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综合9366 视频

潮汕话之潮汕民间谚语大赏

潮汕民间谚语大赏潮汕谚语是潮汕人日常口头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潮汕人民对生活经历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归纳,蕴涵着潮人的生活哲理和处事原则。以下是潮汕地区广为人知的民间谚语:1、好做初一好做十五(以牙还牙,)2、有银纸烧无银纸夫。(钱不值钱了)3、三分戏品,七分做人(为学做戏,应先学做人)4、青竹梅唔过四月八,洋梅唔过五月节。(指最后成熟期)5、好心乞雷扣。(好心好意反被反咬一口)6、死命拾着活猪屎

潮汕文化|潮汕话之潮语称婆母以“大家”现象溯源

刘万章《广东潮阳的儿歌》(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歌谣》周刊1936年第8期)录:“媳妇绣鞋给大家,鞋顼绣有鲤鱼鸟,鞋尾绣有银鸳鸯。”《潮州民歌》(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民俗》周刊第9期)录:“一丛松柏倒落坑,行孝媳妇敬打家:提起银瓶温烧酒,提起牙筷挟虾生。(自注:打家,姑也,夫之母。)” 潮汕方言称谓中,妇女称婆母作“大家”,是一古语词。  《说文》:“家,居也。”“家”的本义是居住地。在西周春秋

潮汕文化|潮州话的正反对语

潮州母语,包括口语、俚语、俗语、歇后语。它本真质朴,属于草根文化,是中华汉语文化的一个矿藏,有待人们的珍爱与开发。如果你有意收集其正反对语,十分有趣,也很神奇。笔者已捡拾了若干,撷取几则供读者品赏和娱乐。  浊对清,衰对兴,偏邪对正经;内对外,嫁对(母子),相怨对(口皮)破;甜对苦,“安”对(女亩),(不会)生对大肚;俗对雅,咸对(斩食),无粕对有坪;邪对正,戆对定,惰做对力拼;输对赢,坐对行,

潮汕功夫茶——茶乐

工夫茶,以其独特的泡制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扬名天下。喝茶,是笔者平生一大嗜好,“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一杯佳茗,清香四溢,蓬荜生辉,饮之回肠荡气,三日不知肉味,将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其乐融融。 要泡出一壶好茶,茶叶、水质、温度、手法必须配合得恰到好处才成。小时候曾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早年有一阔少,爱茶成嗜,对泡茶也颇有考究。泡茶用的水每次都由仆人从指定的山坑里取回,据说用此水泡出的茶特

潮汕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语”

潮汕人好饮工夫茶,饮茶之风几乎贯穿潮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久而这一饮食习俗与潮汕民间口头文化有机结合,派生了与饮工夫茶有关的民间俗语。 潮人好客,又尚谦让。每有客人登门造访,必会煮茶相待,极尽礼数。虽然如此,主人还是要谦让一番,自谓招待不周。每于此时,客人定会婉言道谢,说出“茶薄人情厚”一语,这既劝慰主人,又喻友谊长存。 旧时人们泡工夫茶都用冲罐,年长月久冲罐里面就会附着一层茶

潮汕功夫茶——茶道

茶道是神圣的,饮茶的时候不要过于散漫,态度上要尽可能端正,饮一次茶,就如同经受了一次洗礼,如同走过了一次修行之旅,会有所感悟,这样的感悟弥足珍贵。 人生需要认真地过,处处仔细,越仔细越能体会到生活的精彩。有位朋友是茶道高手,每次与她一同喝茶,她总会一丝不苟将整个流程做到完美,欣赏她的茶道表演,钦佩于她行云流水的动作,感慨于她端正严谨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正是她真实品格的体现。生活中的她正是这样认

潮汕功夫茶|潮汕老茶脚们,这些“吃茶”暗语你懂吗?

潮汕人不把茶叶叫作"茶叶"而是"茶米",因为茶已经和米一样,成为每天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潮汕盛产"老茶脚",就是从小喝茶长大的潮汕人。 作为一枚正宗的老茶脚,总有一些关于"吃茶"的学问是你要知道的: 1、酒满敬人 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容易烫到客人的手

潮汕茶——凤凰单丛全部品种

前言凤凰单丛,属乌龙茶类。主要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该区濒临东海,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足,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茶树的发育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因此凤凰单丛也被誉为乌龙茶中的极品。根据种植地址、树种、树龄和制茶工艺等等因素,凤凰单丛可分为以下

潮汕功夫茶——品茶

茶禅一体,品茶就是修行。修行的内容很多,不过我认为最关键的只有一点,心静。心静之后自然能得智慧,能够从自己的过往经历中顿悟到人生妙理。只是要做到心静真的很难。 要静,就要与喧嚣俗世隔离,断开所有的纷扰。如今随处可见低头党,手机在手,自觉天下我有,完全割舍不下对手机的眷念。其结果,有人只顾玩手机,掉落到了池塘里。有人开车玩手机,结果酿成车祸。有人过马路时眼睛在手机上,有人吃饭时也舍不得放下手机

