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风俗304 视频

潮汕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一项民间雕刻艺术,主要用以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这项技艺主要流行于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莲上村、西都村,同时波及饶平、汕头、潮阳、揭阳、揭西、普宁、陆丰、大埔、五华、兴宁、梅县等县市和福建东南部沿海一带。  潮州木雕始于何时不得而知,现潮州开元寺天王殿梁架上有一“草尾”装饰的斗拱为唐代遗物,而悬挂铜钟的木龙则为宋代遗物。潮州许驸马府建于北宋治平年间,其建筑装饰木雕亦以“草尾

潮汕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潮汕剪纸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剪纸是由当地民俗活动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禅城区及南海区的部分乡镇。  佛山剪纸据说源自中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并出现了行会组织。20世纪初,与佛山剪纸有关的门钱、童话、符疏衣纸、溪纸、金花、磨花

潮汕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木偶戏(揭阳铁枝木偶戏)

铁枝木偶(纸影戏)传入粤东有七百年左右的历史,是潮汕地区戏剧艺术的奇葩。晚清以前,纸影戏叫“竹窗纸影”,以牛皮雕成各种人物形状,彩色装饰,表演时台内置一油灯,台面装一竹框,以透明白纸糊之,以为投影之所,故名“竹窗纸影”。至清末,改影现为形现,即牛皮雕形而为木偶造型,背部及两手穿铁线三条作为操纵,台前改挂绣幕,成木偶戏,普遍仍称纸影戏、皮猴戏或圆身戏。木偶戏从属于地方剧种,当地皆为潮音班。晚清至民国

潮汕民俗文化|惠来县高跷虎狮

惠来县东陇镇寄陇村的高跷虎狮舞,是有着300年历史的传统舞蹈,该舞以猫科动物狮虎兽的原型而得名。由于当地习惯把狮虎兽读虎狮,且是踩着高跷而起舞的,因而称为“高跷虎狮”。传说中,狮虎兽能驱魔降邪。因此每当新春佳节,当地民众便跳起此舞,祈望新的一年合社吉祥平安。另者,为营造浓烈的氛围,该舞充实了武术表演。两者合一,既有威猛、滑稽、憨态可笔的狮虎舞,又有刚劲有力的武术博击;既有2米高的舞蹈造型,又有围成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的两次葬

于潮州西部山区的田东乡,旧时代有一种说法流传织锦:人生能做完三件事,就算“仁至义尽”:头件是替上辈人做“风水”;二是给孩子完婚娶媳妇;三为盖房子建住宅。 做“风水”被列为人生的头等大事。一般人死之后,请风水先生找个地方,一次掩埋就算完事。田东人做“风水”要分二次埋葬,一般为三四年,特殊的要历经60年之久才能做完“风水”。 第一次埋葬称“大葬”或“寄土”。在山上选择好地点挖穴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习俗之“奉财神”

潮汕地区的商家商户,不论生意大小,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向有奉拜“财神爷”之例俗。谁是“财神爷”?民间的传说是范蠡,据说范蠡在辅越王勾践功成之后,识其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同欢乐,因而弃官出走,泛舟五湖经商,自号“陶朱公”。他的生意点到必赚,极为兴隆,故名联有“五湖寄迹陶公业”之句,后来人们敬若财神,誉为“财神爷”。传说奉拜“财神爷”,能招财进宝,生意兴隆,于是,这一天的商户“老板”、“头家”们

潮汕习俗|冬至包汤圆

以糯米粉为主料的食品潮汕圆,以糯米粉为主料的食品。做法1. 把很热的水逐渐加入粉中,用筷子搅拌。2. 揉成粉团,多揉一会!3. 装汤圆的器皿撒点粉。4. 搓成汤圆。搓汤圆不应该会开裂,如果搓不起来就太干,可以再点开水继续揉匀。5. 锅里烧开水,放入红糖,洗净的桔子皮煲开。6. 糖汤烧开后慢慢倒入汤圆,并用铲子推开。7. 等全部汤圆煮到浮上来,关小火再煮一会,让汤稠点。

潮汕小吃|潮汕肉卷

潮汕肉卷的做法说明潮汕风味的,家乡的味道潮汕肉卷的做法与步骤1.将猪肉,红葱头,马蹄去皮切丁2. 将所有原料倒入大的容器里,加入调料,鸡蛋,盐,鸡精,五香粉3. 搅拌后加入地瓜粉再搅匀即可4. 腐皮泡水软了即可,泡久就没韧性了,容易烂5. 小心摊开腐皮放入馅料,卷起,尽量卷紧一点6. 水烧开,放下去蒸15分钟就好了7. 放凉后可切片炸着吃,自己弄些酱汁蘸着吃哦。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乔林烟花火龙

