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退休计划!这位潮商30年间创造诸多商业奇迹,成功密码值得细究

近日,中国平安2020年度股东大会在深圳举行。会上,第一位举手提问的股东就开启了“耿直”模式,直接向董事长马明哲提问:“最近马总是否有退休计划?”
对此,马明哲幽默地回应称,早在20年前,就有人问自己是不是要退休了。
 “33年前,我带一个秘书和司机创办了平安,就好像今天我们坐在这个舞台上一样,我们建了这个舞台,把这个舞台搭起来,同时我们又作为主角在这里表演。但人不可能在舞台上永远唱下去。”马明哲说,搭起这个舞台,自己和同事作为主角,在这里唱了30多年,也蛮开心的。但始终有一天是要退休的,希望有一天能在下面看着其他人表演。
马明哲表示,什么时候退休,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股东认不认同。比如今天的股东大会进行了投票选举,如果大家不选自己,自己就不合适继续在公司任职了,这个决定权在于股东。
第二,对自己来讲,是否退休,取决于是否可以继续为公司创造的更大的价值。
第三,是否退休,还取决于平安集团是否有更优秀的管理团队。未来平安集团要让更优秀的人登上这个舞台。平安现在管理团队是很强大的,基本上都是50岁左右,各方面能力都很强。
会上,马明哲以97.41%赞成票当选执行董事。当晚,中国平安发布第十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公告,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第十二届董事会董事长的议案》,同意选举马明哲继续出任中国平安第十二届董事会董事长。
不可否认,一艘万亿级的巨无霸,船长退休交棒总会引来关乎接班人的无限猜想。去年7月1日,作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忽然发布公告称,马明哲个人辞任公司首席执行官(CEO),但仍继续担任平安董事长。按《公司章程》的规定,仍会负责平安的战略规划、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以及重大事项决策等职责。
为什么突然做减法?辞任CEO是退休交棒还是另有深意?这个公告旋即引来界的探头探脑。
有行业人士这样点评:“马明哲现在还不是退休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必须要好好考虑平安未来的发展,辞任CEO可以让马明哲从具体的琐事当中抽身出去,真正去思考平安未来的发展战略。”
会上,马明哲将今年平安集团的战略部署总结为12个字:深化改革、持续增长、部署未来。据了解,今年平安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包括乡村振兴、传递“有温度的金融”等“功课”。毫无疑义,这些也应该是马明哲2021年工作日志里的重要容。
马明哲生在“抗美援朝”后,长在自然灾害年代,读书时正值“文革”,下乡当过知青和水电工人,身上有着浓厚的时代印记。
社会上有个传言,说马明哲幼年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所以磨砺了坚强的性格。其实,马明哲父亲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去世。马明哲虽然经历曲折,但幼年时期的家境是不错的,算是“红二代”。他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干部,吉林蛟河人,祖籍山东龙口,随“四野”征战一路南下,直至打下海南岛后,转业到广东省公安厅,再到湛江地区公安系统担任领导职务。
马明哲的外祖父是马来西亚华侨,祖籍广东汕头澄海,早年移居海外经商,在东南亚一带打拼数十年。据汕头市委统战部的有关资料记载,1938年开始,这位商业成功后的老人家一直捐资家乡修学,架桥修路,被誉为乐善好施的潮商侨领之一。所以,马明哲是不折不扣的“澄海外甥”。
在保险业内,马明哲常常被形容为“不是人,是神”,出手就是第一;金融界则称他是“将来时”:如果你想知道金融商业在未来将要发生什么,就去看看他在做什么。平安和马明哲,俨然成为一个行业变革和创新的风向标。
伟大的企业家,背后往往是无数不平凡的成就。马明哲在平安发展过程中,至少造就了“三大奇迹”:第一,平安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性小型财产险公司,后来居上,发展为全球保险第一、金融前三;第二,打破“魔咒”,将平安综合金融打造为全球“孤品”;第三,金融业率先跨界向科技互联网全面进军,孵化出一批独角兽企业。
翻阅和梳理马明哲自创办平安以来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他在三十多年间诸多创造奇迹的“神来之笔”,甚至是多番“无中生有”,着实让膜拜者称颂。我们试着解析一二——
