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风俗之婆媳关系和谐趣俗
▼
婆媳关系是指丈夫的母亲(家婆)与丈夫的妻子(媳妇)之间的关系。婆媳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婆媳关系处理不当,会使整个家庭关系变得复杂。拥有和谐的婆媳关系,是每一个婚姻家庭所期盼的。在潮汕民俗中,有不少趣俗是促进婆媳关系和谐的。
旧时潮汕女子出嫁前夕,父母要向她传授如何当一个好媳妇的经验方法,如穿衣要整齐、手脚要勤快、嘴巴要甜蜜、尊老爱幼、睦邻友好等,望其婚后能合家婆(潮汕人称“大家”)、家翁(潮汕人称“大官”)等人之意,做一个受人称赞的好媳妇。父母长辈除了教以当媳妇的一般道理和知识外,潮汕有个仪式,出嫁女儿坐上花轿之前先要坐上水缸。此俗寓示女儿要像水缸一样“大器量”,心胸豁达,勿斤斤计较,以免与家婆等人发生矛盾。
澄海一带的姑娘出嫁前会准备将来带到夫家去的一种见面礼——本相鞋。一般姑娘定了人家之后,就会开始在闺阁里精心缝制布鞋。出嫁的时候,便把这些鞋随身带往婆家,送给家婆等人。以鞋作为礼物,一则取“和谐”之意,希望以后大家和睦相处;二则,显示新娘心灵手巧。所以,鞋面上都会有新娘用五色丝线绣出的精美图案,故其也称绣花鞋。如今,姑娘都不用亲自动手做鞋了,但还是依然买鞋行俗。
在揭东一带的婚俗中,新娘过门后,隔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在潮汕一些地方,每到农历正月初十这一天,婆媳相聚,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传在古时候,南海之滨、桑浦山下有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用水必须到山脚下挑,来回有好几里路,这个任务落在媳妇们身上。有一大户人家的婆婆,心地善良,很体恤媳妇们的艰辛,变卖自己的细软,雇工匠在村中选泉眼打井。井开出来了,减轻了媳妇们的劳动负担,而这个村由此得名“大家井”,后来简称为“大井”,现在是金平区鮀莲街道的自然村居。村里媳妇们由衷感激善良的婆婆,商定选择大年过后较清闲的初十日,为婆婆做好菜,添新衣,敬祝婆婆健康长寿。这个好例俗很快传遍潮汕大地,延续了很久,可以说是潮汕古时的“婆婆节”。可惜,这个好例俗,如今少有承继。
农历正月十一夜,揭阳农村的各家各户吃了晚饭,人们争先来到彩门下,摘些榕树枝、青竹枝带回家,图个好兆头,称作“行头桥”。平时很少一同上街游玩的婆媳们,在每年的这一夜,婆婆定会带着媳妇去“行头桥”,图个吉利,希望新年抱个男孩。在揭阳乡间,有的地方虽然没有“行头桥”的风俗,但婆婆也会带着媳妇到十字路口给人看。据说看的人越多,新媳妇这一年的运气就越好。揭阳的这种风俗无疑有利于促进婆媳关系的和谐。
农历七月初七在揭阳一带除了有“出花园”的习俗外,还有一个与之关联的习俗,那就是“煮初七”了,俗称“走仔节”。这一天出嫁的“走仔”(女儿)在这一天返厝(回娘家),等于在日常繁忙的劳作中放了一天的假日。这天,婆婆会托儿媳妇带礼物赠送亲家母。“走仔”要回夫家时,又带上母亲回赠婆婆的礼物,一来一往,加深两家的情谊,也使婆媳关系更为和谐。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