乔林烟花火龙(俗称“烧龙”),始于明代磐溪都古乔(即今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磐东镇之乔东村、乔西村、乔南村),现已沿革为揭阳最隆重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乔林乡的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西部,处于岐山之阳,榕江之滨。总人口2万多人,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地饶物阜,向来家蓄图籍,人习礼仪,民风淳美,交通方便。乔林烟花火龙的历史沿革可追朔至明代,历经六百多年历史演绎过程,由历代艺人的传承创作发展,广大人民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行彩桥

“行彩桥”民俗主要流行于揭阳榕城。榕城作为原揭阳县治所在地,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于榕江南北河夹城东流,城中河道纵横交错,有“水上莲花”的美誉,有水必有桥,所以城中桥梁甚多,因而民间便以“行彩桥”的形式开展娱乐活动,寄托祝愿。“行彩桥”活动时间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十至十六日。正月初十前是准备阶段,人们斩来榕枝、竹叶、花灯、影灯以及吉祥红联,彩饰附近的桥梁。正月十一日开始行彩桥,第一日称为行头桥,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三山神祭典

“三山祖庙”又名“三山国王庙”、“大庙”。它位于揭西县城河婆西侧的玉峰山下,滨临榕江,面对明山,东望巾山,北倚独山,层峦迭翠,景致清幽,三山鼎峙,气象天成。“三山祖庙”奉祀的神祗是“三山国王”。传说三位神人原是南朝宋人,异姓兄弟,老大连杰,0赵轩,老三乔俊,他们三人协助隋朝杨坚完成帝业,受封为开国驾前三大将军,然而,三人不恋荣华富贵,挂印退隐,修成正果。受万人尊为神后,又显灵助唐扶宋,庇护黎庶。“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大溪宗祠祭典

大溪宗祠祭典是以李氏宗祠的活动形式为集中代表,并以李氏宗祠总祠,各代支系按总祠风格建造的,形成传承脉系清晰的祠堂集群,形成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代表各代的祠堂除建筑特色有明显传承外,其祭典祖贤仪式都是相同的,只有隆重和简约之差,都具有十分浓烈的地方特色,充分反映深远、博大的潮汕文化传承,教育着一代一代人民,也起到增强凝聚力,团结海内外乡亲,增强文化交流的作用。总祠位于金山北麓的揭西县大溪镇井美村。明末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春节习俗

揭阳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见诸史载已有二千二百余年。她置戍守区于秦,建立县于汉(公元前111年),开了粤东建制的先河,是潮汕历史文化发祥地,素称“海滨邹鲁”。古揭阳从置县开始,通过辖区归属,官民迁徙等渠道,中原汉文化由北向南,经沿海、陆路传入,因此中原文化形成深厚积淀,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结合,诞生了既有中原文化特点,又有地方特色的揭阳文化。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广东沿海开放区的主要埠点侨乡,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传奇人物苏六娘

海内外潮人家喻户晓的潮剧《苏六娘》的主角苏六娘实有其人,她出生的雷浦村有她的故居,还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传说。传奇人物苏六娘苏六娘与郭继春为爱情献身的故事,在海内外潮人中的流传比起《梁山伯与祝英台》有过之而无不及。“娶妻要娶苏六娘”、“西胪无望”等潮汕熟语无不与苏六娘的故事有关。明朝时,揭阳县桃山都雷浦村,有个苏员外有女六娘,自幼丽质聪慧,被送往西胪姑母家读书,与表兄郭继春互生爱慕之情,订下山盟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潮剧传统剧目分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文明戏和新编历史剧两大类,有剧目两千多个。传统剧目在潮剧中占据重要地位,有《荔镜记》、《苏六娘》、《刘明珠》等精品剧目;传统折子戏《扫窗会》、《杨令婆辩十本》、《闹钗》汇聚了传统潮剧的精华,被誉为“百花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枫溪瓷烧制技艺

广东省潮州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潮州的宋代笔架山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出土大量人物瓷和动物瓷。潮州的枫溪,在宋代之后,依凭地域瓷艺的深厚积淀,崛起为潮州的制瓷中心,并绵延至今。在2008年,枫溪瓷烧制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枫溪境内曾发现六千多年前的贝丘遗址及陶器,还有唐宋窑址的遗迹,可见枫溪瓷烧制技艺的悠久绵长。枫溪瓷在继承唐宋以来潮州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麦秆剪贴画

潮州麦秆剪贴画工艺最初以编织物形式出现。乡村艺人用刚收割的麦秆,织成篮、笠、桌椅、轿子、扇子、骏马等小工艺品。后来逐步演化成麦秆剪贴画。潮州麦秆剪贴画的题材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水族和山水。表现形式有本色和套色两种。本色是指麦秆本身的金黄色、棕赤色,通过剪刻,贴在深色衬纸或薄板、绸缎上。套色则是将麦秆染上各种颜色,裁剪后粘贴于薄板上,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麦秆剪贴画有潮州刺绣的纤细,有中国画的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鲤鱼舞

