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美食1094 视频

普宁芋头卷

中秋节剥芋头寓意剥鬼皮;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 芋头卷,在潮汕地区是很普遍的小食。潮汕人民一般都叫它卷煎(广章)。春节将至,潮汕地区的人民都开始准备一些粿品来迎新年,卷煎,一般的潮汕家庭都会做。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点饿了,现在我就来教大家做做这好吃的小吃吧:潮汕芋头卷 普

普宁豆酱

洪阳镇生产豆酱有150多年的历史,选用黄豆、面粉、食盐为原料,经过发酵、晒制、蒸气杀菌等生产流程制作而成。产品呈金黄色,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香甜可口,是调味佳品。今洪阳酱油厂年产豆酱150吨,其中“培峰宝塔牌”豆酱1987年获广东省工业协会、食品协会联合举行的酱料行业产品质量评比优秀奖。产品销往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普宁)豆酱是潮汕地区一种用优质黄豆泡蒸(煮)熟后经天然发酵

普宁豆酱-传统豆制品

豆沙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的传统豆制品。它是由优质大豆经蒸煮和自然发酵后制成的良好食品或调味品。历史悠久,尤其是普宁豆沙。 汉族是酿造豆豉食品最古老的 …

普宁青梅—包装设计-潮图设计;

普宁青梅—包装设计,纪qi,平面,包装,站酷网,中国设计师互动平台.logo以 梅 字为结构原型,保持书法形式笔画;将 母 部分具象化为梅子,手绘笔触加以润色,一个暗红色的印章,“普宁青梅”跳脱于此。产品包装以 logo 的风格进行设计,手绘感插画为主,以书法字体为辅,整体风格简单留白。海报从上到下主要描绘了一幅青梅从开花、结果到最后被采摘入篮的过程变化,将篮子和篮子里的青梅局部放大,营造一种山恋起伏的场景,也象征着漫山梅花的开花画面。

来潮州玩一定要来上一碗地道的牛肉丸-潮汕摄影;

来潮州玩一定要来上一碗地道的牛肉丸,潮州摄影师,站酷网,中国设计师互动平台.在清末及民国初期,便有许多乡下农民挑着小担,在潮州府城走街串巷,叫卖牛七牛肉丸汤。  聪明的潮州人看到牛肉丸很有特色,便将它移植过来。但潮州人并不是简单地将牛肉丸照搬过来,而是吸取其优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乡下传统的捶打牛肉丸,用菜刀的刀背,这样效果差,且力度不够,影响打出的肉浆质量。潮州人便改用两根特制的铁棒,每根3斤重,面呈方形或三角形,用双手轮流捶打,左右开弓,直至把牛肉打成肉浆。  又如煮肉丸是用清水,一向讲究原汁原味的潮州人则改用牛肉、牛骨熬汤来煮牛肉丸,这样就保证在煮牛肉丸时,肉丸的肉味不会渗透到汤水中,从而使牛肉丸更具浓郁的牛肉味,同时还增加用沙茶酱作酱碟吃。  由于潮州人制作的牛七牛肉丸比传统做法技高一筹,更为精细考究,故潮州制作的牛肉丸口感爽脆,具有浓郁的牛肉味,特别好吃,制作不久,很快便盛行整个潮汕地区,大受潮汕人的欢迎,成为一种最为大众化的潮州民间小食。

栀粽

栀粿,又称栀粽,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的应节食物。端午时节,不一定要吃粽子,却一定要吃栀粿。潮汕地区潮湿闷热,这个时候是蚊虫,细菌繁殖的时候,吃“栀粿”是有一定道理的。潮汕千家万户喜爱做栀粿美食的风俗世代相传,加工制作精细,配制方法考究,美食风味独特,且有助消化,增食欲之功。 潮汕人端阳食栀粿,清热祛疫助消化,真是妙极,端阳时节,市场街道粿品摊档也纷纷加工应市。 栀粿的原料

棉湖薯壳板

棉湖薯壳板做法 棉湖薯壳板是揭西县特产美食,客家人不同的是,潮汕人的食品比较讲究外表的形色,薯壳板以番薯做成板皮,内以豆沙为主料,加入一捋荠菜居中,下方以两片互成90度角胡萝卜片做成桃板状,薯壳板蒸至全熟之后,切成块状,再拌入打好的蛋花及适量盐油炸至金黄色即可食用。 棉湖薯壳板特点 外咸内甜,外酥而脆,内绵绵甜意,食用居然终生难忘!

橄榄糁

橄榄糁是潮汕地区一款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主要原料有橄榄等,这道菜有很好的消食开胃作用。橄榄糁味道清香,带有南姜盐的咸辣。潮汕地区盛产橄榄,橄榄糁可以说是民间橄榄一种最普遍的加工腌制的杂咸。 橄榄糁的制作较简单,把10公斤橄榄捣破,调入3公斤盐、3公斤南姜末,加适量冷开水,搅拌均匀即成。橄榄糁可随做随食,也可放久。 橄榄味甘酸,性平,入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

正月初七为什么潮汕人一定要吃七样羹?

【你了解“七样羹”吗?】 七样羹又称“七样菜” 是潮汕地区春节时独具特色的一种饮食风俗 传统“七样羹”是指: “大(芥)菜、厚合、芹菜、 蒜、春菜、韭菜、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