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 | 26项文旅重点项目激活千年潮州文脉:彰显历史名城“古”之典雅与“新”的美丽
▼
从广济桥下桥,穿过巍峨的广济楼城门,就进入了潮州古城。资料记载,潮州古城地势北高南低,葫芦山、金山、笔架山环拱古城,韩江在潮州古城东面自北向南流淌,形成了古城“三山拱护,一水环流”的自然风貌。自宋代形成的外曲内方的城围体系和四横三纵的棋盘式道路格局保存至今。
“潮州古城的行政中心,最早是在金山脚下。州治所在背枕金山,紧邻韩江,十分讲究。到了明朝,府衙迁往如今昌黎路文化公园(即现镇海楼项目位置的北侧)。”据潮州市文广旅体局古城保护与发展工作科科长、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夏阳介绍,潮州古城的建设始于古城的北部,其后以州治、府衙所在为中心,街区开始发展,潮州古城也不断向西南扩展,形成现有的街巷格局,因此,潮州古城北部集合了更多历史和文化元素。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考察调研期间,也登上了广济楼。他强调,包括广济桥、广济楼在内的潮州古城比较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实属难得,弥足珍贵。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那么,潮州应如何依托千年文化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资源禀赋,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延续城市千年文脉?2021年1月,潮州市出台了《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简称《计划》),并确定26个文旅项目进入重点项目库予以实施,其中潮州镇海楼(旧 府衙)复建工程、廖厝祠文物修缮工程和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项目成为潮州激活古城北这一潮州最具历史厚重感与文化底蕴区域的“关键棋”。
据陈夏阳介绍,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目前已主体完工,建成后将成为潮州古城旅游的重要地标,与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廖厝祠文物修缮工程相呼应,成为激活古城北的关键。这一系列项目都是围绕着潮州的“府城”文化元素,地理空间存在整体连续性,将串联起来打造成为鲜活的古城文旅新地标和典雅的古城‘会客厅’,进一步彰显潮州深厚文化底蕴,对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凝聚海内外潮人精神力量,共同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此外,古城的保护利用要放眼全局、统筹资源,方能讲好历史故事,让文物古迹历久弥新。南都记者注意到,针对以往古城管理体制不畅的问题,《计划》在机制体制方面上,提出“搭建古城统筹管理运作架构,采用“领导小组+实体机构+市场运作”模式,逐步破解古城管理体制机制难题”;在健全古城建设商业化运营机制方面,提出“通过建立“政府统筹管理、企业市场运作”的模式,发挥国资企业平台带动作用,引进国内知名文旅投资、文旅开发企业参与混改投资。”通过深化古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推动古城加快发展的工作合力。
据了解,在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的整体统筹,潮州古城有序开展“百家修百厝(祠)”和古城微改造项目,推动镇海楼等历史文化地标的复建工程和廖厝祠等文物修复工程,并引进华侨城参与古城运营,联手万科集团打造3000平方米的饶宗颐故居片区,唐宋元明清建筑云集的“活态博物馆”逐步成型,历史文化名城“古”的典雅、“新”的美丽进一步彰显。
声音
总书记的鼓励,为我们做好广济桥的保护工作,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每一个潮州人对广济桥应该都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作为一名喝着韩江水长大的潮州人,能来到广济桥工作并成为负责人,我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所长余小洁
作为传承人之一,得知总书记在视察潮州时特意提到我们的潮州木雕时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而这两年公众对潮州木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奋斗,把这项‘非遗’技艺发扬光大。——“90后”潮州木雕非遗传承人陈嘉
