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留住美丽乡愁-潮汕历史文化;
▼
他要留住美丽乡愁
《下山虎。普宁果陇》。 蔡海松 摄于2006年
《俯瞰乡村。揭阳炮台桃山村》。 蔡海松 摄于1999年
总是很喜欢那些倾注乡土的心灵,喜欢那些流向桑梓的赤子情怀,当翻开厚厚的这一本《潮汕乡土建筑》,我除了惊叹、感慨,还有由衷的敬佩。800多帧图片、8万多文字,记录着各式各样富有乡土气息的潮汕传统特色民居,“四点金”“下山虎”“百鸟朝凤”“驷马拖车”,还有祠堂、土楼、村寨、园林,嵌瓷、木雕、石雕等,图文并茂,仪态万方。震撼之余,不禁要问:是什么人,要付出多少心血,才能搜淘发掘出这样一本潮汕民居建筑的“百科全书”?!封面上,作者蔡海松的名字就这样走进我的视野。
用镜头留存城市历史记忆
该如何介绍蔡海松呢?摄影师,建筑师,还是民俗专家?抑或都不是,又仿佛都是。蔡海松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近30年来扛着相机,不声不响奔走于潮汕各地,“抢救”性拍摄出大量潮汕民间建筑图照,结集出版了《潮汕民居》等著作,其《建筑上的潮州木雕》作品,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文献奖。
蔡海松笑笑说,这些只是锦上添花,当初根本没想那么多。的确,一件事做一回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坚持做着同样一件事,这份执著与坚守,绝不是区区几个奖的事。那是什么让蔡海松如此投入,如此义无反顾地去拍摄潮汕老建筑呢?
事情还得从28年前的一天说起。
1989年,被派驻外工作了5个年头的蔡海松回到汕头,当踏上故土的时候,眼前的情形让他错愕不已:推土机、挖掘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旧城改造,在“轰隆隆”的轰鸣声中,不少昔日熟悉的老建筑已不见了踪影,有的则变得面目全非。目睹此景,蔡海松倍感痛惜,文脉是无可再生,无法复制的,如果承载着城市脉络、烙印着儿时记忆的老建筑,被现代化的机械击败、打碎,故园将不复存在,曾经美丽的乡愁又何处安放?无奈之余,蔡海松决定用己所能及的方式留存城市历史,一种使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至于为什么选用镜头记录,蔡海松说,留存历史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文字,图片或许是更为直观、更为忠实的方式。还有一点,他从小便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这是他最力所能及又最有把握做到的事。
传统建筑要拍出其独特的“魂”
1955年出生的蔡海松,打小便接触了摄影。小时候,他的家住在汕头市区永和街,紧挨着有“中国感光工业摇篮”之称的公元感光材料厂。近水楼台,让蔡海松和胞兄从小便得到摄影艺术的“濡染”。成年后,蔡海松虽没有像兄长一样从事专业摄影,被分配到了建筑业,可正是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使他深深懂得了潮汕传统建筑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和学术研究价值。不过,传统的潮汕民居、骑楼建筑,要么隐藏在闹市之中,要么隅居于僻壤荒郊,早已褪去昔日的精致与斑斓,被人们所淡忘,需要反复搜寻、访询,才能挖到其“真迹”。从此,在潮汕大地上,常可看到蔡海松穿梭踽行,拍摄民居建筑的身影。他经常天没亮便出门,走街串巷,入乡进村,风里来,雨里去,足迹遍布潮汕各个村落,乃至梅州、汕尾等地,行程累计长达数十万公里。一次在棉湖,因摩托车半路突然爆胎,蔡海松只得一路推行到达目的地。
在蔡海松眼里,每一座传统建筑民居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都有其独特的“魂”,不能简单存照了事,而一定要拍出其内涵与神韵。因此每次拍照之前,蔡海松都要先铆足功夫,包括查阅史料,访问当地名贤、族老,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态、历史背景以及文化渊源和传统习俗等,再仔细观察选择,综合气候、光线等因素,捕捉最佳拍摄时间和拍摄角度。有时为拍出一组理想的图片,蔡海松在同一个地方要来来回回跑好多次,远景、近景、组照、特写,力求全面呈现出建筑物的形态与底蕴。
呼吁保护地方传统建筑文脉
蔡海松说,这还不算难,最难的是得与时间赛跑。上世纪90年代,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传统文化一度被“边缘化”。蔡海松要做的,除了拍摄留存这些“石头的史书”,更重要的是要唤醒人们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再晚一点,恐怕就会失去更多。不是吗?有时候蔡海松拍完刚走,过后没多久便得知旧建筑已被拆除,有时一路访寻抵达,却发现要拍的物件已被损毁……因此,每到一处,蔡海松还充当起义务宣讲员,劝导人们保护好传统建筑文脉。一次在澄海一户“大夫第”,主人本想将龛几上蒙尘多年的木雕饰品作为杂物处理掉,经蔡海松的劝解介绍,才晓得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有着保存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改变了主意。2006年,蔡海松获悉位于潮安彩塘镇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熙公祠的两块双面镂空石雕被盗,十分焦急,遂向《广州日报》报料,引起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后经省、市两级公安部门的全力追查,被盗文物最终完璧归赵。多年的研究关注,蔡海松还“发现”了几处不为人知的文物,包括潮阳谷饶镇的“梅祖家祠”、普宁泥沟村的“亲仁里”等,都是他钩沉发掘出来的。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蔡海松的作品,不仅让人赏识到精湛的潮汕建筑艺术,更让人读到他浓浓的乡梓情怀。正是出于对乡土的眷顾,对建筑文化的热爱,才使他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令蔡海松欣慰的是,这些年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保护地方传统建筑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他在潮汕、广州举办的个展经常门庭若市,每年在汕头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的讲座也次次火爆,一批年轻大学生纷纷加入到保护潮汕建筑文化行列中来。蔡海松透露说,今年他将出版一本《潮汕乡土建筑装饰》,以图文相衬的方式系统介绍潮汕木雕、石雕、嵌瓷、漆画、彩画等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