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潮水的来处,方能看清潮流的方向!南方日报: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支脉
▼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潮州期间,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并深情嘱托我们要“研究好、呵护好、建设好”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如何理解“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这一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潮州文化的历史渊源是什么?其精神内核和价值体系是什么?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支脉的潮州文化,其未来之路该如何走?系统性地研究、梳理好潮州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任务,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团结海内外众多“潮州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大的力量。潮人随潮水遍布四海。溯源潮水的来处,方能看清潮流的方向。历经几千年积淀而成的潮州文化,因源远而流长,因根深而叶茂。
潮州古城作为潮州文化的核心区,“山水洲城桥”完备。林文强摄
从化外之地到“海滨邹鲁”
泱泱中华大地,巍巍华夏九州。潮州,位于五岭以南,广东的最东部,大海在其南,群山拥其北。潮州人以“省尾国角”自嘲所在的这方土地,但数千年来,潮州一直与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文化进行着强有力的互动。潮州文化从何而来?首先是独具特色的本地土着文化。距今8000年的象山文化是在潮汕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象山人类过着海上捕捞采集鱼虾贝类的生活;距今6000—5500年出现的陈桥文化,表明陈桥人已能打造石器和烧制陶器;距今约3400—2900年出现的浮滨文化,显示浮滨人已经踏进青铜文明的门槛,能够制作大型的陶器,发展海上交通和贸易。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潮汕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化外之地,北方中原政权陆陆续续通过驻军、建制等方式开发潮汕,但直至隋唐,潮州土着少数民族的势力仍然顽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从“九重天”到“路八千”,韩愈当时必然是心怀不甘的,但到潮州后,韩愈治鳄兴学,是潮州与中原文化进行正式接轨的重要标志。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武夷山脉在潮汕北部相遇,一道余脉转向西南伸进南海,成为横亘在潮汕西北部的莲花山脉,将潮汕与珠江流域在地理上区隔;一条韩江联结上游的汀江与赣江,“大海在其南”为其勾勒曲折的海岸线。潮汕地区大多数时间属粤,但其文化却与广府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从地理环境上看,潮汕的确属于“省尾”,但也因其“省尾”的偏僻和与广府的阻隔,使得潮汕能与接壤的福建在地理与人文上直接往来。
潮绣。南方日报记者 苏仕日 摄
宋代,韩江三角洲的开发利用,使本区的生存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来潮任职官宦落户和大批闽人直接移居此地。中华主流文化以闽文化为中介,对本地区影响的力度加强。据饶宗颐总纂《潮州志民族志》统计,宋代移民的家族共有41个,大多来自闽地,间或来自他省,基本上是官宦落籍。这些宦仕世家,又有很多成为本地望族,如陈氏、林氏、黄氏、蔡氏、彭氏、袁氏、郑氏、萧氏、方氏、刘氏、张氏、魏氏、丁氏等。宋元之交,二帝播迁,自浙闽入潮州,又往西去,有一部分随跸的军民散居在这里。伴随族群南迁,带来了文化、习俗、礼制等的传播,带来了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式,陶瓷业也开始崛起,海上航运和商贸活动的活跃使得潮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宋代,莅潮官员秉承韩愈善政,致力办好府县儒学,发展书院和社学、义塾,使潮州“庠序大兴,教养日盛”“第进士者衮衮相望”,潮州文教一直居全省前列。潮州应举的人数从绍兴二十年(1150)不到2000人,至南宋后期已超过万人,潮州其时在籍人口为10余万户,平均每10户就有1人参加考试。有宋一代,潮州一共有140人登进士第(其中正奏进士95名、特奏进士45名),仅次于广州,比第三名韶州多了近一半,为全国进士及第较多的州府之一。两宋时期,中国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南宋迁都临安,使中国的政治中心于此后百余年间也滞留南方,这无疑又加强和稳固了已成的格局。潮州抓住这个机遇,得到快速发展的机遇,逐渐成为“岭南名郡”。移民规模不断扩大,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借助着学校教育和科举,士大夫文化渐成潮州社会文化主流,宗教信仰越发多元化。在官员、士绅和普通百姓共同的努力下,潮州成为一座颇有规模的美丽的城市,被誉为“海滨邹鲁”。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赞叹潮州:“开封疆虽隶于炎方,文物不殊于上国”;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游览潮州后,在《揭阳道中》写道:“地平如掌树成行,野有邮亭浦有梁。旧日潮州底处去,如今风物冠南方。”