潮汕茶鸭屎香怎么走出潮汕,成为网红茶

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所以潮人平时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婚、丧、喜、庆,无一离得开茶,如过去结婚之日,就有新娘向长辈下跪捧茶的仪式。有亲人自海外归来,家中媳妇及下辈,如第一次见,也要得行“跪茶”之礼。至于丧事,如其娘家长辈到来,晚辈媳妇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礼,然后才议事。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可以说茶文化贯穿了潮州人的一生,来到潮州一定要喝一杯茶了!  鸭屎香,名字虽野,却是正儿八经出身

潮汕文化|潮汕茶之潮州饶平南村茶叶

广东省饶平县的茶叶生产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的茶叶生产大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当地所产的“黄茶”是乌龙茶的发祥。近年来,该县突出科技兴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茶叶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和无公害化建设,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形成。目前,全县拥有岭头单丛无公害茶园6万多亩,茶叶年产量近5000吨。同时,拥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60多家。饶平县的新塘镇茶叶面积5200亩,年产量5

在潮州遇见工夫茶和凤凰单丛

潮州茶文化是岭市茶文化的重要系列,而尤以“工夫茶”为著称,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 潮州市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广东“东大门”。  古城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是历代州府之治所,是全球“潮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  潮州濒临南海,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

潮汕地区是怎么把茶喝到极致的?

饮早茶、午茶、夜茶,是广府文化的一大特色。广东茶楼饭店一日三道茶市、饭市叠连不断,而潮汕大地茶风更盛,处处洋溢着品饮工夫茶的人文景观。广东省人均茶叶消费量排全国之首,潮汕地区人均消费茶叶量更是位居广东各城市之首,凤凰单丛茶一直有稳定的销量。  在潮州有“城茶”“闲间”之说。何谓“城茶”?何谓“闲间”?《广东茶道》记述:“城茶这个说法,至少在经历过民国的人们当中,应该是一种流行的说法。”  历史

潮汕茶文化:客来最是茶当酒

【导读】随着茶饮的普及流行,以茶当酒已成为潮汕人们的习俗和茶文化,下面,跟着大潮社一起来了解一下潮汕的茶文化吧!潮汕茶文化:客来最是茶当酒自古以来,就有以茶代酒,以茶当酒的习惯,而随着茶饮的普遍流行起来,以茶当酒已成为潮汕的习俗和茶文化,由于潮汕是个好客之乡,客人来到都会以茶相待,表示敬重的礼节,所以有着“客来茶当酒”的雅俗,而这种潮汕茶文化也尽显风雅,令人赞叹!一说到客来茶当酒,人们就发现茶

潮汕茶|潮汕功夫茶的茶具有哪些?

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亦称“潮州功夫茶”,是中国古老的汉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茶壶 潮州方言叫做“冲罐”,也有叫“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

潮汕经典茶——三类

潮汕茶叶的品种有:1、凤凰单纵,属于乌龙茶极品,包括蜜兰香、黄枝香、肉桂香等十大香型;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品茶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滋味浓醇鲜爽。2、凤凰水仙,属于乌龙茶,凤凰水仙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汤色澄明黄亮。3、岭头单枞,属于乌龙茶,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特产,又称白叶单丛茶,岭头单丛茶品质稳定,其外形条索紧结壮硕,色泽黄褐油润

潮汕文化——潮汕功夫茶-茶三酒四踢桃二

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据考,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唐、宋以来品茶艺术不断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便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人不把茶叶叫做“茶叶”,而是“茶米”,因为对“嗜茶如命”的潮汕人来说,茶已经和米一样,成为每天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潮汕还有种奇特的特产——“老茶脚”,说的就是那些

潮州鱼皮饺

鱼皮饺,潮州传统的特色小吃。将鲮鱼肉与上等面粉搓匀研薄作皮,其它配料拌匀作馅,包成饺子状,放入熬好的上汤中煮熟即可。 制作材料:鲮鱼肉、瘦猪肉、虾仁、韭黄、嫩荀、白芝麻、上等面粉、上汤等。

揭阳粿汁

揭阳粿汁是广东省潮汕地区大众化的传统民间小食,属于潮菜。在街头上,随处可见卖粿汁的小食摊,叫一碗热腾腾好像粿条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浅棕色的卤汁,再点些卤猪肠、卤肉、卤蛋、豆干或菜尾等,这就是粿汁了,粿汁要趁热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 揭阳粿汁历史来源 60年代的粿汁,是很经济的传统小食之一,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薪水,平均在30元上下,粿汁摊的各种猪杂,两、三角钱

棉湖薯壳板

棉湖薯壳板做法 棉湖薯壳板是揭西县特产美食,客家人不同的是,潮汕人的食品比较讲究外表的形色,薯壳板以番薯做成板皮,内以豆沙为主料,加入一捋荠菜居中,下方以两片互成90度角胡萝卜片做成桃板状,薯壳板蒸至全熟之后,切成块状,再拌入打好的蛋花及适量盐油炸至金黄色即可食用。 棉湖薯壳板特点 外咸内甜,外酥而脆,内绵绵甜意,食用居然终生难忘!

