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之无愧的战略科学家侯祥麟

侯祥麟(1912~2008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市, 揭阳凤江镇人。1935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38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着名石油化工科学家,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委。

2005年7 月1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四单位党组,联合发出了《关于向侯祥麟同志学习的决定》。9月16日,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普通听众的身份出席报告会,并在会前亲切接见了侯祥麟和报告团全体成员。
(一)年逾九旬承接总理重托
2003年5月25日是个星期天,一大早,温家宝总理来到侯老家中。看到91岁高龄的侯老依然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总理十分高兴。总理说“国家将要启动‘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您在科学界德高望重,具有公认的权威影响。我十分希望您能参加这一工作,但是考虑到您已逾90高龄,我又于心不忍。”

看到总理期待的目光,侯老感到了祖国的重托,人民的召唤。他心平气和而又很坚定地说:“我虽已年迈,但为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会尽力而为。”自中国成立之后,侯老就为中国的石油石化事业呕心沥血,功勋卓着。如今,进入 21 世纪,为了实现我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侯老又率领团队踏上新的征程。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研究,2004年6月,课题组向国务院提出了战略研究报告。报告从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并就我国油气资源供需战略、国油气资源开发战略、海油气资源的开发进口战略、石油工业发展战略、石油安全与储备战略、油气法规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了我国油气资源的供需态势,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和政策措施的建议。
2004年6月2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召开办公会议,听取“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汇报,侯老作了重点发言。总理对战略研究报告非常满意,认为这为国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能源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但正是这一天下午,与侯老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夫人因病不治去世。对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所受到的精神打击该有多大!正当人们为老人家身体担心时,侯老却在半个月后,把课题组召集到疗养院开会。侯老说,我们的课题只研究了2020年以前的保障问题,而我国石油安全最困难的时期应该是2020年以后。我们要启动后续项目,研究2050年的油气供需和石油替代问题。在个人经受沉重打击的时候,仍在谋划国家大计,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啊!
(二)中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
解放初期,我国的炼油工业几乎一片空白,90%以上的石油产品要依靠进口。而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炼油加工能力比解放初期增长了3000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炼油工业今天的辉煌,是百万石油石化人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结果,侯祥麟就是中国石油石化人的杰出代表、技术领路人。
1.研制国产航空煤油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实行禁运,我国飞机所用航空煤油完全依靠苏联进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航空煤油进口越来越少,中国飞机面临飞不起来的危急局面,国防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党中央对此高度关注。当时的石油工业部长余秋里天天眉头紧锁,他曾沉重地说:“搞不出航空煤油来, 我们过天安门都得低着头啊!”他给侯祥麟下了死命令:“你们再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把你们研究院的牌子倒过来挂!”

部长的话如重锤般敲在侯老心上。侯老当时担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负责炼油技术工作。他组织带领6个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并与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加强合作,日夜苦干。他的夫人李秀珍也是攻关试验组负责人之一。在1960年除夕夜,京城华灯齐放,万家团聚,侯老夫妻俩却把两个不满 5岁的女儿锁在家里,一起到实验室攻关鏖战。
经过无数次的努力,试验终于获得成功。从1962年起,我国的民航和空军, 用上了我们自己的航空煤油。
2.为“两弹一星”研制特种润滑油
为打破核垄断,发展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1959年,国防科委向石油部下达紧急任务,必须尽快研制出多种特殊润滑油脂。
那时,国家正是困难时期,同志们饿着肚子坚持攻关,毫无怨言。实验中又要接触氟元素,毒性大,有人牙齿脱落,多数人白血球大幅度下降。为了掌握化学反应规律,侯老率领科技人员,冒着危险,坚持试验,闯过一个个技术难关。终于在1962~1965年间,先后研制出了满足“两弹一星”特殊需要的一系列特种润滑油品。后来,侯老培养的技术骨干,又继续努力,他们研制的润滑油新产品,如今已在载人航天飞船上荣立新功。
3.开发“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经全面开发,原油产量上去了。但是由于炼油技术十分落后,生产不出国家所需的优质油品。“王铁人他们将中国贫油的帽子彻底扔到了太平洋,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些油炼好,那就是我们炼油人的耻辱!”侯老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

1962年10月,石油部确定集中技术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发炼油技术新工艺、新技术,主要是:硫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有关的催化剂和添加剂等5个方面的炼油新技术。借助当时一部电影的名字,大家把这5项新技术称之为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侯老集中精力开发“五朵金花”, 大至技术方向、实验方案,小到试验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抓。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五朵金花”炼油技术先后开发成功,并实现了工业化,很快接近了当时世界的技术水平,炼油能力也大幅度提升。至此,中国可以自己生产所需的全部油品了。
1963年12月3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侯祥麟院士卓越的科学成就,后来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三)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
在中国科技界,侯祥麟享有“战略科学家”的盛誉。
早在1956年,作为炼油项目的负责人,侯老就参与了周总理亲自抓的“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这是新中国发展科技事业的一项奠基工程。
1982年,侯老直接参与起草了“如何用好一亿吨原油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为此做出了重大决策,我国石化工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把中国石油推向世界舞台,作为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的侯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争得了世界石油大会的举办权。1997年10月,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石油走向世界的梦想终于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建工程院十分必要,意义重大。从1982年起侯老多次提出倡议,1992年又和师昌绪、张维等五位科学家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呈报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建议。1994年,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

如前所述,2003年,侯老接受温家宝总理的重托,主持“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并于2004年6月圆满完成任务。
2005年初,侯老向中国工程院提交《节约型社会初步探讨》的意见书,建议讨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问题。中国工程院组织了33位院士进行座谈,向全社会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
(四)毕生报国的赤子情怀
青年时代起,侯祥麟就把个人命运、国家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1931年刚刚考入燕京大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年轻的侯祥麟参加北平学生请愿团赴南京请愿,要求政府出兵抗日,并到山海关慰问抗日战士。随后他又参与发起募捐活动,用所得款项购买钢盔,送到抗战前线。
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央研究院上海化学研究所工作,他从英文报刊读物大量阅读马列着作,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上海沦陷后,他辗转长沙,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春天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接受党组织委派,在西南从事煤和植物油炼制液体燃料的工作。

抗战胜利前夕,他在党组织安排下,于1944年留学美国,在匹兹堡的卡乃基理工学院获化学博士学位,后到麻省理工学院燃料研究室当研究员,并发起组织了爱国留学生的社团组织。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党组织的指示,该社团组织成功动员了一批留学生回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侯老于1950年回国,半个多世纪来,他不仅为中国石油石化科技事业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而且多次捐献出所获奖金和故居房产财物,支援国家教育事业和石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2011年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纪念邮票第五组,人物为贝时璋、钱学森、侯祥麟、钱三强4位科学家
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主持人邀请侯老上台与大家见面。侯老做了感人的即席讲话。他说,我这个人是很平凡的。如果说有点成就,也是和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和祖国一起走过20世纪几乎全部的历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祖国感到骄傲;作为一个有着60多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对自己的政治信仰终身不悔;作为一个新中国的科学家,我对科学技术的力量从不怀疑,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感到欣慰。
(本文选自《潮人在北京》一书,张善德、蔡云、潘昭汉编着,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