历代传承让潮州成为“中原古典文化活橱窗”
牌坊街上,一座座牌坊次第铺开,铭记着潮州历史上的先贤与英杰,彰显着中华民族忠孝友亲的价值取向。明朝嘉靖年间,潮州知府丘其仁在任期间主持修建十相留声坊,为常衮、李宗闵、杨嗣复、李德裕、陈尧佐、赵鼎、吴潜、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十位宰相立坊标榜。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因拼死抵抗元兵、保留民族尊严而被称颂。他们三人抵达潮州时,已是宋王朝油尽灯枯之时。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经济文化发达,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在中国古代史上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南宋将士们在潮州谱下慷慨壮烈的一曲悲歌,这曲悲歌是封建时代“登峰造极”的戛然而止,而潮州成为其终笔处。文天祥等人宁死不屈的气节、倾其所有拱卫幼主的忠心没能换来宋王朝的延续,心中或已然知晓大势已去,但仍然撑着士人阶层最后一点骨气,且带领着潮州人民英勇抗元,出现了马发、许夫人、陈吊眼、陈壁娘等令人动容的义士。温文尔雅的潮州,在忠于国家方面都表现出了杀身成仁的激烈气节,这也清晰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儒学不断发展,到了明代,王阳明心学兴起。潮州成为心学的重要传播地,当时有“潮州学派”之说,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念广为潮人接受,潮人讲求实际,注重实践的文化品格或许与此息息相关。明代,潮州人才辈出,读书蔚然成风。在潮州继承王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有薛侃和户部侍郎林熙春等。科举成就在全省中处于前列。明代,潮州共考取进士160人,举人162人。特别是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1544),广东进士10人潮州得其7,更涌现了“明代前七贤”“潮州后八贤”“潮州后七贤”。从观念、礼制、习俗,到工艺、饮食,潮州文化体量之大,规模、传播之广和文化层次之高,在全国地级市实属罕见。其别具一格、自成体系的独特魅力,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整传承,令人为之惊叹。潮州文化的特色在于自成体系,繁复多样,历代传承让潮州成为“中原古典文化活橱窗”、中华文明活化石。潮州拥有繁复多样的文化品类,潮州文化特色鲜明、百花齐放;拥有精益求精的文化品格,精致、精美是许多人对潮州工艺美术的评价;拥有原真鲜活的文脉传承,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留存历史文脉,“见人见物见生活”,“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潮州文化内涵丰富。潮州古城文化核心区的建制形态,体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传统习俗中,传承“崇文重礼”中华文化基因;宗祠、庙宇、牌坊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彰显中华民族忠孝友亲的价值取向;潮州工艺美术品种丰富、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审美水准;海内外潮人开拓进取,形成成功的潮商群体,文化上依然有强烈的民族认同。
潮州木雕。受访者供图
潮州方言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潮剧作为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是中国戏曲的一朵奇葩。潮州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在民间活生生的标本,有“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瑰宝”之称,保有许多古代的曲牌、有中原地区已经失传的“二四谱”。在潮州,许多民间礼俗仍然保留传统。小孩到了十五岁,父母都会为其举办“出花园”仪式,亦即潮人的“成人礼”。又如婚礼,古代的婚,指“昏”,有黄昏娶亲的讲究,在潮州这一传统仍基本保留。潮州工艺美术用料讲究,不惜材料、不计工期成本,潮绣多用金银线绣龙凤,潮州木雕要贴上金箔。潮绣、潮州抽纱、潮州木雕、潮州石雕、潮州陶瓷、潮州剪纸、大吴泥塑、潮州嵌瓷、潮州麦秆画等40多种工艺巧夺天工,特色浓馥,贯穿于潮人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讲究”与“精细”的继承,是潮州文化精神的物化形式,展现着中式美学,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总之,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支脉的潮州文化,不管形式如何多样、传承如何久远,始终保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美追求和家国情怀。中原文化几次集中南迁,在粤东凤凰山环绕的韩江平原,经过一代代潮州人的传承坚守、融合创新、传播发展,形成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潮州文化体系。潮汕平原的这些文化标本,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潮人出海丰富潮州文化
