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一颗小行星叫“蔡翘星”,是为了纪念中国军事医学研究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蔡翘院士

【编者按】蔡翘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我国着名的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生理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军事医学研究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蔡翘院士1897年生于揭阳新亨镇仙美村。1919年,蔡翘怀揣“科学救国”的梦想留学美国期间,他发现袋鼠亚脑被盖间存在未认识的微小核团,向人类揭示了其视觉与眼球运动功能关系的结构基础,论文发表后,国际学术界将蔡翘发现的大脑版图,命名为“蔡氏区”,奠定了他在生理学界的地位。中国成立后,他又为我国航天医学、航空医学和航海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三航之父”。

蔡翘(1897~1990年),广东揭阳新亨镇(今属揭东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航空医学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
1997年10月,在蔡翘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生理学会和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召开纪念会和学术报告会,并宣布设立蔡翘奖励基金。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题词:“献身科学,成就卓着,德高望重,堪为楷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长陈敏章题词:“一代宗师,一代师表,一身奉献。”
2011年10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院庆时,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0768号小行星命名为“蔡翘星”。

(一)主要经历
蔡翘生于1897年10月11日。1917年潮安金山书院毕业。翌年赴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补习英文,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当旁听生。
1919年秋,自费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印第安那大学学习心理学。1921年冬进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一学期后转入芝加哥大学生理系研读。1924年发表博士论文《大白鼠的记忆曲线》,获哲学博士学位。接着, 深入研究美洲袋鼠的大脑,获得重大发现,后被命名“蔡氏区”,并被美国解剖学会吸收为会员。

1925年回国,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授。创建了生理学科, 编着了我国第一部大学《生理学》教科书,培养了冯德培、童第周、徐丰彦等一批中国早期的生理学工作者。
1930年秋出国进修,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从事生理学研究工作。1935年被吸收为英国生理学会会员。
1932年春回国,继续在中央大学医学院任生理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学院迁成都。1938年他发起成立并领导了中国生理学会成都分会。1941年6月创刊了《中国生理学会成都分会会志》并任主编。同年成立生理学研究所, 招收研究生,接受进修生。1943年应邀赴美讲学与研究。他在芝加哥讲演时,介绍我国抗日战争情况,呼吁国际社会援华。其讲演稿被编入《来自中国的声音》一书,在美国出版。抗战期间,条件十分艰苦,但他坚持有关血液生理研究工作, 并有不少重要发现。日本投降后,中央大学医学院搬回南京,1948年他担任代理院长,并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大学改称南京大学,蔡翘任该校医学院院长。1952年南京大学医学院改为第五军医大学,蔡翘任校长。
1954年调北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90年代改称中科院院士)。
1951~1968年,主要从事并领导特殊环境生理学的研究,是我国军事劳动生理学、航空、航天、航海医学的创始人。
1964~1981年,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
(二)重大贡献
1.发现“蔡氏区”
上世纪20年代初,蔡翘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学生理学。那时,他的导师哈维 • 卡尔(Harrey•A•Carr)是着名的比较神经学家,有一个庞大的研究计划,想对一种美洲袋鼠(叫做 Opossum)的动物的脑,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作为这个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哈维教授把研究 Opossum 视束及视觉中枢的任务交给了蔡翘。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仅袋鼠脑结构的组织切片,就观察了半年时间。终于有一天他惊异地发现:袋鼠下丘脑和中脑被盖间存在一个前人从未认识的微小集团,以及两条神经分支的起源和终点。他在论文中对这一眼球运动有关的神奇“核团”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理论阐述,进而向人类揭示了其视觉与眼球运动功能关系的结构基础。该论文发表在1925年《比较神经杂志》第 39 卷上。这一发现震惊了当时世界的学术界。
内测前脑束细胞起源、纤维连结及其功能意义的研究,一向被认为神经解剖学界望而生畏的难题,没想到却被一位来自中国的28岁的青年人蔡翘所攻克。后来,国际生理学界把蔡翘当年所着意描述的中脑内盖网质,一个他在论文中称之为“顶盖前核”的地方叫做“蔡氏区”(Tsai’area)。
2.编着中国第一部大学《生理学》教科书
1925年蔡翘回国受聘为复旦大学教授,他与郭任远创建生物学科,执教生物学和生理学。两年后受聘于中央大学医学院,任生理学教授。在旧中国,大学里盛行语授课,尤其是生理学,教科书也都是用国外原版的。蔡翘认为用外文教学不便于学生吸收和掌握所学知识,更不便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面对现状他挺身而出,得到了时任中央大学校长张乃燕的支持,在国内最早使用祖国语言讲授生理课,并着手自编我国第一部大学《生理学》教科书。
编写教科书不但需要满腔的爱国热忱,更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干精神。为了找到与生物学众多外文科学术语相对应的中文词汇,他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经过精心的选择和比较,反复推敲之后才最后落定。《生理学》一书的编写整整用了两年时间,共50章,70万字,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后来增订为《人类生理学》,一直是解放前各高等院校正式的生理学教科书。

