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小被父母抛弃…到40岁后才一家圆满,甚至还结婚了!1例子告诉我:好的关系,才有好的人生体验

她从小被父母抛弃...到40岁后才一家圆满,甚至还结婚了!1例子告诉我:好的关系,才有好的人生体验

让我们像马克‧吐温曾告诫世人的那样生活吧──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直接影响他的幸福程度。

通常,我们在谈论恋情时,说的都是与爱人交往的愉快与心碎;谈论职场时,说的是同事间的竞争,以及和老板的关系维持;谈论家庭时,说的是与父母、与伴侣相处的点点滴滴……无论描述生活的哪一部分,似乎都离不开“关系”这个主题。那么,关系是如何影响我们人生的?

哈佛大学的罗伯‧威丁格(Robert Waldinger)教授在TED上曾分享过一个持续进行了七十五年的实验。实验的结论是:生活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把心力投入关系中,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周围人群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幸福程度。

实际上,哈佛大学的这项研究成果,正印证了大部分心理学流派的关系理论。大部分心理学流派都在强调“关系”的重要性,甚至有不少流派认为,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指数。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种观点。豆瓣网曾经有过一个很热的论坛小组,叫“父母皆祸害”,一群年轻人诉说着被父母祸害的成长经历,面对不堪回首的童年,他们无法做到与父母和解,他们甚至认为,不需要与父母和解,照样可以成功。

我不是专家,我不知道与父母的关系状况是否真会影响一个人的幸福程度,但我确实见证了不少因为改善与父母的关系,人生也随之改变的故事。

我公司曾经有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快四十岁了,但一直没能发展一段成功的亲密关系。她也谈过几段恋爱,但每每在结婚前夕戛然而止。

她几乎从不谈论家人,每年春节阖家团圆的日子,她会选择旅行;她的朋友圈从来没有家人的消息,我们都以为她是一位相当享受单身的女性。

有一天,她突然找到我,说:“团长,我要回家一趟。”她用的是一个陈述句,显然不希望我拒绝她。

我很愕然。当时我母亲的健康出现一些状况,我正想尽各种办法挤时间照顾母亲。她是公司一位重要的主管,我希望她能够帮我分担一些工作。

“能不能稍微往后挪一点时间?你知道最近我经常不在公司。”我跟她商量。

她踌躇良久,低声说道:“我担心下一刻就没有勇气了。”

原来,她从小就被父母过继给没有儿女的叔叔。因此,她一直认为是亲生父母抛弃了她,对他们有很多的怨气。工作后,她几乎跟家里完全切断了联系。

“这段时间,您对您母亲的照顾给了我很多触动,我想尝试一下,努力一下。”她的声音里明显能听出伪装的坚强。这股勇气并不坚定,我赶紧在她的请假条上签名。

一周后,她回来了,虽然满脸疲态,但眼睛里的神采非常明显。

“我问了父母,为什么选择送走我。父母告诉我,当时家里有三个孩子,叔叔没有孩子,很希望能有一个孩子。而我是老大,懂事,不会给叔叔添麻烦。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她说得很快、很轻松。

这次回家之后,她的运气似乎一下好了起来,不久后便结婚了,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

没有好的关系,就很难有好的人生体验

没有亲密关系的人的确也可以成功。我曾经跟一位美国心理学导师合作过,她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单身女性,是某个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

从专业的角度看,她很棒,讲课的风格、对个案的处理能力,都深受学生喜爱。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她绝对算是一位成功者。

我跟这位导师合作过一年,之后却遗憾地不再合作了。因为她认定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以改变的,于是,每当我们需要她根据市场回馈调整课程的时候,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比如教室布置的调整,都很难协调。一些事务上的协商经常演变成冲突,让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相当不愉快。

但她毕竟是一位很有专业素养的心理学家,所以她一直很坦诚,每次冲突后,都会对我说类似的话:“团长,我从来没有进入过婚姻,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我喜欢一个人生活,不习惯别人改变我的东西。”我听到了她的潜台词:你们只能按我说的去做。这种无法商量的合作关系,我只好选择放弃。

在条件来看,她是成功的,也许她也很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但人总需要与人相处,如果每次与人相处都不愉快,这算得上成功吗?

什么是成功?财富、权力、名声这些社会认同的标准吗?

一个人如果获得了平常人无法拥有的财富、权力、名声、地位,亲密关系不幸福,跟身边的人也没办法做到和谐相处,那财富、权力还能带给他幸福感吗?这种社会意义上的成功真的有意义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我看来,关系并不是人生的某一个部分,我们甚至可以说关系就是人生本身,因为我们就是在关系中体验生命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关系,就很难有好的人生体验。正如布芮尼‧布朗说的那样:“关系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

每一段关系都会经历十个阶段,你身处哪个阶段?

