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都镇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侨批业见证历史凝聚乡愁

  隆都镇是广东省著名侨乡,早在清干隆年间,便有隆都人到海谋生,寻求发展。隆都镇现有人口约7.6万,其中,侨属侨眷占一半以上,而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多达10万余人。全镇海外侨胞超过1万人的村有前美后沟樟籍前埔,其中樟籍村多达3万余人。这些海外侨胞遍布世界各地,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各国,尤以泰国为盛。

 

  许福成批局旧址

  隆都地处韩江下游冲积平原三角洲,既不依山也不靠海,且地狭人稠,又多水灾旱患,却能富甲一方,俗称“无隆(都)不成饶(平)”。其成因,除了隆都人的刻苦耐劳、勤耕力作、诚实聪敏、经商有方,更离不开海外侨胞源源不断的攘助。他们或投资兴业,或济困扶危,皆心系桑梓,涌泉以报,隆都遂呈现农商并臻、安居乐业景象。长期以来,侨资的投入带动,侨胞的频繁往来,对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侨乡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海外侨胞是隆都侨乡的建设者。侨批,在这当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侨批业的兴起和演进,也就成了必然。

 

  1858年正月廿三寄出的侨批

  侨批业的兴起,始于泰国。据泰国国家档案馆史料记载,1803年,往中国船只带回养家的批银6万洋元(西班牙银元)。这批洋银花落谁家,无据可考,但标志着泰国侨批业的初始。1840年,隆都前溪陈(今前美村)人陈少林因家贫赴泰国谋生,一年后家里开始收到他寄来的“番批”。明清时期,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下南洋”谋生的人越来越多,多次出现较大的移民潮。尤其是在清康熙年间,清廷解除海禁,允许沿海商民重出海贸易,闽粤沿海一带重获生机。澄海的樟林港随之崛起,成为“通洋总汇”。一时间,红头船云集,客商纷至沓来。隆都人抓住这一机遇,纷纷踏上红头船,汇入海上贸易大潮。1727年,辞官归来的前美村人陈廷光率族中青壮,北上南下,经营航运贸易,“远渡重洋,艰难缔造,发迹海滨”。1747年,前埔村人许可均等合伙于农历八九月从樟林港乘红头船往泰国贩运大米,翌年春天才从泰国运大米回来……有关史料证明,自清廷解除海禁之后,隆都一带村民,或因天灾人祸,或因愿不遂心,多漂洋过海,远赴南洋,寻求生活出路,不少置之死地而后生,开拓出新的前程。他们历尽艰辛,挣来血汗钱寄回家乡赡养亲人,安家置业。银信合一的侨批成了联结亲情乡情的纽带,成了横跨大洋两岸的桥梁。

 

  1853年三月十三寄出的侨批

 

  侨批,起初由水客带送,后来因出洋的人多了,批量增加了,水客未能担负此重任,专业递送批信的机构——侨批局应运而生,侨批业因之逐渐形成。隆都第一家侨批局是1906年设于店市的潘合利银信局,潘合利银信局还同时在泰国、汕头两地开设本号。1910年许泰万昌批局在前埔村设立,与1897年开在泰国的本号链接。这期间,陈宣气批局在前美村设立,许福成批局在仙地头村设立。侨批局越开越多,至1945年,在隆都区域就有侨批局11个。这些批局,大多属于投递局,专门为设在汕头的中转局负责投递业务。有少数是直接与泰国本号批局链接,不通过中转,如前埔乡的许泰万昌批局,樟籍乡的许广和成银信局。隆都现存批局旧址有10处:前美的陈宣气批局、后沟的万兴昌批局、前沟仙地头的许福成批局、上西大巷村的集成发批馆、前埔的许泰万昌新、旧两批局、店市的潘合利批局、店市的荣利批局、店市的利发隆庄和金广顺批局。批馆旧址保存基本完好,是隆都侨批业全盛时期的见证。

