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日历 2025潮历 正版视窗杨经纬主编签售版 家己人的文化日历 淘宝购买地址: https://h5.m.taobao.com/awp/core/detail.htm?ft=t&id=690202294759https://m.tb.cn/h.5RYpFJy 更多信息请等待更新..... …
潮汕《潮历》2025版征稿活动开始啦!一本胶己人的文化日历! 2025《潮历》 征稿活动 即日起至 2024年8月31日 chaoshansc@163.com 征稿详情 2025版《潮历》征稿 《潮历》(2025版)图片征稿 摄影照片、绘画、剪纸、漫画均 …
潮汕日历 2024潮历 正版视窗杨经纬主编签售版 家己人的文化日历 全新的封面设计全新的内容排版 新鲜的潮汕美图全面的品质提升 2024《潮历》|全新登场啦 2024《潮历》新品 2024《潮历》亮点 2024版《潮历》封面将代表潮汕 …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举办「2023盂兰文化节」 出席盂兰文化节请神仪式人员合影 香港潮籍人士众多,且积极传承中华文化。一百多年前,随着来港谋生的潮州人将潮汕地区的盂兰节俗带到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从此植根香港。在特区
潮汕文化|潮剧演员姚璇秋 姚璇秋,女。广东澄海人。1953年从艺,历任汕头市正顺潮剧团、广东潮剧演员,广东潮剧一团副团长、演员,汕头地区青年潮剧团团长、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一级演员。1953年首次公演潮剧《扫纱窗》。1956年加人中国戏剧家协会。饰有潮剧《扫窗会》王金真、《陈三五娘》陈五娘、《苏六娘》苏六娘、《辞郎洲》陈璧娘、《认相》赵五娘、《井边会》李三娘、《回书》桂英、《张羽煎海》琼
潮汕文化|潮剧名家黄玉斗 黄玉斗,男,潮剧乌衫角、教师。字世高,俗名阿斗。揭阳市人。玉斗家境贫苦,只念过两年小学,9岁便入“圆身”纸影戏班学戏,15岁时卖入老三正顺班为童伶。玉斗天资聪慧,入班后第3天即能上演《柴房会》中的穆二娘,以后又主演过《秦雪梅吊孝》、《人道》等多出剧目的主角,为名噪一时的乌衫旦。1924年随班往泰国演出4个多月,回国后拜师学习导演。1934年转入中一枝香任导演,并随该团至泰国演出。“七七”事变,举国
潮汕文化|潮剧丑角郭石梅 郭石梅,男,潮剧丑角。汕头市潮阳区陈店镇福潭村人。一九一二年二月生。幼年家贫,1921年卖身老玉梨班为童伶。1930年受聘于中玉春香班,1937年起在老正顺香班当老丑师博,兼演老生。其扮演的主要角色有《程咬金》的程咬金、《李晤直撬水鸡》的李晤直、《秦德避雨》的秦德、《金来清》的太爷、《清宫秘史》的咸丰皇帝、《换偶记》的马大成、《琵琶记》的蔡太公、《柴房会》的李老三等。建国后,积极从事潮剧改革工作。
潮汕民间传统乐器—潮州大锣鼓 铿锵的锣声、激越的鼓点,槌起槌落,鼓声不息。激昂如雷霆,婉转如流水,潮州大锣鼓在强劲和柔美的交织中透着生命的活力,张扬着潮汕人的豪情。 潮州大锣鼓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汕尾、丰顺)的传统吹打乐。从清锣鼓形式发展起来。过去,在潮州各地都设有锣鼓馆,在每年游神盛会时演奏,乐器只用四面锣、二副大钹,属清锣鼓形式,俗称“四锣二钹”。 作为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
潮汕舞蹈:双咬鹅舞 双咬鹅舞是潮汕颇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潮汕地区地处韩江中下游平原地琏,水草茂盛,故此盛产家禽,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畜养,其中尤以澄海狮头鹅最为著名。 “双咬鹅舞”便是在此生活素材中提炼出来的。制作道具时,首先必须制作一个象形驱壳。先用竹、藤作骨架,驱壳一般要比活鹅大数倍以上,身长2米多,高2米,头连颈高1米多。为使造型逼真,制作艺人先用活鹅拍摄站立伸颈姿态的侧身照片,再把冲洗出来的底片用幻灯机
潮剧|潮剧名人 指专门从事潮剧表演多年,得到群众认可,有一定著述的潮剧演员。而不是喜欢潮剧久了,年纪高了就可以成为名家的。洪妙(男老旦)秦梦、邱红、陈华、陈楚蕙(女文武小生,香港)、陈学希(小生)陈文炎、陈光耀、陈丽玉、蔡锦坤、方展荣(丑生)、范泽华(花旦)、郭石梅、李有存、李义鹏(-(丑)-生)芦吟词、黄玉斗、黄瑞英、孙小华(花旦)、吴清城(小生)吴丽君、谢大月、谢吟、许云波、姚璇秋、杨其国、叶清发(小生)、张
