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潮汕文化: 21042 Results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赛大猪

澄海冠陇和下窖乡每年都有“赛大猪”的习俗。“赛大猪”是一种汉族民间庆丰年的仪式,像平时时年过节拜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同样的意义。只是其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实为罕见,加之“赛大猪”的方式有着促进生产。繁荣经济的积极意义,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盛事。澄海每年赛大猪都会决出最大的一头,那一头便供在最前列,并详细地标上重量,一般都有上千斤左右。其余的除了标识谁家的外,相对较大的还被戴上了大红花呢!被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濠江区濠江舞狮游大锣鼓

春节期间潮汕的文娱活动甚为活跃,有舞龙、舞蜈蚣、猜谜等,其中舞狮和游大锣鼓是较为普及,最为引人瞩目的。春节期间,舞狮是较受人们欢迎的。潮汕狮舞有两种:一种是“文狮”,一种是“武狮”。“文狮”由两个人分别戴上面具扮成笑容可掬的“土地公”、“土地婆”,手执葵扇,引大狮边舞边走路,狮子也不断抖鬃、打滚。每遇有人在门前燃放鞭炮,舞狮队就得停止行进,向主人拜年。“武狮”拜年对象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家和大商行。当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潮阳区七月初七日,阿婆生

农历七月初七日,民间俗称为“七巧节”、“牛郎织女相会日”,有许多的习俗活动。但是,在我们潮汕,却不大理会这些,只称此日为“阿婆生(生日)”,沿袭至今,并相继祭拜。,阿婆,何许人也?相传乃古时的一位村妇,因其爱惜四邻婴幼,并乐为各家看管小孩,且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也有一套好功夫,深受大家的爱戴,美名渐渐远扬。当时朝廷皇宫中有一皇子,因病日夜啼哭吵闹不停,进食甚少,小生命危在旦夕。众大臣及御医们都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永新县的鳌鱼舞

澄海永新县的鳌鱼舞澄海的游神赛会从大年初一起进行的,一支由400余人组成的大型鳌鱼舞队活跃在澄海各地,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组织舞队的澄海永新村更有决心将表演带到周围各个兄弟村,连演30场。在澄海永新村,鳌鱼舞这种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已经沉寂了14年,可今年却“复活”了,且规模空前。是什么给“老”民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呢?鳌鱼舞沉寂14年昨日上午,记者在澄海莲上镇永新村看见,一支大约由400余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潮阳区压腰钱

潮汕人过春节有着许多的习俗,送压岁钱便是当中重要的一项。压岁钱,揭阳、汕尾等地则称为“压腰钱”,在潮州、汕头等地称为“压肚腰”。春节一到,家里的长辈会给小孩压岁钱,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古时的压岁钱是用一条红线把铜钱穿起来,其寓意为“长命百岁”。据考证,压岁钱是由唐代的“洗儿钱”演化而来。《资治通鉴》载:“杨贵妃得子,玄宗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唐王建《宫词》描写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老汕头的味觉记忆

——汕头自开埠后,美食文化逐步发展,伴随着城市历史,留下了很多味觉记忆,有一些小吃、菜品乃至于经营模式,对后来汕头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客吃饭这件事 老汕头的菜馆与美食早在清代晚期,汕头埠就陆续出现了一些饮食店,这也是当时汕头商业繁华的见证。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3月汕头《鮀江辑译局日报》就刊登了育善街一品珍酒楼的“告白”(即广告),里面写到:“汕头,商务繁盛之区,巨商贵客来往,足以游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汕头渔洲蔡社

汕头市龙湖区渔洲蔡社蔡社位于汕头市区东北部,新津河南岸,西邻陈厝寨,东连打铁洲,北接旦家园,南边是汕头粮仓。属龙湖区鸥汀街道。人口约0.5万,旅外侨胞约0.5万(据本人老辈人说:在新加坡的蔡社后裔比该村的人口还多),为著名侨乡之一。因以蔡姓为主,故名。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汕头市鸥汀街道渔洲片区,几个乡里都会轮流举办赛大猪、民俗游艺活动,庆祝福圣公妈生辰。相传渔州龙乡的福圣公妈庙创建时,是由吴厝、陈厝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汕头捕鱼习俗

渔民以捕鱼为生,解放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渔船全是木帆船,既没有通讯设备,又没有天气预报,风云变幻莫测,死生只在瞬息之间,因此留下一套独特的生产习俗。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渔船要出海捕鱼时,必须到海滩拜海神,以祈出入平安,渔产丰收。建造新船,必先择日看时,然后在船坞安上龙骨(即渔船的中心骨架),并用妇女戴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花红绫,放在龙骨处,名谓“压槽母”,候墨绳打毕,才将其收回家,意谓可获头棕(高产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蚝烙节

