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名人 | 李嘉诚与潮汕的羁绊

大家有听说了吗?首富李嘉诚回潮汕过年了,这是李嘉诚时隔不知多少年再次回潮汕过年。李嘉诚的祖籍就在潮汕,1928年出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教师之家,李嘉诚虽然飞黄腾达了,但是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地方,为潮汕做出了许多巨大的贡献,在今年过年,他再次回家过年了,还给家乡的族人都发了大大的红包,他是他们家乡的骄傲,是李氏家族的骄傲。  李嘉诚的人生格言是什么呢?人生格言就是建立自我,追求

潮汕话|潮汕方言“说一道二”

我认识一对兄弟,大哥名“C一”,小弟名“C泽”,用潮州话喊大哥,熟悉的人都叫他“C乙”,不熟悉的常叫他“C泽”,与小弟混为一谈了。混淆的原因是,“一”字有“乙”“泽”两个读音,使用时未加区别、精准选择。  要讲这个“一”字,还真有话说。“一”字,原来只有一个读音:“乙”。根据专家考证,潮州话表示数目、读为“泽”的字写作“蜀”。西汉杨雄《方言》有注:“蜀,一也。”“蜀”字,正是 “烛(燭)”字的声旁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潮剧传统剧目分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文明戏和新编历史剧两大类,有剧目两千多个。传统剧目在潮剧中占据重要地位,有《荔镜记》、《苏六娘》、《刘明珠》等精品剧目;传统折子戏《扫窗会》、《杨令婆辩十本》、《闹钗》汇聚了传统潮剧的精华,被誉为“百花

潮汕工夫茶——派生的“潮汕俗语”

潮汕人好饮工夫茶,饮茶之风几乎贯穿潮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久而这一饮食习俗与潮汕民间口头文化有机结合,派生了与饮工夫茶有关的民间俗语。 潮人好客,又尚谦让。每有客人登门造访,必会煮茶相待,极尽礼数。虽然如此,主人还是要谦让一番,自谓招待不周。每于此时,客人定会婉言道谢,说出“茶薄人情厚”一语,这既劝慰主人,又喻友谊长存。 旧时人们泡工夫茶都用冲罐,年长月久冲罐里面就会附着一层茶

潮汕话|潮汕方言“支铜匙物害去”怎么回事?

小时候,家里开饭时用来舀粥的勺子,有的是用木头雕凿的,有的是用铝合金材料做的,潮州话叫做dang7si5。这个读音,在我心中的概念是“重匙”,因而纳闷:这勺子也不重啊,怎么有这个名字?  有一次,与邻居一个男孩玩耍,把木头勺子弄坏了。男孩哭着说:“支dang7si5物害去。”他妈说:“又唔是铜个、铁个,害就害哩。”我突然大悟:此物叫做“铜匙”!  这种糗事不独我有,好多人把各样勺子都叫“铜匙”。

潮汕话|潮汕方言“生枯柏历”

无中生有、挑起摩擦、事端的行为,潮语称为“生枯柏历”。  看似粗鄙,老土,实则很古且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先说“枯历”:  古代人始死,立木于庭中,上面横架一木如门,叫做“重”(在木主即神主牌未及雕制之前代以受祭的木)。横木下悬鬲(亦称“历”,类似砂锅的炊具),中盛粥,谓为死者神所凭依之物,葬后始改用木主。亦即是说,“柏历”是神主牌之前身。魏晋以后,又有所谓“凶门柏历”者,置于门外以作丧宅之标志,略似

潮汕美食|焗袈裟鱼

焗袈裟鱼是一道广东潮汕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此菜造型美观,香酥嫩滑。先将石斑鱼肉切成飞刀状(即切成两片相连),厚度约5毫米,然后把鼎烧热,放入生油,待油热至约有200摄氏度时,将鱼肉放入炸熟捞起,把鼎的油倒起,再把鱼肉放回鼎中,放入汁略煎后放在盘中候用。用料: 石斑鱼肉300克,鲜虾肉400克,肥猪肉50克,鸡蛋2个,火腿片30克,湿香菇50克,香菜叶40克,味精5克,精盐4克,网

非遗民俗越古今——漫步揭阳古城之民俗篇

非遗民俗越古今——漫步揭阳古城之民俗篇 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揭阳古城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比如青狮舞、“行彩桥”、赏“翁仔灯”、揭阳城隍庙会巡游等,这些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活动,其中不乏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切,都是潮汕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表达,我们在欣赏或是参与到这些民俗中时,也可以窥见旧时古城人们生产生活的原始状态。 今年受疫情影响,春节的

潮汕话|潮汕方言“纸上的潮州话”