潮剧-中国非物质文化瑰宝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潮剧由宋元南戏衍化而来,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博取了戈阳、昆腔、正字、西秦、外江诸剧种之长,并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和地方民间艺术的熏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剧本语言注意本色又重文采,大量运用方言、俚语、歇后语,比兴生动形象,意
潮汕文化——潮州歌册《龙井渡头》 歌册不能仅是“家族记忆”杨佩华给汕头大学学生说唱潮州歌册《龙井渡头》。 歌册潮韵,联结了四代人“广东管落潮州城,潮州各县各有名,别县事情不必唱,单唱海阳乞人听……”20世纪50年代的汕头市华坞村,每到太阳西沉之时,一位歌声优美的老妇人便会在自家院子里唱起潮州歌册中的名曲。 歌声传入邻居的耳中,又口口相传,不到半小时,院子便被闻歌而至的村民们挤满了。围坐的村民们时而安静聆听,时而跟着老妇人浅声哼
火出圈!潮汕“广场舞”亮了 一声清脆的“嘭”,一根木槌在手中飞转,在一次次“8”字形的转动中顺着抛物线飞出指间,下一秒又牢牢停在掌心。身穿戏服、脸画油彩的少年们双手持槌,伴着节奏明快的锣鼓声变换队形,大步向前…… 这个场景开启了不少潮汕孩子的英雄梦,玩转英歌槌,跳起英歌舞,是街头巷尾最热闹的场景之一。英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舞蹈艺术,也是广东潮汕地区潮阳一带最受欢迎的“广场舞”。 林泽加是汕头市潮阳区
潮汕歌舞戏剧——潮汕英歌舞 潮南英歌以前,在潮汕地区,尤其是在潮南的农村,到了农事活动的时候,为了祭祀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就会有英歌舞的表演;春节期间的游神啊,秋收后的庆功或者祭祀民俗活动,英歌舞也是保留的节目。而现在,英歌舞从以前祈求神灵保佑的仪式变成了庆祝喜事的活动。苏萍说:到了现在,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英歌舞出现的场合也越来越多了。春节啊,劳动节啊,国庆节啊,元旦啊这些节日,迎接外宾啊,或者是学校的剪彩啊,大家都可以欣
潮汕文化——潮剧 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汕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
潮汕文化-潮剧本科班毕业大戏《蝶恋》上演 潮剧本科班毕业大戏《蝶恋》上演上海戏剧学院与汕头文化艺术学校联手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原创潮剧《蝶恋》展演现场。本报讯 (记者林蓁摄影报道)近日,上海戏剧学院与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合作办学表演(潮剧)学历班毕业原创剧目潮剧《蝶恋》在艺校艺林剧场举行展演。原创潮剧《蝶恋》是潮剧第一个本科学历班的毕业大戏,这也意味着该班的20名潮剧学生即将毕业,获得本科学历。据介绍,2017年6月,汕头市委宣传部与上海戏剧学院
潮州人的年夜饭: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 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而祭祖的菜肴中,卤水鹅可谓重中之重。要知道,卤味本身就是潮汕人的拿手好戏,过年也一定不能免。他们一般选用的是品种优良的狮子鹅,羽毛灰褐色或银灰色,腹部羽毛白色。头大而眼小,头部顶端和两侧具有较大黑肉瘤,鹅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一般的成年公鹅都有10-12公斤,分量十足。 过去,潮州人会在自家做这道菜把光鹅开腹取出内脏,洗净晾干
