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毕业名校,选择工作…包括老公,竟都是爸爸一手安排!女儿叹:我像演员,爸爸是我人生的导演

她毕业名校,选择工作...包括老公,竟都是爸爸一手安排!女儿叹:我像演员,爸爸是我人生的导演

每当大学入学考试填志愿的时候,总有家长会问我:“孩子选什么系好?”因为这个问题,经常有家长、孩子闹得不可开交。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多年前遇到的一个案主。

她是我的一个学员,声音轻柔,安静乖顺,很少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老实说,在她讲述自己的故事前,我并没有注意到她。但是,她一开口,却让包括我在的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我一直觉得有一天我一定会闯祸,闯一个谁都无法挽回的大祸,完全打破我目前的生活状态。”她轻声说着,双手拘谨地放在膝盖上,眼里闪耀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光彩。“到那时候,我爸爸肯定会震惊。”说到这,她捂着嘴吃吃地笑了两声。

她名校毕业,丈夫年轻有为,夫妻俩都是公务员,之前的人生平顺得让人嫉妒。而她却像被宠坏的公主一样,一心只想摔烂自己美丽的洋娃娃。我在心里忍不住追问“为什么”。

她接下来讲述的故事让我心痛。她说自己就是一个演员,爸爸就是她人生大戏的导演。在爸爸的指导下,她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她的生活一直被爸爸安排得妥妥当当:从幼儿园到大学,念什么系,选择什么工作,包括现在的老公,都是爸爸一手安排的……

控制一个人,就是他反抗你的开始

 

从理智的角度看,她确实在走一条最优的人生道路,以爸爸的能力和资源,她走的每一步几乎无可挑剔。可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内心总涌起一股反抗的力量,其实她并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于是,“闯一个祸让这部大戏结束”的念头在她的心底变得越来越强烈。

 

也许你会经常听到有人对你说“这是为你好”,他们可能是父母、爷爷奶奶、老师或者那些“经验老到”的人,他们以“这是为你好”为由,安排着你的生活,导演着你的人生。但这真的是“为你好”吗?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肯定熟悉,但大禹父亲治水的故事却不是每个人都知晓。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水灾氾滥,庄稼被淹,房子被毁,老百姓深受其害。大禹的父亲鲧一心想治理好水患,但是花了九年时间也没有治理好,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

 

结果洪水冲垮了堤坝,淹死了更多人,造成了更大的损失。舜接替尧当部落首领后,发现鲧治水不当,便杀了鲧,让鲧的儿子禹接着去治水,这才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禹改变了父亲鲧的治水方法,他开渠引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农田,化害为利。结果我们都知道,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水患,并因此受到百姓爱戴,继承舜的位子,成为首领。

 

同样是治水,不同的方法,完全不同的结局。治水如此,“治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鲧治水的方法其实是一种控制。什么是控制?为了安全或其他目的,透过人为的力量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就是“控制”。比如鲧,他想控制洪水保一方百姓平安。

 

但是,控制一定会带来反弹──当这两种力量对抗时,不仅消耗了自己的力量,而且万一有一方失败,就会带来更大的灾难。鲧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人对物是控制,人对人就是操控。“操控”就是违背他人的意愿,强行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可是,控制一个人就是他反抗你的开始,而且会带来反弹。

 

比如上面说的那个案主,她之所以一直想闯祸,是因为她过往的人生一直被父亲操控着,在她乖顺听话的表下压抑着一股反抗的力量。

 

只是,这股力量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突破控制。我们可以想见,一旦这股力量冲破父亲的操控,这个表面光鲜的家庭就岌岌可危了。乖孩子内心那股反抗的力量一旦爆发,破坏力绝对让你难以想像,因为作用力越大,反弹就越大。

 

“安全感”是内心平和、放松、稳定、自由的感觉

操控一个人的代价如此之大,可为什么我们还那么喜欢去操控别人呢?特别是父母对孩子。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父母为什么偏偏喜欢以爱为名,对孩子行操控之实呢?操控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操控的背后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要,是指人们从恐惧与焦虑中解脱出来后,内心那种平和、放松、稳定、自由的感觉。它是对可能出现的、关于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面对事情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当一个人安全感匮乏时,为了增加自己的确定感和可控感,他就会不自觉地操控身边的人,特别是那些弱小者,让别人按照他的意愿去做事,甚至是过一生。他以为这样是“为你好”,其实,他只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掌控感和确定感,让自己感觉更安全而已。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时,他会相信自己有能力不断提升生活中可控的部分,也有能力去因应生活中不可控的未知,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做好自己的事情。

 

他也无须借由操控别人来确定自己是安全的,这样,在他身边生活的人才能够真正活出自己,享受自由惬意的人生,否则,只会成为操控者的傀儡。

 

所以,一个人是否拥有足够的安全感,直接决定了他身边人的生活品质。

 

安全感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精神分析流派认为,安全感与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状况有关。一个人在成长早期如果能够获得父母或其他重要看护人很好的照顾,他就会感觉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反之,就会缺乏安全感。

 

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路,不要去操控他的人生

既然安全感这么重要,那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感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找心理师或走进课堂,来疗愈自己内在的匮乏。

 

第二个办法来自心理学的着名实验──“毒蜘蛛实验”。研究发现,多数人面对毒蜘蛛时,内心会充满恐惧。但是当这个人说出“我很害怕”的时候,他心中的恐惧就会大幅度减少。所以,说出自己的担心,恐惧感就会减弱。

 

比如,那些总想操控自己孩子的家长,如果他能够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担心:“孩子,我担心你自己不会填志愿,选错了系,以后找不到好工作。”“孩子,我对你的未来有一点担心。”……当他能坦露这份担心时,就能减少自己的不安全感,从而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

 

第三个办法来自大禹治水的启发。前面我们说过,鲧治水用的方法是修筑堤坝,是“堵”;而大禹用的是疏导的方法,是“引”。虽然父子俩面对的都是洪水,是同一股力量,但因为使用的方法迥异,得到的结果也完全不同。

 

不安全感跟洪水一样,都是一股力量,如果压抑它、控制它,当力量变得强大了,就总会有控制不了的那一天。与其控制,不如像大禹那样引导,让这股力量变成激发我们成长的动力。

 

人之所以会感到不安全,是因为自己太过弱小;如果自己变得强大了,自然就感到安全了。同样是恐惧,它可以成为操控别人的原因,也可以成为让自己变强的力量。

 

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光有善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方法。当我们都以“我是为你好”为理由,去操控别人的生活时,善良就会成为伤害他人的理由。我们要从操控这种行为背后看到自己安全感的缺失,并承认、接纳这个事实,这样,你身边人的日子才能好过一点。

 

也许你会说:难道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我不应该给他一些引导和控制吗?我并不是要求家长们放任自己的孩子。对那些真的会危及人身安全的状况,我们还是要去控制,需要帮助孩子学会规避。

 

只是大多数时候,人们的操控并不在这样的范畴里。而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路要走,企图控制孩子,让他按照自己期望的那样去成长,很有可能会牺牲掉孩子的人生。你可以给予建议,但不能一味控制,要懂得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允许孩子──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

 

但愿更多人能意识到这一点,也希望每一个面临人生选择的孩子都能够自主地进行选择,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