潮州鲤鱼舞源自唐代,从宋代开始流传于民间,至今已形成一套较为固定的表现形式。表演者是5名男子,由12个基本动作组合成不同的表演套数,形象地表现鲤鱼出滩、跃埂、啃泥(降涂)、抢食、穿莲、送鱼、三相、比目、打春、产卵、五相、化龙等动作,把鲤鱼的生活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蹈动作刚劲有力,粗犷奔放,具有南派武功的特点。舞蹈用潮州大锣鼓伴奏,更显气势恢宏。因为鲤鱼代表吉祥、喜庆、富裕,所以潮州鲤鱼舞深受人民

潮汕民俗文化|惠来九鳄舞

该民舞运用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从层面上反映了潮汕大地的人文因素。通过舞鳄的艺术手段,反映出民众在清正廉明官员的支持下,敢于向-势力作斗争的正义行为。它无形中也是对祸害势力的嘲讽和讥笑。“舞九鳄”不仅在惠来乃至潮汕地区具有影响力,在海外潮人的心目中,也称得上别具风格的民间舞蹈。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金平区汕头施孤赛会

汕头在旧社会,社会福利事业多靠各个善堂。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外马路开创同庆善堂;光绪廿一年在新马路创同济善堂;光绪廿五年在外马路创存心善堂;光绪三十一年在延寿街创延寿善堂;民国八年在民族路创诚敬善社;十一年在同济一马路创合敬善社;廿一年在新兴路创慈爱善社;廿三年在西堤路创诚心善社;同年在同济二马路创养莲善社。汕头一共创办了9个善堂。同庆善堂于1890年改为同文学堂,存下8家善堂都为潮汕民众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潮阳区潮阳英歌舞

英歌舞是一种潮汕民间傩舞。源溯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舞者从脸谱到衣饰,都按梁山泊好汉形象化妆,双手执木棒相互击打,以锣、鼓、号角伴奏,吆喝起舞,表现梁山泊好汉化妆打大名府的故事。这种傩舞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于一炉;阳刚而恢宏;而其中的潮阳英歌更是以豪放、遒劲闻名遐迩,极具阳刚之气,被誉为"中国汉族男子汉典型舞蹈"。它与民间剪纸和笛套音乐三者同被称之为“潮阳

潮汕民俗|潮州端午习俗

潮州端午习俗  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究其端午由来,一方面,俗称农历五月别称为午;另一方面,每个月都有三个五,即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第一个五,是五月开端的五;又因为五与午谐音,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潮州端午习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潮州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赛龙舟活动

潮汕民俗|潮州花灯

潮州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潮州花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潮州歌册《百屏灯》反映的大多是戏曲曲目中经典的场景。人物造型、脸谱、服装、道具好多均来自于戏剧原型。屏灯的布景、人物的服饰等又与雕塑、绘画密切相关。比较高档的人物服饰还会用到潮绣、金银绣品。屏灯、挂灯的整体协调的美感又与色彩、美学渊源甚深。同时,综合渗透了解剖学、-学原理。潮州花灯大致有两大类:一是彩扎立式的屏

潮汕民俗|潮州剪纸

潮州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潮州剪纸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现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间的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马浦镇)系以棕色丝线剪成,技艺十分精巧,说明潮州剪纸早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期,潮州修祠建庙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下剪纸就当作了祭祀、节庆、游神赛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饰物,寺庙中的僧尼也剪纸花馈赠善男信女,潮州剪纸因之而在寺庙中得到迅速发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铁枝木偶戏

潮州铁枝木偶俗称“纸影戏”,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系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清代以后,为满足观众视觉欣赏需要,艺人们逐渐把舞台蒙上的白纸去掉,把偶像从平面改为圆身,于是“捆草为身、扎纸为手、削木为足、塑泥为头”,在当时称为“圆身纸影”。后经艺人不断实践,逐步形成偶像舞台表演。潮州铁枝木偶偶像由连在后面的三枝铁枝操纵,保留了皮影操纵特点;剧目、表演动作、音乐唱腔与潮剧相同;表演

非遗民俗越古今——漫步揭阳古城之民俗篇

非遗民俗越古今——漫步揭阳古城之民俗篇 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揭阳古城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比如青狮舞、“行彩桥”、赏“翁仔灯”、揭阳城隍庙会巡游等,这些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活动,其中不乏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切,都是潮汕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表达,我们在欣赏或是参与到这些民俗中时,也可以窥见旧时古城人们生产生活的原始状态。 今年受疫情影响,春节的

潮汕民间亲属称谓习俗及其流变

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型而著称。伦理纲常深透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家庭等等各个领域,亲属之间的相互称谓也有充分的体现。潮汕先民的主体是古代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