上世纪80年代末,平安在蛇口横空出世,从一家首年营收418万元的地方性小型财产险公司,裂变到如今收入逾1.1万亿、总资产逾8万亿。如今,平安一家集团的市值,就与整个上海滩上市金融企业的市值总和相当,包括交通银行、太保、申银万国等知名上海金融公司。此为奇迹之一。
1986年,改革开放方兴未艾,袁庚还是蛇口招商局掌舵人,刚过而立之年的马明哲还是蛇口工业区一名人事经理。在蛇口工业区为外资招工的过程中,马明哲敏锐捕捉到商业保险商机,向袁庚建言后获准筹备平安保险。袁老先生的头脑、魄力和慧眼世人皆知,但连他估计也没能预计到,这家以租来的一层简陋办公楼、13个员工开业,只能在蛇口营业的小公司,日后会有如此惊人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保险法》要求财产险、人身险分业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设为中保人寿、中保财产险,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当时国寿和人保总资产、保费规模都数十倍于平安。1994年,脱胎于交通银行保险部的太平洋保险,当时其网络就已遍布全国,总资产、保费规模是当年平安的十多倍,平安彼时还名不见经传,仅在深圳、海南有分公司。
而到2016年,一个平安的总资产,就已相当于2个国寿、3个太平洋、21个新华。近年来,平安的市值更是一路领先,跻身全球金融集团前五位,连年稳居全球保险集团榜首。中国金融业市值还在平安前面的已只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这两家国有企业。从税收贡献来看,据可查信息,平安一家公司一年的纳税,占全中国税收近1%,占深圳总税收7%左右。
平安的这种发展速度实在令人赞叹不已,不仅在中国,在全球也是罕见的。
综合金融,这个概念在全球金融业风靡一时,然而成功者凤毛麟角,被业界公认为无法打破的“魔咒”。然而,这个魔咒在中国,却被平安破解了,据说在华尔街有种看法,平安的综合金融堪称全球“孤品”。此为奇迹之二。
综合金融如此不易,难在哪里?概括而言,有“四大难”:
第一难,满足客户需求难。综合金融集团拥有全金融产业的牌照,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用众多相互独立经营的、不同金融业务门类的法人公司,为一个客户提供数百种产品,客户需求和偏好又五花八门。如果服务标准、流程、效率、质量参差不齐,客户很容易因一个产品或服务体验差,全盘否定整个集团,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综合金融客户的标准化服务要做到极致。
第二难,满足监管合规难。综合金融集团覆盖金融门类多,需同时符合银行、保险、投资、证券等不同监管部门的政策和要求,上市集团还要满足海内外两地上市公司规则。平安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还要满足国际各方金融监管机构的规范和要求,合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此外,要实现“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势必涉及复杂的内部协同,既要满足效率又要符合监管要求,确保合规、安全,殊为不易。
第三难,实现经营驾驭难。综合金融集团实行多元化经营,不可避免采取矩阵式管控,对中后台支持型业务实行集中模式,否则就和参股多个金融机构的投资管理集团无异,那不是真正的综合金融。在这种矩阵、集中模式下,要兼顾效率、成本和风险,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确保每项业务跑赢市场的同时,不脱离集团整体战略,还能增效降本降风险,那就很见真功夫了。马明哲为平安设计的“联席CEO+矩阵”集体决策、协同机制,想必也是为了克服这一难点的制度安排。
第四难,做好风险管控难。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严防旗下各门类业务风险不交叉传染,甚至拖垮整个集团,既要有协同,还要有风险防火墙,是综合金融集团的一大课题和难点。强有力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必不可少。马明哲曾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题为《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控》,文章系统性介绍了平安为了严守金融安全底线,构建的国际最高水准风险管理体系——“251”全面风险管理体系:2是分别面向团体客户、个人客户的两个综合金融协调服务职能;5是五大不同风险类别,包括流动性风险、资产风险等,由不同职能部门实施管理;1是一个统一的经营管控平台,风险汇总处置,统筹驾驭。
