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黎明洞-潮汕旅游景点;
▼
中国有四大名洞,神奇瑰丽,壮观之至,再加上先进旅游业的“操盘”,使得原本天然的溶洞更加绚丽多彩。与熙熙攘攘的名洞不同,在神州大地上,还有不少像潮汕美景“黎明洞”一般,虽默默无闻,却也承载了不少文化底蕴。
黎明洞原名石厝洞,位于汕尾市捷胜古镇的一个小山岗。听说此洞地形奇特,洞中有洞,门中有门。周遭磐石环抱,古榕萦绕,洞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是一个别有洞天的天然石室。与石厝村邂逅,便一定要前往瞻仰“黎明洞”。走过几条村道,不一会就抵达山下。拾阶而上,一片苍翠尽收眼底,让人想起诸如“常恨春寻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的诗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代捷城名士刘学倜在北洞门题刻的一副对联,联曰:“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万年芳。”横批:“阃外光华”。一入洞顿觉豁然开朗,多块巨石重叠相彻成屋舍,有两百平米那么大。在石头间隙处,还残留旧日墙角。几缕阳光从石缝隙挤了进来,使得洞内光影斑驳,很是寂静。睹物思人,心里总有难以掩饰的缕缕情绪。到底什么样的高雅隐者,将以石厝村命名的石洞冠以“黎明”这么有韵味的名字?又是什么样的神秘隐士,竟能将自己的才华托付于曾名不见经传的石洞呢?
任何一个普通石洞被冠以“艺名”相称,最终都被发现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里有那么几个涵养深厚的人。与“黎明洞”有些无厘头关联的人之一,当属红极一时的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先生,或许有朝一日影迷们为纪念他光辉的过往,心血来潮找个美轮美奂的天然洞穴,美其名曰“黎明洞”,不过至少眼前这个“黎明洞”可真与黎明先生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最早隐居于此的,是陆丰甲子镇人氏廖天佐。不知他是否跳过故乡远近闻名的甲子英歌舞,这个无从知晓,但要说他的才华,却是有据可循。廖天佐生于明代,十余岁就中了秀才,后来遇事不淑,屡求功名而不得,空有一腔报国热血无处施展。于是抛弃功名利禄,来到石厝洞隐居,并改名“黎明洞”,自称“一窑天居士”。一则想表达朝中黑暗,仅此处有光;二则后人猜测,也有谐音“离明”的意思,远离明朝。
要说一个人隐居于此,那得是多么寂寞无趣的事情,更何况那时候的廖天佐可正值青年,指不定哪天寂寞难耐还是会被现实折服,重返名利场。幸运的是,久违的知己到了。相传明朝皇帝崇祯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争名妓,三桂引清兵进关,致使明廷崩溃。明将刘锷兵败,逃落到捷胜古城。但见石厝洞地形如此古怪,三面环海,一面靠九百岭山脉,从石厝洞山崖顶向下眺望,来往商旅兵丁尽收眼底,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于是,刘鄂便投奔看破世道的仁人志士廖天佐,从此二人相伴隐居在黎明洞。北洞门横批“阃外光华”与这“黎明洞”殊途同归,黑暗朝政倒真是无暇光顾这石洞处专属于他们的一线光华。
黎明洞的东南门三字已经毁坏,从东南门出来再往上走,穿过怪石嶙峋、芳草萋萋的一段小石林,就会看到洞顶一块平坦的巨石,刻有一副棋盘。清朝取得政权后,也有清兵过来请二位出关,从一入石厝山开始直到进洞,一路兵丁都仿佛步入迷魂阵,最后无得而返。此时的二位友人,正匿于此棋盘处博酒吟诗,他们是明朝的忠臣,又享受隐居的闲适,岂会轻易折服。彼时意境,也只有文人墨客如此洒脱了吧。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