商务印书馆民国时期出版的《人类生理学》

商务印书馆1942年初版1950年第4版的《运动生理学》
3.艰难求索,拼搏创新
在旧中国的艰难岁月里,蔡翘坚持走科研创新之路,在生理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科研成果。
1929年,蔡翘与助教徐丰彦一起进行了甲状旁腺与钙代谢研究,阐明甲状旁腺切除后肌肉抽搐以致死亡的原因。
1931年,他从事肌腱感受器对牵拉刺激的神经传导生理研究,发现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其典型电位图被英国生理学教科书所引用。
1932~1936年,他与易见龙研究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发现肝脏的糖原异生机制及其对血糖稳定性的调控。从而纠正了以往关于肝糖原之来源只是血糖的片面认识。
1940年,他与李瑞轩等相继探索影响红细胞脆性的各种因素,阐明了肝脏与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和机制。
此后,他又发现胆固醇是正常血浆中主要抗溶血物质。免疫的溶血性血清中有一种“抗胆固醇因子”,可对抗胆固醇的抗溶血功能;血清中有一种非组织胺物质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并指导研究生陈定一从事小血管止血研究,阐明了小血管受伤后自动止血机制,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重视。
(三)新中国航空航天航海医学奠基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蔡翘奉命从事和领导我国航空航天及航海的医学研究。面对一无实验设施,二无经验的困难局面,他带领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员,以自主创新的精神,先后自行设计建造了钢筋水泥人用低压舱、高空减压舱、爆炸减压舱、人用加速度离心机、地面弹射救生装置、模拟失重装置、潜水加压舱以及高温舱、低温舱等大型试验设备。同时,不分春夏秋冬,坚持带领科技人员深入我国东北、西北、华东和北京地区的航空部队、飞行院校和医院,实地搜集资料。依靠自行设计建造的设备和调查资料,他组织领导科研人员对航空和航海等特殊环境下人的生理反应、耐受限度、锻炼适应方法和防护措施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仅为我国航空航天与航海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生理学数据,制订出相应的防护制度和装备要求,而且为我国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我国生理学的一代宗师
蔡翘对我国生理学与医学科学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他科研上的巨大成就, 还在于他为我国培养生理学和医学人才所做出的不懈努力。20世纪20年代,我国生理科学十分落后。蔡翘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求得祖国生理科学的发展,必须从培养生理科学人才做起。因此,他一回国,就应聘于上海复旦大学,编写教材,筹措经费,购置教学仪器,创办生物学科,教授生物学和生理学。
1927年,他又转至刚成立的上海吴淞中央大学医学院,创建生理学科,为学生教授生理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同时,他勇于冲破殖民主义文化压力,顶着各种责难和非议,毅然推行教学改革,全力倡导用祖国语言授课。并迅速编着出适合大学生物系且逐步为全国各大医学院校使用的中文《生理学》和《人类生理学》教科书。
自从学成回国至耄耋之年,他不论身处逆境还是身居高位,始终不忘为我国医学科学发展培养人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不断轰炸成都,市民日常生活难以保障,他不仅像“家长”一样带着他原有的学生,而且又招收了10多名有志于我国生理科学的研究生和进修生。1949年,他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坚持为学生兼课。1952年,他任第五军医大学校长,为培养我国急需的生理学教学与科研中坚力量,他受国家卫生部委托,举办生理学高级师资进修班。1954年,他被调至军事医学科学院任副院长,又为军事医学人才培养呕心沥血,直至年逾八旬,依然坚持指导研究生进行神经生物学研究。92岁那年, 还经常伏案为研究生修改论文。

揭阳蔡翘院士博物馆(纪念馆)。江创彬 摄
几十年中,他为我国医学科学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早年受教于他的冯德培、童第周、徐丰彦、朱鹤年、陈世骧、沈霁春、吕运明等成为中国当代着名科学家,使我国生理科学形成了继往开来的局面。
蔡翘学识渊博,德高望重,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1981年担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当他主动让贤时,人们仍推举他为中国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他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本文选自《潮人在北京》一书,张善德、蔡云、潘昭汉编着,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