正月,澄海各地乡村欢度新春的传统节日各具特色,有灿若星河的隆都游灯、场面壮观的冠山赛大猪、惊心动魄的盐灶拖神偶等等,异彩纷呈。我的故乡董坑村,最隆重的迎春节日则是农历正月初八的“蚝烙节”。这一天,乡亲们不论从事什么行当职业都要休假。外出的乡亲不论路途多远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而乡亲们的亲戚朋友在热情的邀请下更是纷至沓来,互致祝愿,使平时寂静的山村骤然变得热闹非凡。昔日伙伴,打个照面称兄道弟,停下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潮汕催生礼送祝福

催生,又称催产,是产妇在临产前后,其家庭成员、亲戚朋友以及助产妇女等人,通过赠送礼物等多种方式,祈望婴儿顺利出生,母子平安的一种习俗。赠送各类食品是母亲为临产女儿催生最常用的办法。这些食物的品种、数量、制作方式,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定和特有的含义。产妇的娘家人通过这种形式,祈望产妇吃下这些食物后,能够补充体力,并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力量,寄托了他们对产妇顺利分娩的祝愿。 蛋是母亲送给临产女儿最常见的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之潮汕成人礼:七月初七出花园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一天,潮汕大地很多人家的父母,都要为自己的儿女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出花园”仪式,祝贺他们长大成人。出花园和古代的加冠、及笄一样,都是为祝福子女长成而举行的仪式。不过,有别于加冠、及笄,出花园的仪式饱含哲理,耐人寻味。其寓意是:各位儿女,你们的孩童年代,在父母的呵护下,好像生活在一个草木芳菲、蝶舞蜂喧、花香鸟语的花园中,无忧无虑。如今你们已经年满15岁,长大成人了,不能永远生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之潮汕出花园

【导读】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民风民俗不同,涌现了丰富多彩的风俗,它们如涓涓之流汇成了中华文化的泱泱大海。潮汕因历史和地理原因,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文化风俗。而“出花园”的习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习俗。这种习俗随着潮人的走向世界而向外传播,在东南亚各国华人中被传承着,其仪式更传统,更繁琐。这其实是一种对家园的思念,通过对中华文化执着的守护,表达对故园的眷恋。【大潮社】古代男子15岁而束发,20

潮汕文化|潮汕工艺之揭阳木雕

揭阳木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揭阳木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揭阳的木雕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一种,它与潮州金漆木雕有许多共同点而又具有自己的特色,表现在历史悠久,萌芽于新石器独木舟生产时期,定型于唐宋,成熟于明代;二是山海交错地理环境促成的粗犷、古朴、雄浑的风格,有别于潮州的精致;三是表现形式上既髹漆贴金,也涂赭,或饰以彩绘,呈多元化,而且以后者占主要;四是制品除建筑装饰外,更以神像、神轿、木狮、馔盒等巧

潮汕文化—潮汕工艺—麦秆贴画

【导读】潮汕麦秆贴画,是一种经过漂染加工的麦秆,剪幅成画的民间艺术。它的历史很短,仅有60年左右时间,产生于潮州城区。中国麦秆贴画以广东潮州、浙江浦江、黑龙江、广西为主要产区。特产文化:麦秆贴画是在麦秆编结的小工艺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40年代,广东潮州绸缎庄开始兼营在黑底色纸片或绸缎上拼贴本色麦秆的麦秆贴画,风格简朴,销往东南亚各国。1948年,潮州“泰发号”专营麦秆贴画,销往香港。同年

潮汕文化——潮汕工艺之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地区饮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当时潮州八贤之一的张夔有诗曰“燕阑欢伯呼酪奴,鸾旌凤吹光寒儒”,其中酪奴即是茶的别称。至清代中期,潮州地区饮茶已蔚然成风,清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中就有了“工夫茶”的最早记载,当时工夫茶冲泡方法业已形成规范。 现在,潮州工夫茶的分布以潮州为中心,辐射整个潮汕地区,在东南亚等地也有较强的影响力。 潮州工夫茶之冲泡用茶,以乌龙茶类为宜,其中尤以

潮汕文化|潮汕工艺

潮汕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潮汕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专访性之强,影响面之广。潮汕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汕木雕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为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三类。在应用上则大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