喂,食抑未?日昼食糜抑(不是)?  读者诸君看到这个开头,是不是有点懵?有点穿越?别急,我在用潮州话跟大家打招呼啊。我问大家:吃了吗?中午吃稀饭吗?各位要是没把大脑的“信息处理系统”切换到“潮州话模式”,当然懵了,觉得穿越很正常啦!  真有意思,我们天天说的潮州话,写成文字,却差点认不出来了。这是从文字向口语转换的问题。倒过来,将潮州话口头说的写下来,也有障碍:一是确实无字可写,二是不知有字可写。

潮汕名人|陈波儿

陈波儿(1910年-1951年),演员,人民电影事业的组织和领导人,广东潮安人。1929年在上海艺术大学读书时加入上海艺术剧社,从事左翼戏剧活动,主演了《街头人》、《梁上君子》、《炭坑夫》等剧。1934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电影处女作《青春线》,后与袁牧之共同主演《桃李劫》获得好评。1936年主演《生死同心》创造了一个正直、爱国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鲜明形象。1950年她倡导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潮汕名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海丰田墘镇(现广东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街道),原籍广东省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参与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潮汕话|潮州人, 你会说潮州话吗?

本栏9月25日拙文《潮州人,你自信吗?》谈了坚定潮州方言、潮州文化自信的话题,很快就有朋友给我泼冷水说,多少潮州年轻人已经不会讲潮州话了,还谈何“自信”?  这句话,真的是击中潮州方言的痛点。不得不承认,现实中潮州方言境况并不好。潮汕地区好多年轻人已经不爱说潮州话,或者不会说出流利的潮州话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成效十分明显。遗憾的是,出现了全盘否定方言的不良意识和做法,甚至有一些学

潮汕民俗|潮州端午习俗

潮州端午习俗  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究其端午由来,一方面,俗称农历五月别称为午;另一方面,每个月都有三个五,即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第一个五,是五月开端的五;又因为五与午谐音,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潮州端午习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潮州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赛龙舟活动

潮州登塘果条卷

潮州人爱吃粿类,粿条卷就是其中之一,粿条卷,顾名思义就是把粿条卷起来吃,当然中间要包上形形色色美味可口的馅。潮州登塘的粿条卷,馅料充足,将竹笋、白萝卜、芋粒、香菇丝、猪肉碎等爆炒,调上调味料,根据个人口味将这些准备好的馅料杂烩混合,然后用薄如蝉翼的乳白色粿条皮卷成一卷卷,最后在香喷喷的粿条卷上面淋上几勺芝麻油,撒上一勺葱猪朥,一盘秀色可餐的粿条卷便诞生了。 登塘粿条卷源于潮州市潮安县登

潮汕小吃|潮州春饼

潮州春饼,又名潮州春卷,是广东潮州特色美味的小吃。潮州春饼呈长方形,金黄美观,皮薄似一层酥沙,外酥里嫩,味浓香郁,为人称道。潮州春饼内陷主要是青韭、香芹等新鲜时令菜,再佐以肉丝、香菇碎、肉碎、豆腐丝等合炒成盘,也可酌量加香菇、肉类等原料,因人而异,随意搭配。其特点是皮酥脆,馅咸香,一口咬下去,只觉口齿留香,食欲大增。

潮汕小吃|汕头特色小吃糯米猪肠

糯米猪肠肠头第二段35厘米长约400克(不破、不裂),糯米300克,水发莲子150克,湿冬菇125克,中虾米100克,半肥瘦猪肉200克,味精5克,精盐5克,白酒10克,香菜25克,潮州甜酱2碟,水草2条。糯米先洗后浸,猪肉切小块用碗盛起,加入白酒、白盐、味精,腌过候用。冬菇切小块。猪肠洗干净,用水草先绑好一头,然后入料,把糯米(带少量水分)、猪肉、冬菇、虾米、莲子酿入猪肠,其长度约为猪肠的70%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潮阳区七月初七日,阿婆生

农历七月初七日,民间俗称为“七巧节”、“牛郎织女相会日”,有许多的习俗活动。但是,在我们潮汕,却不大理会这些,只称此日为“阿婆生(生日)”,沿袭至今,并相继祭拜。,阿婆,何许人也?相传乃古时的一位村妇,因其爱惜四邻婴幼,并乐为各家看管小孩,且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也有一套好功夫,深受大家的爱戴,美名渐渐远扬。当时朝廷皇宫中有一皇子,因病日夜啼哭吵闹不停,进食甚少,小生命危在旦夕。众大臣及御医们都

潮汕小吃 | 潮汕猪脚圈真的有猪脚吗?