在解决好如上四大难的同时,整个平安集团内部若无高度共享、充分协同的文化,也是不可想象的。大部分金融机构不是畏难放弃就是半途而废,美国花旗集团也是由于银行和保险文化差异及冲突,而不得不被分拆出售。
在全球金融业中,平安是唯一一家从传统金融成功向科技互联网全面进军的行业巨头,其如“大象起舞”般的转型蜕变,得到了全行业的普遍认可。此为奇迹之三。
过去提到中国科技互联网,言必称“BAT”。市场变化快,现在看,谈及世界级科技创新公司,“BAT”的说法已逐步被“PATH”取代,也就是《财富》今年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浪潮,积极参与到世界竞争中的四家龙头企业:平安(P)、阿里(A)、腾讯(T)、华为(H)。
对大多数国人而言,平安的科技“标签”还很陌生、新鲜。但公开信息显示,平安已是国内最大规模的金融科技集团,拥有全球金融业排名第一的科技专利申请数,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已走在国际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出自传统行业、讲求谨慎稳健、风控至上基因的金融集团,在马明哲“无中生有”的领导下,改变传统行业的土壤结构和基因,开创了一系列全新的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模式,结出一个个科技互联网“独角兽”的硕果。
比如,创建于2015年的“平安好医生”,在短短5年时间里,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服务线上平台,市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同年创立的金融壹账通,作为平安金融科技服务输出的载体,已为全球600多家银行、逾3000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并于2019年在美国上市,最高市值超过100亿美元。2011年成立的陆金所,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投融资平台之一,已开始推进年内在美股上市,最近的一次估值是395亿美元。
除了这些“独角兽”,平安智慧城市的发展也相当迅猛。目前,平安智慧城市已在国内200多个城市落地,并逐步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期间,平安智慧城市所支持的城市便民服务、智慧医疗服务等多次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平安不仅是综合金融的“孤品”,也已是金融业成功跨界科技行业的“孤品”,难怪其被国际上诸多金融、商业学术机构作为一个特别的典范案例研究,也难怪业内给马明哲冠以“神”的称号。甚至有观点认为,现在的金融业,要看未来,就看平安;而科技业,看未来,也要看认真看看平安。
从蛇口一方小小的创业试验田上生长出全球第四大金融巨擘,从深圳一家小型保险公司,发展成国内金融牌照最全、业务最广、控股关系最紧密的金融集团。回顾平安三十载,有人觉得很“神”,它几乎踩准了中国所有经济周期——
80年代抓住改革开放的制度与人口红利,成立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0年代外资涌入、产权改革,它在保险业第一个引入华尔街投行资本支持,引入国际管理法提高企业效率;
世纪之交,中国入世,它抓紧全球化趋势从保险向银行、投资扩张,沪港两地上市、跻身世界500强;最近十年又坐上互联网快车,开启金融和医疗科技创新,搭建五大生态……
袁庚曾说,平安是蛇口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最好的传承者之一。麦肯锡合伙人鲍达民评价,马明哲是他见过最具战略远见的商业领袖,“总能比别人看的更远”。
2018年5月27日,平安成立三十周年,马明哲在司庆日致辞上追问180万平安员工:平安的初心是什么?
“铭记拓荒岁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胜不骄败不馁、“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中国保险业得到全社会认同”……
“平安永远在创业。”马明哲很久以前就总结过平安之魂——
如果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进攻的勇气,失去了挑战困难的决心,这个平安就不“平安”了。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南方都市报、华商韬略等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