潮汕习俗:农历六月廿六“土地爷生” 福德老爷,流行于南北各地。由古代社神发展而来。又叫伯公、大伯公、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伯公、福德公、土地公,地主爷,土地爷、福德、土公、土地、土伯、土正、社神、社公、社官等,琉球称为土帝君。福德正神,或称土地公,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汉族民间以其造福乡里,德泽万民,所以尊称为「福德正神」。潮汕地区的人们都称之为福德老爷,“伯公”,或“老伯公”,其庙叫福德庙。 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是土地
潮汕习俗—请新仔婿 旧时封建礼教,姻亲关系中有许多繁文缛节,“请新仔婿”便是其中一项。 请新仔婿之前,岳家必先为其做生日。备办了长面、寿酒、猪脚、鸡蛋等礼品,送到女婿家。按旧例俗,从此,女婿便必须年年为岳父母祝寿。 请仔婿,必先“行帖”。须备两个红帖,一给亲家,一给女婿,写明了请仔婿因由及时间,放在帖盒里,再加两个茶包(内包锦糖),命人送到女婿家。女婿家回帖,则表示接受邀请。旧社会行此俗者,必是书香门第、绅耆、富
丝上绣世界,木里雕乾坤——非遗技艺焕发生机 潮绣和潮州木雕是潮州极具代表性的两种传统技艺,也都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13日,金羊网记者跟随中新社、中国日报、新华网等央媒以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新快报等省级主要媒体一行探访了潮绣与潮州木雕的展览馆,欣赏精美的潮绣与木雕工艺品,并了解其工艺的发展传承情况。赋予艺术品生命的传统技艺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潮绣是粤绣中的重要派系。潮绣始于唐代,风格形成于明清时期,发源并流行
潮汕锣鼓舞狮-揭阳市惠来县潮汕舞狮 揭阳市惠来县潮汕舞狮在潮汕地区,无论是开业剪彩、工程落成或是喜庆节日,总可以看到一个热烈的场面——在潮州大锣鼓快、慢、轻、重的打击乐声中,一只或数只威武的醒狮在舞狮者的导引下,或昂首阔步,或俯颈低头,或摇头摆尾,或搔头洗耳,或舔毛擦脚,或噬炮吞烟,或登高抢球。围观者兴高采烈、击掌叫好。这就是潮汕舞狮,它是一种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形式,也是一个倍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游艺节目。舞狮,大约始于汉代以后。中国原
揭阳特有的“甜茶”文化 品工夫茶是潮汕人喜爱的一种饮食风俗。潮汕工夫茶,以其独特的泡制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茶道的代表”、“中国茶文化的集中表现”。除工夫茶外,潮汕地区还有另一种流行甚广的茶饮方式---“甜茶”,广泛应用于潮汕婚、喜、庆、丧等民俗中,与潮人生活甚为密切,结下不解之缘。 何谓“甜茶”?“甜茶”即是在茶水里加入红糖而成,以寄寓甜蜜美意,俗称“祝福茶”。 潮汕民间婚庆
潮汕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蜈蚣舞 蜈蚣舞是流传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由西门乡人陈成锦与其好友石文勇首创。这种舞蹈能惟妙惟肖地模仿蜈蚣的动态和习性,一经问世,便为当地民众所喜闻乐见,迅速流行开来,并一直传沿不绝。 蜈蚣舞是一种大型的广场性动物舞蹈,所用道具蜈蚣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全长22米。蜈蚣身躯为扁圆形,用28节硬、软布框衔接而成,宽80厘米,高60厘米,屈伸自如。表演时,一人擎彩珠
潮汕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狮舞(青狮) “青狮”俗称“青狮白目眉”,也称“开口狮”,是潮汕地区独有的深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狮舞。 在潮汕,早期的舞狮除有习武和娱乐功能外,还有驱逐疫鬼的含义,目前,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地区仍有舞青狮驱邪的传统习俗。榕城南门孙氏,是由原揭阳县治渔湖京岗迁移而来的,一直以来,在宗族祭祀或喜庆的日子里,他们都要舞青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青狮的“狮头”前额突出,鼻孔高大,眼似铜铃,长须鬈发,狰狞威猛。青狮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