既然关系对一个人如此重要,那该如何拥有一段美好的关系呢?

从婚姻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关系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两个人从吸引到分开,通常会经历十个阶段。当然,一些自我价值高的人未必会走到最后几个阶段。

一、吸引期:

异性间的自然吸引力。

二、欣赏期:

荷尔蒙的影响,产生“光环效应”,只看得到对方的好,也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三、习惯期:

开始磨合,爱情变成亲情,两个人的好或不好都彼此习惯。

四、期望期:

对于无法习惯的部分,希望对方改变,希望对方变得更好。这个阶段的关系还是有希望的。

五、失望期:

当期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变成失望。这时,关系从正面、积极开始向负面、消极转变。如果失望加深,关系进入下一个阶段。

六、幻觉期:

随着失望的累积,很容易会给对方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然后搜集证据证明你的判断是对的,事实上这种证据是幻觉。

七、临界线:

临界线是一个犹疑的阶段,离还是不离,分还是不分,左右摇摆,是不确定的阶段。一旦跨越临界线,就是下一个阶段了。

八、确认期:

下定决心离婚或分开的话,就不抱任何幻想了。两个人分别搜集证据,来证实当时产生的负面幻觉都是真的。这就是确认期。

九、破裂期:

当搜集的证据足够到可以确认时,就进入这个阶段。大部分关系到这个阶段就结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比较低的话,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十、憎恨和报复期:

“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你让我没好日子过,我也不让你有好日子过。”于是有意无意地去破坏对方当下的生活。

这十个阶段的关系演变,也可以从两个人的谈话容中辨识出来。美国家庭治疗心理学家萨提尔女士发现,一段关系中,两个人从结合到分开,一般会经历下面几个阶段:

谈天气,谈事实,谈观点,谈感受,谈观点,谈事实,谈天气。

两个初识的人从谈天气到谈感受,到敢于在对方面前表达自己的脆弱,两个人之间的连结就发生了,这是关系最美好的阶段。

如果无法维持,一段美好的关系就开始朝相反的方向走。当两个人之间不再分享感受时,关系开始走向疏远。如果连自己的观点也不愿意表达,只谈论一些不可争辩的事实,甚至只谈天气,那这段关系就开始走向破裂了。

与父母的关系,是所有关系的源头

了解了以上规律后,我们就知道该如何修复一段关系了。两个人相处有希望就会有失望。在失望期,大多数人都不敢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期待和真实感受,任由失望不断累积,从而让关系进入幻觉期,一步步走向恶化,最终导致破裂。

因此,修复关系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一、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出现分歧,人们总喜欢讲道理、找对错。其实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在关系中讲道理,只有永远吵不完的架。你可能会赢了争吵,但会输掉关系。

相反地,如果我们能做到穿越观点,允许并接受分歧的存在,在感受层面才能与对方建立连结。婚姻是一种情感关系,我们要讲的是“情”,而不是“理”。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

二、把抱怨变成请求

我们太习惯抱怨了,而抱怨带有指责的味道。所以,我们要把抱怨变成请求。每个人对关系的另一方都会有所期望,假如双方(尤其是女性)都不愿意把内心真实的期望表达出来,告诉对方,而对方摸不清、猜不透你的期望时,期望就变成了失望,失望就会滋生出抱怨。

要知道,你不说,别人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你心中所想。如果能把抱怨变成请求,在失望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坦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期待,通常另一方会想尽办法去满足对方的要求,关系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三、勇敢地敞开自己

所谓亲密,就是你在另一个人面前没有恐惧。当我们能够敞开自己,毫无保留地坦诚自己,就能与对方连结。有了连结,才是真正的亲密。

两个陌生人都能创造一段关系,何况是处在关系中的两个人?只要你能拿出当初恋爱时的勇气,我想,没有突破不了的关系的。当然,如果你不愿意去尝试、去行动,关系就不会有改变。谁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在所有的关系中,最关键的是与父母的关系,这是所有关系的源头,我们从这里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并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任何关系中。所以,与父母的关系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两性关系、朋友关系,甚至是合作关系。要改善关系,最好从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入手。

我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幸福是否与接纳父母有关。我只知道,与父母的关系是众多关系的一种,大多数人际关系问题都可以从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中找到原因。

如果一个人能勇敢地去突破他跟父母的关系,那其他关系也会跟着改善,因为和父母的关系是一切关系的源头,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就是改变了基本的关系模型。

当然,我不强求所有人接纳自己的父母。但是,如果某一天你能鼓起勇气去穿越关系的屏障,去修复跟父母的关系,你的人生肯定会发生改变。因为,每一层关系的突破,都会让你感受到无穷的喜悦。

让我们像马克‧吐温曾告诫世人的那样生活吧──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