养生找中医;西医能治病,中医能救命。潮汕人最信这个。
找个好的潮汕女人,就等于请到家里的一位营养调剂师。
6五伦全备家中宝
明代有个书呆子理学家邱濬,官拜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为了教化道德,写了一出杂剧,叫《五伦全备记》,主角就叫伍伦全、伍伦备,都是道德典范。潮汕女人可谓是“德行”兼备的楷模。
潮汕女人的”五德”是:温、良、恭、俭、让。
潮汕女人的“五行”是: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拜老爷、煲汤。

潮汕女人说话,虽然不如吴侬软语一般,却从未看到有撒泼骂街的。对老人小孩说话,更是委婉温存。普通话只有四声,潮汕话却有八个声调,如果不是从小练起,外地人无论如何也学不像。“姿娘”说话像唱歌,一点也不假。
潮汕女人大多信佛,认命,绝不抱怨,更没有因为家庭生活困难而导致离婚的。潮汕女人的善良是有名的,照顾孤寡,施舍贫寒,自古皆然。

潮商女人作为贤内助,并非“女子无才便是德”,反而需要很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