人们常说“海外一个潮州”,以表示海外潮人的大量存在。从最初的东南亚到之后的美国、欧洲、大洋洲,潮人足迹的散布,是华人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关于潮汕这一族群故事的延续。隋唐时期,潮州人已开始乘船过海贸易,之后一批批潮人陆续在东南亚一带落户。清代康熙之后,海上贸易得以恢复并趋活跃,规模不断扩大,“红头船”也在当时成为了潮商的文化象征。与海上商贸相关,海外移民规模不断扩大,形成18世纪后期潮州人向东南亚的第一次移民高潮。1860年汕头开埠以后,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潮人向东南亚移民的人数迅速增加,于是出现了第二次移民潮。广袤的海洋赋予潮人天生的冒险精神,人多地少的窘境又迫使潮人出海经商和移民海外的风气炽盛。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和潮人下南洋,潮州文化自然走向海外,具有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潮人下南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海外移民壮举,其移民人口之多,涉及地域之广,移民时间跨度之长,在全世界都属罕见。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海外潮人社会逐步形成。据《潮州市志(1992—2005)》记载:2005年,潮州市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大概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移居海外的潮州人中,新加坡占42%、泰国33%、马来西亚7%、印尼4.4%、越南4.6%、美国2%,余为老、柬、加、法、英、文莱、澳大利亚等国。潮州文化是一个动态开放体系,是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长期相互影响、碰撞交融而形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华夏正音”以其强大的文化基因、族群规模化传播而始终保持主基调。而且,中原士大夫这一独特族群的到来,使其既具有“安分守纪”“追求精致”的文化性格,也使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坚守、回望和传承自觉。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也让这种文化较少受到外界冲击,得以更全面完好地保留。
潮州工夫茶是海内外潮人的生活方式。受访者供图
在自成体系之后,由于潮人的迁徙,潮州文化向海外传播,同时吸收其他文化的因素。海外潮人在所在国继续实践着潮州文化,游神赛会、喝工夫茶、听潮剧、举办潮州节,同时他们又将所在国的建筑特色、饮食风味带回潮州,不断丰富着潮州文化。海外潮人是潮州文化中不可获缺的重要部分。移居海外的潮人,以侨批为纽带,与本土保持着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也将潮州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尤其在东南亚,海外潮人建宗祠、过民俗节日,把潮州的习俗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目前海外潮籍(原潮州府辖属地区)华侨华人及其后裔约1500万人,遍布世界五大洲,占全国旅外同胞的五分之一。旅居海外的潮籍乡亲传承潮州人忠孝崇文的美德,爱国爱乡、情系桑梓,为所在地社会的繁荣和祖国、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潮团之潮,源于潮州;年会归潮,根深叶茂。当下,潮州市正全力以赴申办2024年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是海内外潮人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侨”字号国际盛会,是世界潮人大团结、大发展的标志。潮州是潮州府城所在地,潮州文化的发祥地,更是海内外潮人的共同精神家园。6月26日上午9时,国际潮团总会第二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团长暨秘书长会议将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届时,将由符合投票资格的会员单位以不记名投票方式从潮州市、汕头市、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菲律宾潮汕总商会、柬埔寨潮州会馆5个单位中选出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主办单位。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支脉的潮州文化,是一幅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更是一本通向未来的“宝典”。潮州古城作为潮州文化的核心区,“山水洲城桥”完备,“三山一水一洲”守护着古城。而潮州多年来,遵循着严格控制古城整体风貌的原则,让古城完整地保存下来。当下,潮州仍葆有古城山水的原真性,古城格局、建筑肌理原真性与古城生活的原真性。潮州人在古城生活、工作,这是一座活着的、有烟火气、人情味,有温度的原真古城。潮州文化全方位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形态,山水宋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精湛丰富的工艺美术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文化审美水准,独特的民俗传统保留了中华民族忠孝崇文的气质精神,精工细作、独具风味的潮州美食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生活、乐观上进的气质。籍此,真诚地邀请各地各界人士走进潮州、体验潮州文化,让我们一起在这座活着的千年古城中,品味历史,滋养当下,共创未来。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