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潮汕潮剧遇上说唱,潮州古城如此之“潮,潮语歌曲《梨园潮唱》


“从戏棚到电视再到手机,从街头巷尾唱到潮州大舞池。小生花旦还有丑角的白鼻子,陈三五娘苏六娘荔镜记。”节奏明快、顺口的潮汕话唱词,配上茶馆、二胡、潮剧片段等镜头,这支介绍潮剧的说唱MV在潮汕人的朋友圈里火了起来。

 

这支MV的两名主创是来自广东潮州的90后。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写词录歌,还特地回到潮州,走进大街小巷,用潮汕话将他们的作《梨园潮唱》以MV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画面中,还出现了潮剧演员助阵客串,将潮剧经典唱段《苏六娘》的经典唱段融入其中。

这部MV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与潮剧相结合,上传至网络后很快在潮汕人的朋友圈里广泛传播。

01

创作潮语说唱MV

重演老人掰橘看戏场景

在这一段不到4分钟的视频里,镜头扫过潮州牌坊街、滨江长廊等诸多潮州地标性景点,两名主创就穿梭在这些大街小巷中,用明快的节奏、通俗的潮汕话“新唱”潮剧。

丁铮粤

这首《梨园潮唱》的主创陈建佳和丁铮粤是说唱爱好者。他们告诉南都记者,片子中表现的正是潮州人日常的生活场景

比如“准备好椅条来搬,穿多两件衣服,叫齐阿公阿嬷口袋放多两粒橘子”。丁铮粤向南都记者介绍,这两句话描述的正是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去戏棚看戏的场景。在潮汕地区,老人们看戏就像年轻人看电影一般,只不过年轻人们看电影吃爆米花,上了年纪的人看戏时习惯手里掰着橘子。

今年25岁的陈建佳是深圳的一名交警,上大学前他在潮州的成长经历,总是离不开潮剧。他告诉南都记者,由于父母喜欢听潮剧,从小没少跟着家里长辈到戏棚看戏。

他向南都记者回忆,年纪尚小时,他很难理解台上穿着“花衣服”的人在唱些什么,只知道他们唱的是潮剧。长大后陈建佳每次听完戏,便有意识地上网找资料了解,细品每个经典唱段里的故事,包括《荔镜记》《苏六娘》《告亲夫》等经典剧目。慢慢培养出兴趣,有时他还细细研究剧中角色的艺术特点。

“潮剧是一种演绎形式,当仔细去了解它的背景,你会发现潮剧所唱的故事大多与当时的人文风俗密切相关。”陈建佳向南都记者举例,就如《荔镜记》《苏六娘》等经典剧作,都可折射出传统风俗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对人们的禁锢。

品读解析潮剧的文章成了年轻的陈建佳读书时最佳选择之一,有时还能在其中找到意的“收获”——陈建佳告诉南都记者,一次他无意中读到一篇介绍《荔镜记》角色背景的文章,发现自己竟是潮剧《荔镜记》中主角陈三的后人

02

爱好说唱与潮剧融合

考入警队后兴趣不减

除了爱好听戏,陈建佳也像其他男生一样,痴迷节奏律动感强的音乐,尤其是说唱。他在读书时就常常尝试写词,将灵感记录在草稿纸上。

“我想在歌词中记录在家乡的所见所闻。”陈建佳告诉南都记者,他曾多次设想把祭祀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等潮汕地区特有的风俗写进歌里。

2012年,陈建佳和搭档丁铮粤用潮汕方言写下说唱曲目《活在凤城,来自潮州》,并录制成MV。视频上传至网上后,点击率曾在一周突破18万。这让两人看到了用方言创作说唱的可能性。

“可不可以潮汕话说唱的方式来介绍潮剧?”陈建佳的这个想法和同为说唱爱好者的老乡丁铮粤不谋合。

陈建佳向南都记者谈到,潮剧虽然早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但很少有90后愿意主动接触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他们对潮剧的认知非常局限,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潮剧是老人们的休闲消遣,而不是一门艺术,“在同学之中,像我这种听潮剧的都算‘一朵奇葩’。”他自嘲道。

说唱作品的节奏明快、歌词押韵,作为一种街头文化广受年轻人喜爱。在陈建佳看来,如果可以用潮汕话写出朗朗上口的歌词,以说唱这种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介绍潮剧,或许可以吸引更多人。

于是,他与丁铮粤一拍即合,两人开始讨论如何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潮剧的精髓。

陈建佳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交警,平时并没有太多空闲时间,为了尽快让歌曲“成型”,他还是挤出利用业余时间和丁铮粤“猫”在练歌房,写词、录歌。最终,这首说唱歌曲短短300多字的歌词里涵盖了潮汕人看戏的场景、潮剧文化的传承以及广大海外侨胞剧迷等元素。

03

MV请来潮剧演员

第一次与说唱结合

为了在MV中呈现更好的效果,两人请来青年潮剧演员演绎《苏六娘》中“杨子良娶亲”的经典片段。

这名潮剧演员唐鸿宇今年30岁,他向南都记者介绍,他的父母从事剧团工作,他自小跟着父母下乡“开戏棚”。

潮剧演员唐鸿宇

陈建佳和丁铮粤的这一想法让唐鸿宇感到大胆、新鲜,尤其是歌词中几句话打动了他:“一件戏服几代人轮着穿,每个动作几代人传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的认真,从孩子练起,把基本功扎实练到底”

唐鸿宇感叹:“唱戏的,个个都是这样过来的。”

唐鸿宇唱潮剧至今10年时间,他从未想过有一天潮剧还能与说唱联系在一起,一试发现,身上的戏服和说唱表演竟丝毫没有违和之处。

MV镜头中的唐鸿宇穿上戏服、扮上妆,饰演《苏六娘》中的杨子良。

画面中,位于潮州牌坊街附近的载阳茶馆里,台下的年轻人托着腮帮子静静地听戏,悠扬的唱腔在茶馆响起,“韩江滚滚东南流,韩湘子显圣把桥修,十八梭船二四舟,二只牲牛一只溜。”

另一边,陈建佳和丁铮粤戴着墨镜坐在舞台边缘,重复唱道:“从戏棚到电视再到手机,从街头巷尾唱到潮州大舞池。小生花旦还有丑角的白鼻子,陈三五娘苏六娘荔镜记。”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