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汕头铁路建设引领全国-潮汕历史文化;
▼
清末民国汕头铁路建设引领全国
潮汕铁路通车典礼
历史上汕头在铁路建设方面曾经引领全国。如1906年正式修建通车的潮汕铁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华侨集资创办的铁路,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留下光辉一页。潮汕铁路成为沟通汕头、潮州乃至梅州、闽赣一带的交通大动脉,加快了汕头与腹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至民国初年,随着汕樟轻便铁路和汕潮电车铁路的相继建成,汕头商贸空前繁荣,至20世纪30年代,汕头商业之盛位居全国第七位。港口年吞吐量最高达675万吨,位居全国第三位,汕头成为五岭以南第二大繁荣城市。其中1916年正式开工,历时七年、全线长达18.5公里的汕樟轻便铁路,笔者今年初已在本版作了介绍。现介绍清末民国时期潮汕铁路及汕潮电车铁路的建设概况。
潮汕铁路
1860年汕头正式开埠后,海内外侨商蜂拥而至,投资铁路等各种交通基础设施。潮汕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华侨集资创办的铁路,正式施工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8月,干线完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南起汕头,北迄潮安,全长39公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又修筑了3公里的意溪支线,合长42公里。创办者为梅县籍印尼华侨张煜南(榕轩)、张鸿南(耀轩)兄弟。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原籍广东大埔县的印尼华侨张弼士任闽广农工路矿大臣后,奏请招商兴办铁路被清政府采纳后,便邀好友华侨富商张煜南和张鸿南回国商谈投资兴办铁路问题。他们回国后,召集其他绅商共同商订潮汕铁路公司章程和筹组公司有关事宜。张煜南、谢荣光合认股100万银元,吴理卿、林丽生合认股100万银元,共200万银元作为股本基数(后共集得股银302万银元)。并推举张煜南为公司董事长。
为筑好潮汕铁路,清朝铁路大臣盛宣怀向张煜南介绍我国著名铁路专家詹天佑(时供职于山海关内外铁路总局)负责这条铁路的工程设计。光绪三十年(1904年)3月,詹天佑接受设计潮汕铁路的任务,一行六人来到汕头勘查地形。詹天佑从地形水陆各方面进行详细勘测,设计出第一个方案,认为沿韩江建铁路效益更加全面,时估计200万元。不料节外生枝,当时投资铁路的另一大股东林丽生勾结英商太古洋行及日本商人爱久泽直哉,以估价180多万元的低价理由,否定了詹天佑的设计方案,将铁路承包权掠夺转让给日本人。日本三五公司设计了潮汕铁路新方案,改从潮州的西面南修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8月19日正式施工。12月,工程进行到庵埠一带,需要迁移附近坟墓。文里乡父老乡亲不同意,提出改变路线,引发纠纷。16日,汕头、潮州交界的湖头市农民被日本施工人员欺压,乡民起而反抗,打死了两个日本人。日本驻汕头领事出面交涉,清朝两广总督迫于压力也派人前来查办,惠潮嘉道、潮州府、海阳县、澄海县的地方官都到庵埠来处理这一案件。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6月,当局强杀了乡民陈元贞、杨阿会,将提出改变路线的文里乡乡民杨元荣判处监禁5年,并强迫当地杨姓、陈姓各赔偿1万元,月浦佘姓赔6000元,共2.6万元,把事件压制下去,工程继续进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历经风波的潮汕铁路终于竣工通车,原先詹天佑的设计方案,估算工程才投资200万元。日本三五公司修筑的潮汕铁路,最后工程费竟达302万元之多。
潮汕铁路汕头站
潮汕铁路的建成,开辟了粤东地区的交通新格局。当时汕头不仅是粤东地区的交通要道,还是赣南、闽西一带出海的咽喉。建成之初的潮汕铁路因控制福建西南及广东东部出海要冲,营业额甚为可观,日均货运量约为100吨以上,收入几乎可以和日本北海道的铁路相等,是当时中国营业状况最好的铁路之一。潮汕铁路的建成,加快了汕头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给汕头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便利。由于汕头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韩江上游的梅县、兴宁乃至闽赣一带的物资均需通过汕头转运。汕头沦陷前几个月,潮汕铁路担负起抢运食盐二千吨以上的任务,解决了后方人民的淡食之虞,成为潮梅人民的生命通道。
1929年后潮汕铁路由商办改为官办,1933年广东省政府曾筹划从广州修建一条接驳潮汕铁路的铁路线。1937年又计划将潮汕铁路向北延伸经梅县至江西赣州。但由于“七七”事变,全国形势骤变,计划又因此搁下。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汕头成为华南地区最后一个对外联系的口岸,大批海外抗日物资均由汕头港转运中国内地。为切断中国的补给通路,1939年6月,侵华日军从陆、海两面突袭汕头。6月16日,为防止潮汕铁路落入日本人手中,潮汕铁路被广东省保安处和第四战区汕头前敌指挥部下令拆毁。同月21日,汕头沦陷,潮汕铁路落入日军手中,疯狂的日军将剩下的部分铁轨劫运回日本制造武器。潮汕铁路由此结束了经营33年的火车运输历史。
潮汕铁路是我国首条由华侨集资创办的商办铁路,它比1909年动工的四川商办川汉铁路早5年,比1913年旅美华侨陈宜僖集资建成的新宁铁路早7年。
汕潮电车铁路
1919年,潮阳县绅陈坚夫、陈毅夫兄弟二人鉴于汕头到潮阳海道及练江水运迂缓,向政府申请兴筑汕潮铁路。铁路起自与汕头隔海的蜈田乡,经潮阳县城东沿练江北岸抵达贵屿镇,全长58公里。计划分三期完成,第一期资本预定100万元,资本大部分由陈氏兄弟负责,仅修筑棉城镇后溪码头经东山至龙井一段窄轨铁路,长5.8公里。工程兴建于1924年,由潮阳县人、曾留学日本的工程师陈心余设计施工。1927年12月,耗资100万元的汕潮电车铁路首期正式完工,铁路为狭轨式,故称汕潮电车铁路。陈毅夫任经理,特聘德国人当技师,员工160余人。第一期工程后溪至龙井段竣工通车,全长5.8公里,路基宽6米,铁轨宽1.2米,拥有汕头谦德洋行进口德国机车1台,客车12厢(可载600人)、货车6厢。后溪原为汕潮电船码头所在,至龙井之间河流比较淤浅,不便通舟楫。所以电车将行车时间与电船配合,发挥了较大作用。
汕潮电车铁路公司开始通车时每日收入平均300余元,收支平衡,后来由于广汕公路通车,行人旅客纷纷改道,铁路营业大受打击,连年亏损。1933年不得已停业改为手推便车,由原公司员工自行维持。1938年,日军南侵逼近汕头,公司奉重庆国民政府命令全路段拆除,枕木多供作燃料,一切器材运往贵屿,后迁兴宁。到中日战争结束仍无力恢复,全部余产变卖,悉数摊还各股东,路基租让给潮兴汽车公司,汕潮电车铁路的历史就此结束。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