潮汕小吃千千万,却对“猪脚”情有独钟。有这样的一种潮汕小吃,没有“猪脚”且胜于猪脚,一口下去让无数潮汕人回到童年,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外乡人味蕾。独具潮汕小吃魅力的“猪脚圈”为何如此出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它的独到之处。潮汕“猪脚圈”是一种油炸小吃,因外形酷似猪脚而被命名为“猪脚圈”。这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潮汕小吃,家喻户晓,几乎所有的潮汕人有品尝过它。外地人想要找到这种小吃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摊主大

潮安青龙潭

青龙潭位于广东省潮安县归湖镇白藤坑村凤溪下游凤南白藤坑段。潭水如镜,清净无染,清碧甘甜,蜿蜒若龙,岸边岩石奇布,大小冰臼云集,深浅不一,形态各异,清流潺潺从臼中流过。 青龙潭下游溪面宽阔,碧波荡漾,青山倒映,蓝天铺垫,游鸭戏水,飞禽添趣。竹筏从若水亭畔、听流阁前绕滩顺流而下。途中峰回路转,山路弯弯,山中岩石峻秀,林阴蔽日。游客可上岸游山、听泉、拉纤,体味旧时纤夫之艰辛与情趣。

潮汕美食之红焖明皮

红焖明皮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属于粤菜中的一种,因其色泽明亮,味道鲜美,浓香软滑,富有胶质,而受到广大美食爱好者的亲昵。用料: 发好明皮(俗称沙鱼皮)750克,香菇25克,北葱25克,虾米25克,猪肚肉500克,猪油50克,二汤1000克,姜10克,绍酒5克,酱油10克,味精5克,麻油0.5克,胡椒粉0.5克。制法: (1)将发好的明皮切成日字块状(5厘米2.5厘米)放入炒鼎下猪油,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麦秆剪贴画

潮州麦秆剪贴画工艺最初以编织物形式出现。乡村艺人用刚收割的麦秆,织成篮、笠、桌椅、轿子、扇子、骏马等小工艺品。后来逐步演化成麦秆剪贴画。潮州麦秆剪贴画的题材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水族和山水。表现形式有本色和套色两种。本色是指麦秆本身的金黄色、棕赤色,通过剪刻,贴在深色衬纸或薄板、绸缎上。套色则是将麦秆染上各种颜色,裁剪后粘贴于薄板上,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麦秆剪贴画有潮州刺绣的纤细,有中国画的

潮汕小吃|汕头特色小吃鲎粿(hòu guǒ)

鲎粿(hòu guǒ),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棉城、海门特有的传统小食。鲎粿原先是用鲎肉做馅料的一种粿,食用时将鲎蜾用油加热,让鲎肉馅露出,然后再滴几点虾露鱼露,吃口鲜美,风味独特,极具潮阳乡土味。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汕头的人们已经不用鲎肉,而是用花蟹小虾蚶小蛏子等近海软体动物替代制成鲎粿,风味依旧不逊鲎肉,海鲜味独特。基本介绍潮阳何时开始有鲎粿,未有查考,据现今八、九十岁的老人说,幼年时就有鲎粿了

潮州人的年夜饭: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

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而祭祖的菜肴中,卤水鹅可谓重中之重。要知道,卤味本身就是潮汕人的拿手好戏,过年也一定不能免。他们一般选用的是品种优良的狮子鹅,羽毛灰褐色或银灰色,腹部羽毛白色。头大而眼小,头部顶端和两侧具有较大黑肉瘤,鹅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一般的成年公鹅都有10-12公斤,分量十足。 过去,潮州人会在自家做这道菜把光鹅开腹取出内脏,洗净晾干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春节习俗

揭阳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见诸史载已有二千二百余年。她置戍守区于秦,建立县于汉(公元前111年),开了粤东建制的先河,是潮汕历史文化发祥地,素称“海滨邹鲁”。古揭阳从置县开始,通过辖区归属,官民迁徙等渠道,中原汉文化由北向南,经沿海、陆路传入,因此中原文化形成深厚积淀,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结合,诞生了既有中原文化特点,又有地方特色的揭阳文化。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广东沿海开放区的主要埠点侨乡,

潮州金山

金山又称金城山,位于城区北部、面临韩江,海拔60米,因形似覆釜而得名。金山曾为唐宋时郡、州、署所在地。  摩崖石刻是金山胜迹之一,现存石刻30处,或纪游、或纪事、或写景、或赋诗,以南麓偏西山坡石壁宋代书法名家米无章所书“第一山”,令人叹为观止。山上还较完整地保存有明初的古城墙。  金山摩石刻于一九八四年文物普查时仅存三十题,虽然如此,但其内容之丰富,历史价值之高仍不可低估。这些石刻中有宋代大书法家

红星闪耀时!百年前潮州为何涌现红色文化名人

为什么在当时涌现这么多潮籍红色文化明星?他们都作了哪些贡献?……7月7日下午,潮州古城分司巷内的青年文创中心,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潮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锦澍、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曹亚明、韩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丽华等人从各自的角度娓娓道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潮州红色文化群星的故事。  本场沙龙为“潮智汇”文化沙龙第十二期,由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