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外国人拍的广州骑楼旧照,老广都未必见过!
▼
如果你去过广州的老城区,
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
不管是烈日当空,或是连绵的雨季,
街坊们总是能舒适自如地穿梭其中,
就算半路上下起了暴雨也不担心没有带伞。
这都要得益于广州的骑楼建筑。
骑楼矗立在老广州的大街小巷里
并不罕见,
但当你在瓦下躲雨遮阳时,
可曾真正地了解过它们呢?
广州骑楼 1949年8月 摄影:杰克·恩伯斯
“骑楼”的第一层由支撑柱组成,没有设墙。看上去造型就好比“马脚”,“骑楼”的楼上便是“马背”。处身在这样的楼中,便有如骑在马背上,所以这样的楼称为“骑楼”。
骑楼最早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
为了改善广州的交通住宿的拥挤情况,
短短十年间,广州建起了40公里长的骑楼街,
成为了一道十分有意义的美丽风景。
广州骑楼 1980年 摄影:motohak
▲1878年,香港为改善居民拥挤的住宿情况,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两广总督张之洞从香港得知骑楼的功用,也想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
广州骑楼 1980年 摄影:motohak
▲1923年,加快了广州骑楼建筑的兴建速度。短短10年间,广州市建成了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
广州骑楼 1980年 摄影:motohak
广州骑楼 1980年 摄影:motohak
▲当时羊城街道两旁,一幢幢“长了脚”的房子架在半空,特别是骑楼的商业空间,被房地产商充分利用,下铺上居,前铺后居,骑楼建筑,好睇好用,风行一时,成了广州城市街景的显著特色。
广州骑楼 1983年 摄影:Leroy
▲广州骑楼一般分为三部分:廊部、楼部、楼顶。其中,廊部以梁桂式为多,也有少数为券柱式。梁柱式由横梁和柱式组成,带着明显的中西合壁的痕迹,其净高一般为四至六米,也有高达八米。
广州骑楼 1974年 摄影:康斯特布尔
▲广州骑楼的颜色更是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广州骑楼的色彩是以当地盛产的贝灰的白色和牙黄涩为主,淡雅的色彩,看上去清新和睦,更为突出了广州骑楼的典雅朴素。
广州一德路 1985年 摄影:阿德·范德尔
▲墙面的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角、阳台,都融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再加上多道腰线与线脚的融合贯通,使墙面的层次清晰。
广州骑楼 1983年 摄影:Leroy
▲骑楼作用为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合岭南地区潮湿多雨的天气,以及南方楼宇密集的情况。
说到骑楼,便不得不提一德路。以发达的玩具精品和海鲜干果商铺而被熟知,不少老广州到了年尾都要来为下一年备些“囤货”。一德路年销售达到25亿,是广州赫赫有名的商业街。
一德路骑楼 1985年 摄影:阿德·范德尔
▲1920年广州拆除城墙,开辟一德路、靖海路,在新辟的道路边建有骑楼作为商铺。
一德路骑楼 1985年 摄影:阿德·范德尔
一德路骑楼 1985年 摄影:阿德·范德尔
▲民国初年,一德路东起石室路口,西至海珠路口的咸鱼、海味、凉果、副食贸易经营已很发达。
一德路骑楼 1985年 摄影:阿德·范德尔
一德路骑楼 1985年 摄影:阿德·范德尔
▲行栈、货仓毗邻,有大小市场10多个,再加上沿街摆卖的小贩,不宽的一德路拥挤异常。
上下九步行街是西关骑楼的标志。步行街全路段骑楼店铺林立,十分热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当今商业步行街中西合璧的西关风情特色。
上下九 1949年3月 摄影:卡尔·迈当斯
▲上下九步行街地处广州市荔湾区(俗称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间,是广州市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
上下九 1949年3月 摄影:卡尔·迈当斯
▲上下九步行街的标志性建筑是连绵千米的骑楼街,骑楼适应南方炎热多雨气候,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
上下九 1949年3月 摄影:卡尔·迈当斯
上下九 1949年3月 摄影:卡尔·迈当斯
上下九 1949年3月 摄影:卡尔·迈当斯
上下九 1949年3月 摄影:卡尔·迈当斯
上下九 1949年3月 摄影:卡尔·迈当斯
上下九 1949年3月 摄影:卡尔·迈当斯
说到了骑楼步行街,怎么能少了北京路呢?如今的新兴商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北京路却仍然热闹非凡,这样有着特别的韵味的老骑楼步行街,永远是一代人的回忆。
北京路骑楼老照片
▲旧时的北京路,是广州大南门(今北京路、大南路口)内外的一条南北向主要街道。1244年,建双门楼,从此北京路中段被称作双门底,渐成为商业区。
北京路骑楼老照片
北京路骑楼老照片
建筑,
是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
广州百年历史便静静地
藏在骑楼的一砖一瓦中。
来源:广州参考、GZphotos、文化广州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