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风俗之清明节上坟“挂纸”


       “挂纸”,也即扫墓,祭祀先人。这是潮汕地区一项很普遍的民俗活动。

       清明节祭祀先人,源于古代寒食节。按历法计算,寒食应在清明节前两日,第三日才是清明。晋朝陆拥的《邺中记》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重耳流亡国十余年,得介之推辅佐,才得以回国掌权。介之推回国后不愿当官,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宁愿抱木而死也不愿出来。重耳哀之,便在介之推死难之日(3月5日)禁烟寒食以纪念他。后来,人们纪念自己的祖先也在这一天进行。其实,寒食是上古遗风,原与介之推没有关系。早在《周礼·司炬氏》便有“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之制度。《吕氏春秋·仲春纪》也说:“是日也……无焚山林。”

清明节上坟“挂纸”

       潮汕人将扫墓称为“挂纸”。扫墓者到了坟地,把坟上的杂草除尽,坟堆上土少的地方再用土填起,然后把水果三牲饼食排列好,把小酒杯添满,再上香致意,接着用五彩纸条遍插坟头。潮人这一种习俗,与中原古俗大致相同。白居易(寒食野望》诗云:“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因为纸钱没烧成灰,才有“风吹旷野纸钱飞”的景象。北宋欧阳修在《五代史·周本纪论》中说:“寒食野祭而焚纸钱,居丧改元而用乐,则

       踏青春游

       清明时节,春风轻拂,暖意袭人,民间自古以来便有踏青春游之俗。

       澄海县志》载:三月三日郊游,称为踏青。踏青游玩原也是古俗,后来人们将这一活动挪在清明日。清明时节,阳光明媚,草木盎然,春燕剪柳。人们经过一个严寒的冬天后·,纷纷抖落寒意,走出家门踏青赏春。宋代欧阳修的《阮郎归·踏青》写道:“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现在,潮汕人往往把扫墓和踏青结合起来。扫墓时带上一些饮料,俟扫墓完毕,找一处干净平坦的地方,就着祭品和饮料,席地而食,别有一番野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