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南-潮汕名贤 陈伟南(1919—),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沙溪乡。香港爱国实业家。1936年毕业于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37年赴港谋生,当过店员和小贩。香港沦陷后回乡务农。1946年再度赴港,艰苦创业,先后创办香港星洲胶业有限公司、香港星洲贸易有限公司、香港屏山企业有限公司。他辛勤经营,诚实笃信,发展实业,成为港澳工商界的佼佼者。
陈元光-潮汕名贤 陈元光(公元657年—公元771年),光州固始人,生于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六日。”仪凤二年(677年)继袭父职,任玉钤卫翊府左郎将,永隆二年(681年),授玉钤卫中郎将(官秩正四品下),并任岭南行军总管。进阶正议大夫,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出生于颍川望族、开唐功臣门弟、将军世家。幼年时博览经书,贯通子史。长博通经史,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年十三,领乡荐第一。
陈唯实-潮汕名贤 陈唯实(1913—1974),原名陈英光,又名陈励吾、陈悲吾。1913年出生于潮安县官塘乡。1927年就读于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韩山师范),1931年毕业后执教于澄海县永新乡小学。1934年赴北平,进北平图书馆自修哲学,一年中读了许多中外哲学书籍,被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所吸引。
陈大羽-潮汕名贤 陈大羽(1912-2001),原名汉卿,其师齐白石为之改为陈翱,取字大羽。籍贯广东潮阳,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业学校中国画系,曾在潮洲、青岛等地任教。期间,经谢公展一位学生的介绍,得识齐白石并拜之为师,致力于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并兼及山水、书法、篆刻,四屋十年代,先后在上海美专、无锡华东艺专和南京艺术学院担任中国画教学工作。
陈子谷-潮汕名贤 陈子谷(1916.6.1—1987.6.9)左翼诗人。又名陈子鹄,广东澄海县人。泰国爱国华侨。 1929年从泰国回广东求学。1932年秋到北平,考入中国大学经济系,1933年转外国文学系。1934年12月去日本东京,参加东京“左联”,编辑“左联”机关刊《东流》的诗歌部分。
陈尧佐-潮汕名贤 陈尧佐(963—1044年),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今南充阆中),陈省华次子,其兄弟陈尧叟、陈尧咨皆状元。太宗端拱元年(988)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工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宋史》说他:“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志犹不衰。”咸平初,任潮州通判,咸平二年(999年)建韩吏部祠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宋仁宗时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尧佐又是水利专家。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现存词一首。
陈慈黉-潮汕名贤 陈慈黉(1843一1921年) 又名陈步銮,广东省饶平县隆眼城都前美乡人,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人。少即接管其父业务,1871年于泰国曼谷创设陈黉利行专营出入口贸易,陆续创设各火砻于曼谷。与族人集资创设陈生利行(后改为陈元利行)于新加坡,联泰国、新加坡、香港、汕头经营于一环;61岁时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成德学校。
陈智思:香港回归后经历很多风雨 幸好有国家作为强大后盾 7月1日卸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的陈智思,仍然很忙。他现在工作的重心之一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香港故宫文 …
陈波儿-潮汕名贤 陈波儿(1910年-1951年),演员,人民电影事业的组织和领导人,广东潮安人。1929年在上海艺术大学读书时加入上海艺术剧社,从事左翼戏剧活动,主演了《街头人》、《梁上君子》、《炭坑夫》等剧。1934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电影处女作《青春线》,后与袁牧之共同主演《桃李劫》获得好评。
陈璧娘-潮汕名贤 陈碧娘(?~1279年),亦作璧娘,祖父陈景肃,南宋绍兴知制诰,曾讲学于仙人峰石屏书院和渐山石榴洞;父陈肇,又名宗一,官至参知政事兼太尉同平章事,封兴国公;弟陈植,南宋末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从弟陈格,海盐卤簿。陈碧娘自幼知书达理,喜吟咏。
陶瓷微书传承人王芝文获“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广东仅一人入选! 11月8日,在亚太地区手工艺发展峰会暨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授予仪式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陶瓷微书)代表性传承人王芝 …
韩愈-潮汕名贤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饶宗颐-潮汕名贤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生于广东省潮安县。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精通诗、书、画、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硕果累累。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香港新一届行政会议成员名单公布,这位潮汕人获委任 据香港《紫荆》杂志报道,6月2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布新一届行政会议成员名单。新一届行政会议由政治委任制度下的21位主要官员及1潮汕 …
马发-潮汕名贤 马发,潮州海阳人,于宋德祐元年(1275)任摧锋寨正将。摧锋军原为南宋绍兴年间组建的一支地方独立部队,全军盛时兵勇多达七八千人,至南宋末尚有三四千人,然而到马发时,兵士却只剩130余人。但马发就是凭着这一点正规军的兵力,加上一些民兵,坚守潮州城达年余之久,并与强悍的蒙古铁骑鏖战一个多月,前后打了三仗,上演了潮人在宋元交替之际最为悲壮的一幕。
马大猷-潮汕名贤 马大猷(1915.03.01-2012.07.17),男,出生于中国北京,祖籍广东潮阳。物理学家,教育家,声学家,中国现代声学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创建者之一,中共党员,民盟盟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美国声学学会荣誉会士,《声学学报》主编。
麦贤得-潮汕名贤 麦贤得,1945年出生在一个船民家庭,广东省饶平县人。196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到广东虎门沙角海军联合学校学习。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学习非常刻苦。星期天、节假日,躲到山顶上,钻研机电原理熟悉术语数据。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毛泽东着作,以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提高很快。
黄仁勇-潮汕名贤 黄仁勇 (1762~1817)清代武状元。字智斋,学名良越,广东潮安古苍镇海阳县(今潮州市)孚中村。清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即为庆祝嘉庆帝登基特开恩科武进士第一人。福建莆田唐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七世孙,其父黄廷毅,是一老实本分农民。黄仁勇自幼胆识过人。因家贫,至12岁方才进本乡私塾读书。他既勤于学文,又喜习武。他使用过的练武石,最重的竟达300多斤。
黄奇遇-潮汕名贤 黄奇遇(1599-1667),字享臣,号平斋,晚年自号绿园居士,生于潮州府揭阳县广美(今属揭阳市榕城区),1628年(明崇祯)戊辰科进士,曾任固安县令、翰林院编修,清入关后,任南明永历朝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礼部和兵部尚书。晚年回乡终老,逝于揭阳。
黄旭华-潮汕名贤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海丰田墘镇(现广东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街道),原籍广东省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