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备受婆婆欺负…成为婆婆后,对自己儿媳也异常严苛!为何你恨她,长大后却变成她?

她备受婆婆欺负...成为婆婆后,对自己儿媳也异常严苛!为何你恨她,长大后却变成她?

“我恨你,长大后却变成了你。”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比如主角小时候看到家人被杀害,对杀手恨之入骨,为了报仇,自己最后也成了杀人狂魔。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亦比比皆是,那些备受婆婆欺负的小媳妇,成为婆婆后,对自己的儿媳也异常严苛;那些对暴力的父亲恨之入骨的儿子,长大后比父亲更为残忍;那些恨母亲软弱的女儿,长大后比母亲更为软弱……

不要相信当事人说什么,要看他怎么做

教师节当天,我打开朋友圈,满满的都是对老师的感谢。其中夹杂着的一条却充满了对老师深深的恨意。

他说,他此生从未遇到过一位好老师,遇到的老师不是品行恶劣,就是不学无术。我看了感觉挺难过,不是为老师群体受到攻击而惋惜,而是因为这位仁兄明显已经变成了他所憎恨的那种人。

“我恨你,长大后却变成了你。”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比如主角小时候看到家人被杀害,对杀手恨之入骨,为了报仇,自己最后也成了杀人狂魔。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亦比比皆是,那些备受婆婆欺负的小媳妇,成为婆婆后,对自己的儿媳也异常严苛;那些对暴力的父亲恨之入骨的儿子,长大后比父亲更为残忍;那些恨母亲软弱的女儿,长大后比母亲更为软弱……

我们明明恨一个人,可是到头来自己却变成了和他同样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看起来非常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却一直在发生。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一次课程中,有位女学员问我:“团长,我身边很多朋友都说我很强势,不愿意和我交往。我的同事、合作伙伴也说我不好相处,不愿和我打交道。我明明十分讨厌那些强势的人,自己怎么可能还会强势?你觉得我很强势吗?”她那高亢的声调让我都感到了一丝压力。

我想起心理治疗师戴志强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永远不要相信当事人说了什么,要看他怎么做。”我想做一个实验,去探索个中奥秘,于是把她请到了台上。

她叫卫兰,职业化的穿着透出一分力量,目光坚定得有点咄咄逼人。她一上台,我就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能量场。我很欣赏她的坦诚和坚定,于是请她从现场的男学员中,挑选一个她认为强势的上台。

她很快选择了一位看起来高大威猛的男学员。我刻意要求那位男学员扮演一个说话强势的人,试着从气势上压倒她。可惜,这位男学员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他那种装出来的气势在卫兰面前弱爆了,整个谈话全在卫兰的掌控之中。

于是,我重挑选了一位看起来不苟言笑的男学员站到她面前,继续刚才的练习。这次我要求她不要说话,因为她一说话就会让自己变得更强,以凌驾于对方之上。

我要求她只是看着对方的双眼,体会自己当下的感受。结果,还没等男学员开口说话,她的眼眶就湿润了,双手不知所措,无处安放。

“卫兰,怎么啦?你现在是什么感受?”

“紧张……”

我慢慢靠近她,说:“紧张是可以的。好,我们来感受这份紧张,来看看紧张的背后是什么。你看着这位学员的眼睛,留意自己的感受。”

她溢满眼眶的泪水随即夺眶而出。

我轻轻问她:“流泪是可以的,你的眼泪在说什么呢?你从这位学员身上,看到了谁?”

她捂住胸口,哭着说:“我的爸爸。”

“尝试着把他当成你爸爸,看着他的眼睛,此刻,除了紧张之,你还有什么感受?”我试着引导她,陪她一起抵达自己不敢面对的黑暗之地。

“很无力,好恐惧,好害怕……”她说完用手捂住了眼睛。

我鼓励她把自己的情绪勇敢说出来,于是问她:“为什么你的爸爸会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我爸爸有病,脾气很坏,动不动就打我妈,还有我……我好害怕……”她啜泣着说。

“当你感受到这份害怕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继续问她。

“我不能像妈妈那样百依百顺,只会哀求和发抖。我好想保护妈妈,可是我做不到。我长大后一定不能被人欺负,只有变得更强大,才能保护好自己。”她的话突然变得有力起来,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你早餐吃了什么?”我突然用一种轻松的语调问她。

“呃……肠粉、鸡蛋……还有青菜。”她奇怪地看着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突然问这个无聊的问题。很明显,她已经从小时候的状态中抽离了。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意义,在于你得到的回应

我把她拉到了另一个位置,请她看着刚才自己站立的地方,问她:“刚才那里有一位叫卫兰的小女孩,为了保护自己,她当年做了一个决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被人欺负。你看到了吗?”

“看到了,”她怔怔地看着刚才站立的地方,仿佛那里有另外一个自己。“她很努力,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什么事情她都靠自己,她不得不这样做,但别人只看到了她表面的风光,没有人知道她背后的付出。”

“我看到了!我知道卫兰不容易。可是她当年让自己变得强大的本意是不想被人欺负,并不是去欺负别人。你看今天的她是不是越来越像她父亲了?她只是还没有动手打人而已。”我试着让她从抽离的位置重新看清楚自己。

“我只是想保护自己,我并没有像父亲那样伤害别人。”卫兰并不认同我说的话。

“不管你出于什么原因,你的行为虽然还没伤害到别人,但已经让人感觉不舒服了。你的朋友和同事不是说过你很强势,不愿意和你靠近吗?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意义在于得到的回应。”我想让她看到更多,于是接着问:“你怎么知道当年父亲的行为不是出于自我保护呢?”

后面的过程,我就不一一叙述了。卫兰开始明白了,她之所以讨厌强势的人,是因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爸爸。而为了保护自己,她又变成自己曾经无比憎恨的爸爸那类人。

人生是自己的,放下仇恨,才能拯救自己

卫兰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为什么我们恨一个人,最后却变成了“他”的原因之一。

大家也许知道中、西医的一些基本常识。西医会使用对抗的方法治疗疾病,例如感冒时,会使用抗生素对抗和杀灭细菌。但细菌会产生抗药性,变得越来越强大,于是,抗生素也必须越来越强大,这就出现了细菌与药物共同更新升级的现象。

我们的思想也是一样,当你恨一个人时,你会本能地与他对抗。而最简单有效的对抗方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于是,别人伤害了你,你恨他,为了跟他对抗,你用同样的方法去伤害他,结果你变成了他;伴侣不爱你,你恨他,为了与他对抗,你也开始不爱他,不知不觉中,你就变成了你曾经恨的那种人……

这样的争斗难道就没有终结的一刻吗?中医的治疗理念也许可以借鉴。中医不主张与细菌对抗,而强调固本培元。当一个人身体底子好,元气充足、生命力旺盛时,他自然百毒不侵,何须去与细菌对抗呢?

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你恨一个人,最后却变成了你所恨的那种人。与其耗费心神去恨一个人,不如像中医那样固本培元,让自己的生命力变得更加健康、强盛、有力,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细菌”又何足道哉?

冤冤相报何时了?我并不反对报仇,有仇不报非君子!但如果用憎恨的方式报仇,不但不能解恨,反而会伤害到自己,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报仇方式。

我只是希望大家能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人生是自己的,放下仇恨才能拯救自己;放下仇恨,自己的人生才能海阔天空、越活越好。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方式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