 

  随着侨批业的形成,对侨批的投递管理也趋于规范化。送批人从最初的“水客”,发展到有专业性质的“批脚”,也称“批伙”。侨批局为了批银的安全,在选择批脚时都非常慎重。作为批脚,必须是诚实的人,必须是有一定家资,能够取信于人的人。不少批局的批脚都是在家族内或外亲中物色。后来,成立了汕头市侨批同业公会和汕头市侨批业职业工会,批局选择批脚后,还要上报公会和工会备案,领取证明书方能上岗。根据1948年2月1日登记的“汕头市侨批业同业公会会员批伙领取证明书名册”,共有602人。隆都人在汕头市开设的4个批局领取批伙证明书的有76人,在其他9个批局领取批伙证明书的有33人,共109人,占全汕头的六分之一。

 

  日本侵华时期,侨批业受到巨大冲击。南洋各地通往汕头的邮路阻塞,批局只能派员自带批信,经由秘密通道带至汕头。时兵荒马乱,饿殍遍地,拦路抢劫时有发生。批信从南洋各地寄往越南北部芒街之后,再由芒街批局派人乘船带至东兴镇(属广东省)。潮汕各批局在东兴镇设批信中转站,承接南洋各地发来的批信。广东省银行实行武装押运,沿途设点接应。批局解送批款人员穿着军装,荷枪实弹。时任汕头侨批公会理事长的万兴昌批局经理许自让(隆都人)充当队长,不避生死,亲历险境,为业内人士所称道。

 

  抗日战争胜利后,侨批业进入全盛时期。据饶宗颐《潮州志·实业志》载,1946年潮汕地区的侨批局恢复和发展至131家,其中汕头市由抗日战争期间的30多家增至73家。隆都各批局相继复业,并新增了4家,即从原来的11家发展至15家。

 

  侨批是近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人类共同记忆财富。隆都侨批占有量大,涉及地域广,历史跨度长,有着重要的收藏、研究价值。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的《潮汕侨批集成》第一辑第14至21册中所集,寄往隆都镇46个自然村的侨批就有5589封。邹金盛《潮帮批信局》中所收集的侨批,隆都也占着很大分量,其收藏的最早二件侨批(1853年3月13日寄,与1858年农历正月廿三日寄)都是投到隆都樟山乡(现属隆都镇上西村)。

 

  “侨批档案”申遗一直得到海外侨胞的关注和支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旅泰华侨许茂春(祖籍隆都镇樟籍村)。作为东南亚著名的集邮家,30多年来他收集侨批近3万封,覆盖潮汕、客家、闽南、广府等区域,并有多部侨批邮集荣获国际金奖。2012年2月,笔者在泰国拜访了许茂春先生,参观了他的侨批收藏,并获赠《东南亚华人与侨批》一书,对其在侨批收藏研究方面的成就深为敬佩。为了延续侨批档案中的集体记忆,让子孙铭记这段历史,许茂春多次花重金收集侨批,曾为十几封侨批花了20余万美元,成为美谈。他花数年之功编写出版的《东南亚华人与侨批》,煌煌几十万字。书中所列的各种史料和数据,大量的图文都是第一手资料,汇集的侨批精品数以百计,时间跨度100余年。是一部侨批史,也是一部华侨史。为了支持“侨批档案”申遗,许茂春身体力行,振臂疾呼。2012年12月和2013年4月他两次出席“中国侨批·世界记忆工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侨批·世界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许茂春发表了《侨批的人文与经济文献价值——以侨批实物为证》,受到国内外侨批界专家的首肯。2013年6月,在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审会召开前夕,他亲力亲为,以中华会馆名义成功地在泰国举办“声援侨批申列世界文化遗产,见证华侨爱国爱乡历史”大会。

 

  侨批,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正是有许许多多像许茂春这样的收藏家、研究者,才让侨批留住了记忆。

来源:汕头日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