●非遗传承人面对面
潮绣大师刘瑞玲:
一双巧手绣出细活,深入校园传授潮绣技艺
刘瑞玲正在制作广济桥夜景潮绣
银针在巧手的控制下上下翻飞,不到一会,五种不同深浅的绿线就组合出了一片惟妙惟肖的树叶。这是潮绣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瑞玲刺绣工作当中的一个小片段。
出于从小对潮绣的热爱,刘瑞玲毕业后于1990年至1995年在潮绣厂工作,师从潮绣前辈,同时也是自己的婆婆王丽花大师。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学习,对多方面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好地掌握了潮绣各种针法、绣法,刺绣技术逐步增强,功底也较扎实,擅长金银绒混合绣、钉金绣。
“当很多人沉浸于潮绣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感叹于传统潮绣工艺的精湛时,其实我们潮绣手艺人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守住这种手艺?”刘瑞玲表示,由于潮绣学习制作花费时间长,短期内无法获得收益,越来越少年轻人从事潮绣这一行业,原有的绣工也逐渐老去。
不过,刘瑞玲仍然为潮绣的传承而不懈地寻找出路。一方面,刘瑞玲从2010年起在潮州、揭阳的职校当中开设专业课程,将潮绣技艺传授至年轻一代的服装设计工作者,使潮绣逐步以年轻人喜爱的素材融入服装设计当中;另一方面,潮州市内小学的课后兴趣班、湘桥区文化馆的寒暑假课程当中也出现了潮绣的相关课程,使潮绣的技艺从娃娃抓起。
在刘瑞玲的影响下,儿子林楚罡也于2015年开始投身于潮绣的技艺传承当中,成为当今少见的男绣工。如今,已是中级工艺美术师的林楚罡每周都会前往广济桥进行潮绣制作展示,与展台对面的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嘉一起,形成了“打补(男子)绣花样,姿娘(女子)刻木雕”的独特风景线。
“总书记在潮州考察时提到了潮绣,我们潮绣传承人是倍感鼓舞的。”刘瑞玲母子二人均表示,他们将把老祖宗传下的手艺保存好,并在原有的工艺基础工艺改良再创新;并且把潮绣与时代、生活结合起来,使其更多地应用到生活当中。
“90后”潮州木雕非遗传承人陈嘉:
刀尖巧技让木头“活”起来
正在雕刻《龙虾蟹篓》的陈嘉
在潮州广济桥非遗集市上,一位年轻姑娘正在打着木雕。只见她一手执木锤,一手执刻刀,纤细的巧手使得实心木头渐渐镂空,变成潮汕渔民常用的“蟹篓”,篓里篓外尽是栩栩如生的“龙虾”和“青蟹”。她就是“90后”潮州木雕非遗传承人陈嘉。
陈嘉出生于木雕世家,爷爷陈舜羌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父亲陈培希是国家级正高级工艺师。在家庭的熏陶下,她14岁开始学习潮州木雕技艺,目前已经掌握了精湛的技法。
在陈嘉的精雕细琢之下,一个个《龙虾蟹篓》作品栩栩如生、灵气凸显。“潮州木雕的制作没有图纸可以参考,创作生动的作品只能依靠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时刻‘在线’的灵感。”陈嘉表示,每件《龙虾蟹篓》作品中虾蟹的动作是不一样的,为展现出它们的形态,平时去饭店她甚至也会观察龙虾行走时会先迈哪只脚。
对一个年轻女生而言,潮州木雕这门行当是个不小的挑战。“潮州木雕讲究多层次镂空,做的时候不仅要想象下一层要做什么,还要考虑到木雕的内层,以达到层层相扣的效果。”陈嘉在工作室向南都记者展示,若完成一件木雕作品,往往需要30多把刻刀和大小不一的木锤,不时还需用粉笔和铅笔做一些记号。
“如果想雕刻出惟妙惟肖的细节,就需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付出极大的耐心。”此外,陈嘉表示,木雕是个体力活,有时从做粗坯开始,就要手抱一段十几斤的木头,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有时依然需要父亲搭一把手。
“我们女生相对喜欢一些精巧的东西,有时我会尝试创新出一些小物件。”学习这门技艺以来,陈嘉为这项历史悠久的技艺注入了年轻的活力,除了打造微缩版的《龙虾蟹篓》,她还会用木头雕刻老虎、小猪和茶壶等摆件。
目前,陈嘉作为潮州木雕的非遗传承人代表,每个月都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广济桥上,风雨无阻地向天南地北的游客展示潮州木雕的魅力。游客的关注也令她深感传承木雕工艺是一件自豪的事情。
“总书记在视察潮州时特意提到了潮州木雕,而这两年公众对潮州木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奋斗,把这项‘非遗’技艺发扬光大。”陈嘉如是说。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