潮州糕饼

中国的著名饼食中,有苏式、京式、沪式、广式和潮式等多种。潮式饼食是指产于潮州一带的饼食。它的味道较浓厚,若与潮州的功夫茶配在一起,就是潮州人喜欢用来款待客的“好茶好饼”了。 潮式著名的饼食,种类花样颇多,除了人所共知的冬茸酥(俗称老婆饼),还有劳(月字旁劳)饼、五仁饼、双烹饼、豆沙饼、腐乳饼、葱饼、宝斗饼等。这些饼的用料有:花生油、猪劳(月字旁劳)、白糖、白猪肉、纲劳(月字旁劳)、乌豆

上砂饼干

上砂饼干外形似不规则形状的小馒头,吃起来清甜可口、风味独特  “上砂饼干”是揭西县上砂镇出产的特色风味小吃,以面粉、麦芽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外形似不规则形状的小馒头,样子朴实无华,吃起来却清甜可口、风味独特,且价格便宜、经济实惠,深受当地及周边老百姓欢迎。  据了解,“上砂饼干”主要以个体的形式生产经营,目前在上砂制作“上砂饼干”的商户共有3家。至于上砂饼干始于何时,目前无法考证。据60多岁的庄师

洪阳酥糖

洪阳酥糖为洪阳“利合斋”所制,迄今80多年,现衍传6户。 制时选用优质猪油、花生、白糖为原料。每鼎白糖9斤,加热至168℃,再加脱膜熟花生仁、猪油、葱,拌匀,取起上架,抽拔加工,使吸收空气形成微孔,然后切成条块,即为产品。该酥糖口尝,松脆有香味,点火能燃,下水即浮,驰名海内外。

潮阳海门海草凉粉

海草凉粉,为汕头潮阳海门镇独有的以海冻菜(又名石花菜)制做的凉粉,透明晶莹,加上蒜泥、香菜末、香油、醋、盐、味精、麻芝等调味,系解暑佐酒佳肴,在夏天青岛、烟台、威海的家庭餐桌、餐饮点随处可见,为沿海特色小吃。石花菜是一种源自海中的天然藻类植物,含蛋白质、糖类和琼脂,是制取琼胶不可多得的优良原料,生长在海底礁石上,晾晒而后成干菜,加水熬汁即成海草凉粉。做好的凉粉摸上去滑溜溜的像婴儿的皮肤,拿在手中颤

澄海苏南鹧糕

鹧糕是广东潮汕地区的特色糕点美食,以澄海苏南鹧糕最为出名,它又白又润,甜而不腻,是用糯米、白砂糖、猪油和芝麻等上等原料制作的。 潮汕小吃鹧糕新鲜的时候色泽洁白,晶莹透亮如琥珀,清香嫩滑,肥而不腻。再在鹧糕上洒几滴果子露,甜中透香,越品越甘香、爽口。 鹧糕特色 鹧糕是一种风味独特的糕点美食。澄海苏南鹧糕最为出名,它又白又润,甜而不腻,是用糯米、白砂糖、猪油和芝麻等

潮州云片糕

从汀子桥头乘船,溯韩江而上,行至潮州末端三十二公里处,有个江滨古老小市集——隍镇。临江一条以铺代堤狭长如竿的小街,就有十来家制作云片糕的。每年到了中秋前后,这里云片糕如云片,简直成了白云的故乡。一只只堆满“白云”的帆船,在(矣欠)乃声声中被运到四面八方。 云片糕原料繁多,工艺极为精细。主要原料有糯米、白糖、猪油、榄仁、芝麻、香料等十来种。每种原料都要挑选上品。就说糯米吧,糯米要碾去米皮

潮州登塘果条卷

潮州人爱吃粿类,粿条卷就是其中之一,粿条卷,顾名思义就是把粿条卷起来吃,当然中间要包上形形色色美味可口的馅。潮州登塘的粿条卷,馅料充足,将竹笋、白萝卜、芋粒、香菇丝、猪肉碎等爆炒,调上调味料,根据个人口味将这些准备好的馅料杂烩混合,然后用薄如蝉翼的乳白色粿条皮卷成一卷卷,最后在香喷喷的粿条卷上面淋上几勺芝麻油,撒上一勺葱猪朥,一盘秀色可餐的粿条卷便诞生了。 登塘粿条卷源于潮州市潮安县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